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生病”,谁来开药?

09.02.2015  11:26

  原标题:医院“生病”,谁来开药?

  医院采购药品器械要收回扣,医院建楼也要捞一笔,各种“潜规则”在医院内部大行其道。2014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立案侦查医疗卫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08件123人,其中院长16人、副院长6人,个别地市甚至出现绝大部分二甲以上公立医院都有相关人员被查处的“塌方式”腐败。(2月8日中国新闻网)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可如今不少的医院自身却已然“生病”,各种潜规则大行其道,上至院长下到普通医务人员的“塌方式”腐败屡见不鲜。仅安徽一省去年就有16家公立医院院长落马,被拍的“苍蝇”更是不计其数,可见病情之严重,“治病”之迫切。

  医院关乎病人的健康安危,因而医院“生病”危害更甚。如六安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朱德昌收受贿赂后,直接与药品配送企业续签了三年的集中供应协议,确保该家企业“独霸”该院的药品供应。这样的“独霸”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损害了其他药企的正当权益,也剥夺了患者用药的自主选择权,而行贿的药企一般会将行贿成本转嫁至患者身上,这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还有些医院,“医生都心知肚明,哪种药是院长或副院长引进来的,‘有眼色’的医生都会多开这些药”,领导的权力滥用甚至能直接影响左右患者的用药种类与剂量。不依据病情正确用药,而是唯领导权力马首是瞻,这是种怎样的触目惊心与荒诞。也再次验证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耳熟能详的的警言。

  医院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集体,院长往往缺乏平级的制衡,而医院的考核、薪酬绩效的发放多由领导拍板,下级就更加不敢监督上级领导。另外医院的封闭性与专业性,导致上级部门的监督往往也只能监管到很浅的层面,人民群众的监督更是无从谈起。缺乏上级的监管、同级的制衡、下级的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举报监督,部分医院就成了领导搞“一言堂”的独立王国,也形成了医院领导的绝对权力。

  病人生病,医院开药。那医院“生病”了,该谁来开药,又该如何开药呢?开药的“主治医生”应为医疗卫生监管部门,继续推行医疗领域的各项改革,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运营制度,建立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用民主现代的管理方式,代替现行院长独权的落后管理,实现平级的制衡,同时优化员工的考核方式,扩大普通员工的话语权,让下级敢于监督上级。纪检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加大对医院的监督巡查力度,建立完善便捷的举报渠道。患者病人是医院“生病”的最直接受害者,因此也要积极参与到防范医院腐败的行动中来,积极提供反腐线索,打一场全民监督战争来为“生病”的医院治病。

  医院“生病”,都是绝对权力惹的祸。要治病就得分权,变绝对权力为相对权力,让院长的权力在有制衡的民主制度下规范运行,杜绝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的可能性。要治病还得引入监督,让阳光照进这片监管的薄弱地带,驱散腐败的阴霾。治好“病”,医院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行使治病救人的职责,这是每名医生与患者的共同期望。

  文/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