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农机新常态”下的思考
自从去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到“新常态”这一概念后,“新常态”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流行热词。多重迹象表明,农机行业也进入到“新常态”发展时期。在农机发展的新常态下,“机器换人”, 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势在必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更加不可或缺、农业机械装备的提档升级更加重要。
一、 “机器换人”, 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市民化,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如何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要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解决好“机械不足”问题;要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适用技术推广,解决好“如何置换”的问题;要以新型服务主体为主力军,进一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好“靠谁来换”的问题;要以科研导向目录为指挥棒,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解决好“机械缺失”的问题。
二、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势在必行
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南乐县农民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为达到自给自足,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很难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这种生产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集约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规模经营,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即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种经济机制既不触动家庭经营又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谋求农民的整体规模效益,使农户分享到加工增值的好处,值得大力推广。这种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实现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要实现集约化经营离不开土地,要调活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必须转起来。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合理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加速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而建立以农机户为基础,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农机作业服务为纽带,着力构建“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土地快速流转的有效途径,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要积极引导全县33家农机合作社由单项作业向全程服务延伸,由单纯作业服务向流转土地、统防统治、生产加工一体化服务拓展,由产中机械化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服务转型,推进“订单式”“保姆式”“全程式”“一条龙式”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缩短农业集约化经营进程。
三、农机结构优化,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机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整农机结构,把机械化渗透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各个方面,使农机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农业新常态对农机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南乐县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居多;农机具配套率较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适用于粮食作物的常规农机具多,满足特色农林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机具少;产中作业和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后机械少。农业机械相对与大规模作业之间产生矛盾。加快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配套的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拓宽服务领域,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配套机械化,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中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它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要全面落实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借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之东风,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从而加快推进我县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加快推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新常态下,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农机行业同样如此,需要审时度势,沉潜务实,研究问题,完成由粗放式增长到精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蜕变。只有这样,农机化事业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