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作家谈华文文学与丝绸之路:交流方能发展

21.11.2014  12:16

 “丝绸之路的根本就是交流、交往,这种交流和交往是相互的,能走出去,还要能走回来。”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文艺协会创会会长骆明在“华文文学与丝绸之路”专题论坛中如是表示。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于11月19日在广州召开。19日至20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将在包括“华文文学与丝绸之路”在内的十个专题论坛中,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

  在题为《“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外华文文学的双向交流》的专题报告中,骆明表示,各国文化与文学互相交流,从而可以互相了解。作为华文海洋的中国,更加应该如此。在海外做华文文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双向交流。

  “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华文作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发展华文文学事业。”他指出,“不仅如此,我们也要把海外的优秀文学介绍到中国来。这并不是指介绍华文作家本身,而是把当地的文学完整地介绍进来。这应该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

  德国华文作家、学者高关中谈到,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的作用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精神方面的传播、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传统丝绸之路国家的当代经济亦有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的文学交流传播应当被重视”。

  他认为,海外华文作家应利用身在海外的一些有利条件,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他说,“比如旅游的便利条件,及能够更好与外国社会交流的外语条件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土耳其华文作家高丽娟介绍了“思路‘华语’——丝路华文文学的先锋:中亚突厥国家与土耳其的汉语热”。

  她说道,由于土耳其没有史料,为了研究中国史料中的突厥历史等,从1935年起,土耳其就有了汉学研究。那时,德国陷入纳粹环境,很多德国犹太汉学学者就被土耳其接纳了,为土耳其汉学界打下了基础。

  高丽娟还介绍了土耳其高校汉学系和孔子学院、土耳其汉语汉学学生到中国留学,以及土耳其华文作家等情况。她希望在土耳其有更多的华文作家,一同为“丝路”两端的交流做出贡献。(中国侨网 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