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京民国大使馆旧址 绝大部分建筑到大修年龄

04.07.2014  12:36
  中国江苏网7月4日讯 华尔兹舞步在此盘旋,圣诞节狂欢曾经鼎沸……经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的的洗礼,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许多国家纷纷在南京设立公使馆、大使馆。如今,这些一块块的小领地已被岁月的尘烟掩藏了起来。
  江南时报昨天报道了原荷兰大使馆修缮的消息,引发了许多读者关注,南京还有哪些外国使馆旧址?如今它们可还安在?记者昨天进行了探秘。
  [保存较好型]
  美国大使馆旧址
  安静祥和,树木成林
  记者昨天在西康路33号的西康宾馆内看到,黄色的民国建筑上标着“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该馆舍由三幢造型相同、规模相等的西式楼房和三幢西式平房构成,依山坡地势而建。园内安静祥和,树木成林,紫藤花暗香浮动,枇杷树树影婆娑,簇拥着仍显庄严的使馆主楼,清静平和中显露气派。
  置身美国旧使馆,记者却几乎察觉不到有关美国的蛛丝马迹,这里只剩下一座当年留下的西式基督教祭台,接连一条攀满紫藤花茎的幽深折廊,隐约让人体会到西方人对宗教虔诚的信仰。
  英国大使馆旧址
  目前是保存最好的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位于现在的双门楼宾馆内,一进双门楼宾馆往左走几步,就可以看到着名的“小白楼”,是当年英国在南京的外交机构。几十年来,英国在南京的使馆建筑一直没有变过,这座大使馆结合了英国人对传统园艺的苛求,前后有大片绿地,气派非凡,整体犹如一座典雅的英式庄园。
  宾馆的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这处大使馆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几年前来过一个英国老人,说是当年在英国大使馆工作的。解放后,他随着大使回国了。他在这里住了几天,东看看,西瞧瞧,说还有当年的影子。
  [部分破败型]
  法国大使馆旧址
  已被改建得十分严重
  高云岭56号的大院里,一座法式砖木结构的小白楼,就是民国时期法国公使馆旧址。其二层通透的柱廊配以宽大的晒台,法式的浪漫气势派头凸显。这里目前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使用。
  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原位于北京的法国公使馆遂迁往南京高云岭56号,不过当时使馆级别仍逗留在公使级。抗战期间,公使馆被迫关闭,1946年1月,法国政府任命梅里霭为特命全权大使,到高云岭的大使馆就职。
  56-1号也属于法国大使馆旧址,不过这栋建筑被改建得十分严重,一层被后来附加的水泥房覆盖,几乎看不出当年使馆的风采。
  [杳无踪迹型]
  德国大使馆旧址
  “早拆了,没有了
  民国档案显示,德国大使馆的旧址应该是在今天的三牌楼娄子巷一带。地图上显示,交通一村的后身就是颂德里,记者从三牌楼大街进入,遍寻德国大使曾使用过的民国建筑,却无迹可寻。
  这里边全是高楼,哪有民国建筑的影子?有的市民甚至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记者。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最后告诉记者,德国大使馆“早拆了,没有了”。
  他说,过去国民党官方的交通部也在这里,全是2-3层的小洋房,后来解放后就划给上海铁路局了。到了80年代老城改造,居民动迁,改造后又搬回了高楼,包括德国大使馆在内的小洋房早都扒掉了。老伯还说,“如果放在今天,德国大使馆可能不会拆,就能留下来了。
  [亟待修缮型]
  比利时公使馆旧址
  顶层阁楼摇摇欲坠
  比利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民国建交的国家之一。比利时公使馆旧址在高楼门42号,1936年,比利时在此设立公使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比利时公使馆被迫关闭。以后,这幢楼房一直为民宅。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6月,比利时政府委任赖恺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来华任职。
  相比较其他公使馆直接购买产权不同,高楼门42号房主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的幕僚黄庭光,租给比利时公使馆的这幢砖木结构建筑欧洲乡村别墅式洋房,且当时兴建不久。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这座两层的欧式别墅虽然不是特别壮观,但跟周边的老居民楼一比,犹如鹤立鸡群,很有特色。一楼有半圈外廊,二楼则是阳台,设镂花水泥栏杆。房屋右侧是六边形的主楼,楼顶伸出烟囱,屋顶中间有两个老虎窗。但是,该公使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阳台上被加了极不协调的铝合金窗,顶层阁楼摇摇欲坠,破败的景象反倒与周围不和谐。
  [揭秘]
  使馆均龄已有70多岁
  被国际承认政权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有独立的外交权。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资料显示:民国时期,中外建立大(公)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有52个。
  “不少使馆在城市建设中碰到了拆与保的难题。”南京市文广新局的相关人士介绍,因为产权的问题,南京公使馆、大使馆没有统一管理部门,虽然他们曾对南京公使馆、大使馆进行过一次地毯式的普查,但使馆建筑家底还没办法全部摸清。普查结果显示,这些使馆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建筑保存尚好。有一半以上的使馆建筑得到较好保护;小部分馆舍大体还在,但比较破旧或管理不善;小部分馆舍基本损坏,管理部门已经回天无力。
  他透露,这些民国建筑绝大部分都到了大修的年龄,除了荷兰大使馆要修缮外,高云岭的法国大使馆也报了修缮方案,何时动工还没敲定。
  最后离开的美国外交官
  当年美国大使馆的选址经历了两次变迁。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一座美国大使馆在南京上海路82号诞生。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接替詹森。大使馆馆址迁到西康路33号,原上海路馆舍改为新闻处。
  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1950年2月18日,在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下降了的星条旗永远不会在这里升起,最后一名美国外交官培根离开了西康路33号,返回美国。美国大使馆在南京实际使用最长的也不过近20年。
  “最短命”的大使馆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可谓最短命。资料显示,巴基斯坦于1949年1月与民国政府建交,在南京设立公使馆。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国首都南京变成“故都”,各国大使馆纷纷退租或出售,人去楼空。
  巴基斯坦公使馆就这样很“短命”地就没有了,且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