多家媒体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采风 共饮一渠水 京豫一家亲
工作人员现场抽取丹江水供媒体采风团成员“直饮”。司马连竹摄
河南日报讯(记者孟向东王小萍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司马连竹)12月5日至9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五周年,京豫携手共发展”活动在我省举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28家中央、北京市和我省主要媒体的记者,实地踏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及沿线城市,聚焦“保水质、护运行”工作和各地生态产业发展情况。
“我现在的位置是被称作‘天下第一渠首’的南水北调中线枢纽工程陶岔渠首,在我的身后,一渠清水从这里北上,直达京津。”12月7日上午,在淅川县陶岔村的渠首大坝上,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架起直播设备、运用无人机航拍,通过视频和文字图片同步播发现场采访情况,向外界展示这一“世纪工程”的风采。
随后,媒体采风团登上客船,畅饮从水库中抽取的“直饮水”。北京青年报记者胡莎表示,一杯清水背后是水源地群众的付出和护水工作者的坚守。
采风团一行还亲身感受了京宛协作为当地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在位于内乡县的福瑞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该公司董事长赵薇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托管种植模式,他们已种植金钗石斛200万株,免费为村民培训石斛、构树的种植技术,正带动近百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数天的行程中,采风团先后走进南阳淅川、内乡、西峡、邓州和三门峡卢氏、洛阳栾川等地,围绕京豫协作对口帮扶、绿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主题展开集中采访。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调水超25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5859万人。据了解,2014年北京市与河南省开展结对协作以来,双方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北京市每年安排协作资金5亿元支持水源区建设,组织在京国企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开展对接合作。仅在南阳一地,北京市就累计投入协作资金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近200个,落地产业项目36个、投资50多亿元。
5年多来,京豫两地把中线工程水质保护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水源区实际情况,两地大力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发展,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出“渠首印象”“栾川印象”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