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简析
“十二五”期间,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呈震荡下行态势,2011-2015年上涨分别为5.6%、3%、2.6%、1.8%和1.4%。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涨幅17.7%,年均上涨3.3%,与全国、全省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实现了社会稳定、经济稳增长、百姓实惠多、物价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格局。市场综合调控能力显著提高,物价水平高位回落,整体通胀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一、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情况
修武县居民消费(CPI)以2010年为基期的五年累计价格总指数为117.7%,与全国、全省走势基本一致。分年度来看,2011-2015年间,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5.6%、103%、102.6%、101.8%和101.4%,经历了“高位运行、涨势放缓、涨势回升、再度放缓”四个阶段。
1、2011年市场物价呈现“高位运行”
2011年,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6%,主要是食品、家庭设备类价格上涨导致。食品、家庭设备类价格较2010年分别上涨14.0%和5.5%,合计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3.99和0.5个百分点,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也有小幅度上涨,共同推动物价高位运行。特别食品中的鲜菜、肉禽、粮食、干鲜水果等价格上涨速度较快,涨幅分别为12.6%、26.8%、7.0%、33.8%,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2、2012年-2013年市场物价“涨势放缓”
2012年-2013年,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期分别上涨3%、2.6%,主要是食品类价格涨幅回落导致。2012年食品、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4.2%和3.5%,合计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1.29和0.68个百分点,其他六大类价格涨跌幅变动均在3%以内,导致物价涨势放缓。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类指数较2010年同期比低至99.8%,较上年指数126.8%,降幅达27%。 2013年食品类价格涨幅持续扩大。食品类价格整体上涨4.9%,拉动物价总水平1.52个百分点,这直接导致本年度物价水平低位徘徊。
3、2014-2015年物价“持续放缓”
2014年到2015年,修武县居民消费总指数同期比分别上涨1.8%和1.4%,主要是食品、居住类价格变动导致。2014年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呈现结构性下降,食品类中的油脂类、肉禽、蔬菜类下降靠前,分别下降4.7%、2.1%、1.2%。但蛋类、水果类均上涨13.2%。另外烟酒、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总体物价上涨有限;2015年食品类价格涨幅回落、交通和通信、居住类价格持续下降,特别是食品类中的油脂类、蛋类分别下降7.7%和9.1%。直接导致物价涨势持续放缓。
二、“十二五”期间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基本特点
1、食品类价格涨幅呈“震荡下行”态势
2011年-2015年,食品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14%、104.2%、104.9%、102.3%和102.5%,总体涨幅逐渐收窄,呈“震荡下行”态势。从16个结构性分类看,其中:油脂类、干鲜瓜果、糕点饼干面包、在外用膳食品、蔬菜涨幅持续下降。
2、居住类价格涨幅呈“曲折下行”态势
2011-2015年,居住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01.7%、 103.5%、104.3%、103.2%和100.6%,整体价格有涨有降,呈“曲折下行”态势。从分类来看,除了建房及装修材料之外,水、电、燃料三个中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3、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呈“稳步下降”态势
2011-2015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7%、102.2%、101%、100.8%和100.3%,整体价格持续下降,呈“稳步下降”态势。
三、“十二五”期间影响修武县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的主要因素
1、市场供需矛盾导致食品类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十二五”期间种植成本增加,种子、化肥、饲料和用工薪酬费用上涨,直接带动终端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农民工进城,留守种地的农户越来越少。城郊种植面积也逐步缩小,农产品生产供应不断减少。部分农民进城从生产者变成消费者,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转变,使得居民消费更加青睐鲜菜、鲜果、粗粮、肉食等农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导致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
2、建设投资需求拉动居住价格上涨。“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城市规模迅速增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改造等各项工程投资快速增长,受土地资源紧张的影响,土地价格带动房价不断攀升,建筑和装修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加上农民工进城不断升温,买房、建房和租房需求增长,这些都共同拉动居住类价格上涨。
3、劳动力成本增加带动服务价格上涨。“十二五”期间修武县政府多次出台调价政策,医疗服务费用、出租车费用、长途汽车票、短途汽车票、水、电、管道燃气等价格发生变动,加上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呈现持续上涨态势,直接体现在各项服务项目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伴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 “4+2+1”家庭模式的增加,家庭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服务人员缺乏,供需不平衡也加速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4、市场竞争白热化加剧工业品价格变化。近年来,伴随高新技术研发速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也在加快,直接导致一些相对陈旧款式产品价格下降,在手机、电视、空调等大宗商品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同时,随着网络广泛覆盖以及物流下乡的推进,网购因优惠、便捷等优势更加普及化,对传统零售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企业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掀起价格战,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工业品消费品价格一直处于稳中下降的走势。
5、居民收入增长推动消费价格上涨。“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接近翻番。随着居民收入及支出的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消费空间扩大,在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物价总水平的提升。
四、对稳定“十三五”市场价格的建议
(一)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各项价格监测制度,认真落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措施,密切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及时掌握商品供应情况、货源情况等,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及时做好市场监测和预测工作,加大市场监管监督力度,确保市场价格在合理范围,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市场物价调控和落实保障。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护基本农田播种面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和增加粮油产量,搞好粮、油、肉等重要商品的储备供应工作,密切关注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变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上游产品价格的继续大幅度上涨,以减轻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