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最大并购落地 10股或掀炒作热浪
昨日(1月7日),美敦力中国官方微信发布的信息显示,美敦力和柯惠医疗双方股东分别在特别股东大会中初步批准了此项收购。业内认为,此次收购将改变医疗器械行业的格局,并对细分领域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医疗器械最大并购落地行业格局或突破
昨日(1月7日),美敦力中国官方微信发布的信息显示,美敦力和柯惠医疗双方股东分别在特别股东大会中初步批准了此项收购。根据爱尔兰高等法院的审批进展,本次合并交易拟于1月底或2月初正式完成。
随着双方股东对交易的赞同,这桩高达429亿美元的医疗器械行业的最大并购案即将尘埃落定。业内认为,此次收购将改变医疗器械行业的格局,并对细分领域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美敦力方面的表述,初步计票结果表明,这份接受交易协议并且批准合并的提议得到了股东们的同意,这些股东所持股份约占投票表决会上的股份的95.66%,约占美敦力即期总流通股的75.18%。
据了解,最终的计票结果将以8-K表格形式于2015年1月9日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而柯惠医疗也于同日宣布其股东已经批准本次合并。根据爱尔兰高等法院的审批进展,本次合并交易拟于1月底或2月初正式完成。
记者注意到,欧盟和美国方面同意收购也是基于一定的条件,比如美敦力与柯惠医疗接受了一项行政同意令提议,该提议中包括新公司须剥离与柯惠医疗的药物涂层球囊导管产品相关资产的要求。
据了解,柯惠医疗的相关子公司已经与SpectraneticsCorporation公司达成一致,将这部分资产售予后者,该出售行为预期将紧接在美敦力对柯惠医疗的并购交易结束后完成。
上海浦东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道志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并购案的达成也会加速其他企业的并购。
在医疗健康领域资深投资人汤国平在看来,美顿力主要是看中柯惠的产品线,和美顿力此前的渠道正好吻合,并且美顿力可以获得柯惠的售后服务团队。“柯惠强在产品,相比美顿力品牌和渠道较强,而这也是柯惠相对的弱势。”
随着交易的进行,原定于以现金和股票的形式完成的交易已经发生变化。截至12月2日,美敦力已经出售了170亿美金的债券,用于这次430亿美金的收购案。华尔街日报称,负债170亿的美敦力是2014年的债务王,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美敦力没钱,而是美国政府今年9月的税收新政让美敦力不得不放弃现金收购而选择其他方式。
“触网”、“从医”不光是上市公司追逐的热点,也是PEVC争相布局的领域。10日,在三江资本主办的“2014中国生物与医疗健康投资大会”上,来自鼎晖创投、软银中国、赛富基金、光大控股、弘晖投资等数十家国内知名PEVC投资者就畅聊“从医”之道,并为新一轮生物医疗产业投资开出两剂“良方”。
安邦保险通过短期大幅增持控股银行,有助于改善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和规避亏损风险,有利于降低保险投资的收益率波动性,并提高财务收益水平。同时,此举可望帮助拓展银保销售渠道,增加主营业务收入。
昨日(12月25日),由人社部、财政部及卫计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华润万东:过渡期业绩表现较弱,所有权变更后改善空间大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李鸣,项军日期:2014-11-06
投资要点
事件:近日,华润万东公布了2014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3亿元,同比下降9.5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98万元,同比下降24.51%,EPS0.086元。
点评:
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经营,过渡期业绩表现较弱:公司前三季度收入下滑9.52%,净利润下滑24.51%,其中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下滑5.45%,实现净利润4173万元,同比下滑11.62%。我们认为公司筹划和实施所有权转让时间较长,虽然市场经营仍然正常开展,但在经营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相关事项的影响,目前还处于过渡期中,进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国家政府采购节奏的影响,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低端影像设备的采购已经基本完成,进而导致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润医疗器械的经营状况较差,上半年亏损604万元,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了一定拖累。此外,公司此前的销售考核机制限于体制原因,更多地考核销量指标,产品定价、营销模式、竞争策略等方面在目前国内的医疗设备采购销售环境中处于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有产品的销售以及新上市产品的放量。
政策利好国产器械,公司有望受益:今年以来,国家相关政策对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推动意图十分明显。近期,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称,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工信部部长也表示,为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此前在5月底,习近平考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时表示“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而后卫计委启动了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第一批设备为数字化X光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三种,下半年将继续遴选其他类型的设备。实际上,早在2006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就开始了对国产优秀设备的遴选工作,但其遴选结果由于缺少政策的支持,长期以来市场影响力有限。而随着具体政策的逐步落地,未来国内医院对于国产设备采购的态度有望逐步转变。作为数字化X光机的国内领先企业,公司现有及在研产品有望受益于政策环境的改善。
产品结构不断丰富,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包括永磁型和超导性两类;第二类是射线类产品,包括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系统、数字化X光机、数字胃肠镜等。在MRI方面,过去公司销售主要以低端的永磁型为主,而自去年公司的超导型1.5T产皮获批上市后销售已经取得了突破,未来新产品有望带动MRI系列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射线类产品方面,公司的新产品数字化乳腺X光机已经上市,将有望与平板DR一起拉动公司整体销售的快速恢复。从行业来看,目前相关设备外资企业占有绝对领先优势,其中数字化X光机外资企业占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MRI领域的情况也类似,未来随着国产设备在技术水平、产品设计、配套服务等方面的进步,行业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在产品线方面,子公司华润上械所拥有的车载式和移动式X光机也是未来公司射线类产品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经营转变相关运作完成后,我们预计公司也会积极寻求通过外延式收购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
所有制属性变更,公司经营面临新时代:前期,北药集团与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转让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之股份转让协议》,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与鱼跃科技签署了《上海市产权交易合同》,鱼跃科技将作为受让方上述华润集团拟转让的医疗器械相关资产。交易完成后,华润万东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鱼跃科技,所有制属性将由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同时,由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也涉及医学影像业务的经营,为解决二者之间未来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拟将鱼跃医疗涉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资产、人员、合同等转让予万东,实现两家企业影像业务的合并。目前本次股份转让尚需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批准及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从整体盈利水平来看,此前受到产品结构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近年来的净利润率始终维持在5%-7%,显著低于行业水平。我们认为,随着所有制属性的变化,公司经营会更加灵活,进而在内部的激励机制以及外延式的并购扩张方面有所体现,通过核心管理人员的合理安排、内部激励机制的理顺、产品定价营销理念的转变、外延式并购的逐步展开,再结合公司积极的成本控制手段(如精简人员、生产外包等方式),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一系列变化之下公司经营有望迎来拐点,进而开启成长新纪元。
财务指标整体正常:报告期内,公司各项财务指标整体正常,期末应收账款2.11亿元,同比下降15.88%,主要受到公司销售整体下滑的影响。当期经营性净现金流为-6001万元,基本符合公司现金流的季度属性,且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去年同期经营性净现金流为-9076万元)。在费用方面,公司当期发生销售费用7816万元,同比下降8.01%,对应费用率17.63%,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发生管理费用7279万元,同比下降8.78%,对应费用率16.42%,同比上升0.73个百分点,考虑到公司销售收入下滑的情况,整体费用率控制正常。
盈利预测:整体上,我们认为公司在所有制变更后激励机制有望逐步理顺,外延式扩张的体制限制也已经消除,在成本控制营销理念等方面的挖潜也有望带动公司经营逐步恢复。虽然企业的内部整合需要一定的过程,但鉴于公司此前受体制影响经营效率低下,在国家鼓励国产医疗设备的相关政策背景以及公司自身的多重变革之下,经营效率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给与公司2014-2016年EPS为0.18、0.24、0.30,对应估值为112、86、67倍,虽然公司目前估值较高,今年经营业绩整体不佳,但未来在内部管理改善、激励机制改革、外延式扩张等方面的动作值得期待,公司经营有望迎来拐点,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股权转让实施进度低于预期,业绩改善低于预期,内部整合外延拓展低于预期
新华医疗:加快血透领域布局,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季序我,吕学龙日期:2014-12-03
公司规划血液透析业务未来收入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
媒体报道公司董事长赵毅新称,公司于14年建立10家血液透析中心,15年建立20家血透中心,16年再建30家血透中心,至2020年公司血透业务收入规模预计将超过10亿元。公司近期通过并购3家具备血透业务的医院和1家血液透析设备与耗材销售公司,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继续通过自建和并购的方式加快对血透业务的布局。
从设备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血透业务毛利率远高于现有业务
公司的血透业务是从血透机到血透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我们综合测算其毛利率水平将达到40-50%,目前公司综合毛利率23%,血透业务有望显著提升其盈利能力。目前我国肾脏疾病患者数目剧增,现有约200万终末期肾病患者,预计2030年需要透析的患者将达到315万,理论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但供给严重不足,我们认为现在是布局血透业务的最佳时机:医保报销额度提升;民营资本准入门槛降低;政府扶持力度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战略明晰,看好长期发展
根据公告,公司业务将主要围绕“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制药装备”三大板块:未来公司通过外延并购方式继续扩充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业务。公司医疗服务板块通过并购骨科、肿瘤等专科医院形成100家医院规模的医疗管理集团;医疗器械的扩张方向主要为体外诊断和医院用耗材等业务。此外公司有望成为山东国资委下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单位,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估值:目标价52.5元,重申“买入”评级
我们根据瑞银VCAM工具通过现金流贴现(WACC6.9%)得到目标价52.5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15年PE27倍(近三年来平均估值53倍),医药板块医疗器械子板块平均估值约64倍,我们认为公司估值极具吸引力,重申买入。
迪瑞医疗三季报点评:销售平台改革及拓展值得关注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刘阳日期:2014-10-29
事件:201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43万元,同比增长6.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90亿元,同比增长122.99%;基本每股收益1.553元。
点评:
1、国内尿液及相关医疗检测仪器龙头。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医疗检验仪器及配套试纸试剂制造商,主要从事尿液、尿沉渣、生化、血细胞等医疗检验仪器以及配套试纸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以来公司仪器类细分产品销量结构发生变化,平均单价相对更高的尿沉渣分析仪产品和生化分析仪产品销量占比均上升。毛利的上升体现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方面。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IPO项目预计2016年达产,届时将增产仪器6000台,增产试剂90000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销售平台进一步调整,布局全球实力提升。公司自2012年底起主动调整经销商管理政策,在众多经销商中选择优质经销商,对其进行引导、扶持,促使其做大做强。公司对其他经销商进行考核管理,并结合国内区域独家经销商的代理区域、代理品种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根据考核标准及调整结果,公司不再向部分经销商直接供货,其主动转为二级经销商,从一级经销商处采购。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公司从试纸产品经销商开始调整,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部产品线。至今,公司经销商管理政策调整仍在进行。公司逐步将建设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3个销售中心,以及位于沈阳、西安、郑州、成都的4个大区办事处,由其向二、三级城市辐射。公司还将建设位于土耳其、印度、巴西、意大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墨西哥的7个海外办事处,实现对国际市场10大营销区域的全面覆盖,扩大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及售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公司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销售平台的改革和发展对公司未来的成长的促进作用值得长期关注。
3、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03亿、1.12亿和1.23亿元,EPS分别为1.67、1.83和2.01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50和45倍。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销售平台改革、市场拓展不大预期风险;2)在建项目延期风险。
和佳股份:高增速有望持续,当前估值具吸引力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季序我日期:2014-12-11
高毛利率的融资租赁与医疗信息化业务步入收获期,业绩高增速有望持续。
公司目前的收入主要有自产设备、设备代理经销业、融资租赁业务和医疗信息化收入业务构成。其中融资租赁业务(毛利率88%)毛利占比已从13年底的2%提升至14%,医疗信息化业务(毛利率71%)14年开始贡献利润,上半年毛利占比6%。我们认为高毛利业务步入收获期,能够支撑公司未来3年的高速成长。
县级医院建设需求旺盛,公司有望成长为医院整装专家。
公司受益于蓬勃发展的县乡医疗市场,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不断挖掘医院合作模式:由单机售卖到系统定制到医院整体建设工程服务,持续扩展高毛利业务,随着公司产品线的不断扩张,相信公司业务将能够渗透到医院的众多高毛利领域。
股价压制因素已逐步解除,看好公司未来股价表现。
公司此前主要受管理层减持股票影响,股价持续走低。目前管理层已减持完毕并融资给高管及核心员工增持公司股票,另外后续还将进行非公开增发。
我们认为目前估值处于低位,是良好的买入时机。
估值:目标价30元,重申“买入”评级。
我们根据瑞银VCAM工具,通过现金流贴现得出目标价为30元(WACC9.3%),公司目前股价对应15年34倍,相比于A医疗器械可比公司平均估值44倍,具备23%的折价,且公司过去3年动态平均PE为64倍,我们公司目前估值极具吸引力,重申“买入”评级。
东软集团:医疗业务引入巨资,拆出活力,价值重估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陈美风,蒋科日期:2014-12-12
事件:东软集团发布公告:公司七届八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引进投资者的议案》。威志环球(实际控制人为弘毅投资)、高盛、通和以及东软控股拟出资11.33亿购买东软集团所持东软医疗公司部分股权,并会同东软医疗员工持股公司对东软医疗进行增资16亿;景建创投(实际控制人为弘毅投资)、高盛、协同禾创、熙康员工持股公司以及东软控股拟对熙康公司增资1.7亿美元。交易完成后,东软集团持有东软医疗33.35%股权,持有熙康公司32.81%股权。
点评:
方案简介。(1)以东软医疗估值25亿为基础,威志环球(实际控制人为弘毅投资)、高盛、通和以及东软控股出资11.33亿购买东软集团所持东软医疗公司部分股权,并会同东软医疗员工持股公司对东软医疗进行增资16亿。投资分两次交割;(2)以熙康公司估值1.5亿美元为基础,景建创投(实际控制人为弘毅投资)、高盛、协同禾创、熙康员工持股公司以及东软控股对熙康公司增资1.7亿美元。投资分两次交割;(3)两笔交易均有回购安排。若交易标的未能在6年内上市,东软集团有回购义务。东软医疗首选上市地为香港,熙康公司首选上市地为美国;(4)交易完成后,东软集团持有东软医疗33.35%股权,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7亿,持有熙康公司32.81%股权,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3亿。交易前后股东结构变化见表1和表2.
业务分拆重构估值体系。公司目前业务众多,主要分为解决方案、软件外包、医疗设备和健康服务。其中,医疗设备、软件外包、健康服务以及解决方案中的政府、医疗、电力、电信等领域均有较高市场地位,这些业务的可比公司均有可观市值。分拆战略一旦成功,分部估值的方法将具备更坚实的基础,公司整体估值有大幅提升的可能。
释放业务潜能、缓解资金压力、有协同效应。我们认为本次交易的意义在于:(1)释放业务潜能。与公司其他业务相比,医疗设备和健康管理服务业务在商业模式、业务推广方式和激励机制方面有很大不同。在现有架构下,存在难以实现高效的差异化激励和投入不足(因为盈利压力)的问题。通过业务分拆,被分拆的业务线可以定制员工激励机制,根据业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充分释放医疗设备和健康管理业务潜能;(2)获得资本支持,加速业务推进。通过增资扩股,东软医疗和熙康公司分别获得16亿人民币和1.7亿美元现金,有助于其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加速业务发展;(3)与战投有一定协同效应。通过引入弘毅和高盛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东软医疗和熙康公司可以与其已投资公司资源形成协同效应,获得新的发展动力;(4)东软医疗和熙康实现分拆上市后,可以借助资本平台,加大境内外并购力度,实现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产品线的持续拓宽。
对短期盈利影响不大,明年可增加巨额资产重估收益。2013年,东软医疗净利在1亿左右,而熙康业务亏损近1亿。假设东软医疗和熙康在2013年初分拆,公司2013年备考净利润将因此减少3000万,影响不大。若本次交易在2015年完成,通过股权出售和资产重估,公司2015年将一次性增加近10亿净利。
业务分拆实现价值重估,获得一级市场高度认同,中长期角度维持“买入”评级。暂不考虑本次交易影响,假设公司每年将处理部分园区地产(假设14年约贡献1.5亿净利润),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别为0.36元、0.45元和0.56元。与公司部分业务线形成竞争的万达信息目前市值超过180亿,卫宁软件市值超过130亿,在业务分拆的前提下,公司目前仅有约200亿市值显然是被低估的。弘毅和高盛等著名机构的巨额投资表明一级市场对公司医疗业务的高度认同,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维持中长期“买入”的投资评级,并给予22.50元的6个月目标价,对应约50倍的2015年市盈率和3倍2014年市销率。建议投资者关注管理层进一步激励的可能。
主要不确定性。本次交易尚需相关部门批准;汇率风险;宏观经济影响。
九安医疗:Ihealth海外延续高增长,国内联手小米,蓄势待发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张镭日期:2014-12-15
投资要点:
Ihealth系列海外销售已形成规模,未来高速增长将延续。经过2010-2013年的海外市场推广,ihealth系列已经进入Bestbuy、苹果专卖店等海外主流渠道,这几年大规模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多次试错积累起来的海外拓展经验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ihealth系列海外销售额突破1000万美金,今年预计销售额翻一番,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联手小米发力ihealth国内市场,共同打造国内市场移动医疗领域人气单品。Ihealth系列在海外市场成功销售得以验证后,公司今年7月面向国内市场发售首款ihealth系列产品,开始国内市场推广。今年9月引入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小米投资持有ihealth.Inc公司20%股份。合作中公司可免费享用小米的电商渠道资源,共同打造高性价比的人气单品,本次合作有望迅速打开ihealth系列的国内市场。
移动医疗行业空间巨大,公司率先探索多种合作方式。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约28.4亿元,预计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64%。公司是移动医疗领域领头羊,有望分享移动医疗行业的高速增长。
定增投资移动医疗周边生态,保障公司未来发展。公司拟募集不超过8.1亿元资金,投资移动医疗周边生态及硬件研发基地、产品体验中心等。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考虑到公司所处移动医疗行业前景广阔,作为行业领头羊,公司将分享行业的高速增长,短期业绩虽不达预期,建议持续关注,我们测算2014-2016年EPS分别为0.02、0.04、0.12元。风险提示:ihealth系列推广低于预期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国内企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理邦仪器调研纪要:2015年POCT系列产品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刘阳日期:2014-12-12
事件:
近日我们调研了理邦仪器,并与上市公司就目前的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沟通。
点评:
1、POCT(及时检测)系列产品仍是未来主要关注点。心脏标志物快速检测仪(POCT)和血气生化分析仪(POCT)这两类产品分布占据全球POCT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前两位,占比分别达到20%和17%左右,其中血气生化分析仪(POCT)类产品全球市场空间80亿美元左右。
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了国内首创的高性能干式快速诊断血气分析仪(POCT),产品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于近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适应症广,可广泛应用于产急诊科、麻醉科、呼吸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等多个科室。公司的血气生化分析仪在试剂存储便利、进样自动化、仪器维护简单、支持有线/无线网络连接、一卡可测多参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检测耗材一次性使用,杜绝了无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了安全系数。
公司于今年11月在德国展会发布了首款专用于心脏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磁敏免疫分析仪。相比传统的化学发光检测手段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好的重复性以及更快的检测速度,可对心脏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进行早期可靠诊断。再次推出POCT系列产品,显示了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完善的产品线建设布局。
公司POCT产品的特点是诊断快速、操作简便,在样本量小、临床紧急等情况下,可以降低资源的占用、提高效率。与中心实验室可形成有效地互补。进入今年三季度以后公司POCT血气类产品仪器及耗材的成品率进一步提升,销售渠道也进一步捋顺,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公司通过前期销售仪器,为后续检测耗材的推广提前布局,通过仪器带动耗材销售,预计未来年均耗材的销售收入可与一起收入相当,发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2、彩超业务将是公司未来另一个增长极。公司美国的研发团队研发实力强,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便携式彩超于2014年10月在美国新奥尔良“麻醉年会”首次发布,11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用品展览会”上展出。根据公司注册计划,新一代便携式彩超预计于2015年初取得CE认证,2015年第二季度取得国内CFDA注册及FDA注册,下半年可实现销售。公司产品在图像的清晰度、设计的人性化、系统处理能力以及软件功能性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去“GPS”(通用、飞利浦、西门子)趋势的加速,目前国内企业市占率较低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有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未来彩超业务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另一个增长极。
3、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不排除进一步并购机会。公司坪山项目已完成大楼主体及外部装修,现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2015年下半年坪山工业园可投入使用,可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将有力地基础支持。公司未来不排除在围绕主业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拓展现有产品及产业链,例如体外诊断试剂、信息化软件技术等。
4、盈利预测。看好公司未来在POCT系列产品方面的发展以及便携式彩超业务未来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同时随着新产品生产情况逐步稳定,未来在该方面的研发费用将得到控制,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4%、126.1%和65.0%,EPS分别为0.11、0.24和0.40元,2014年是公司业绩的低谷,预计新产品销售开展后将大幅提升公司业绩,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1)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风险;2)新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
尚荣医疗:订单逐步落地,看好未来医疗服务大平台构筑,维持“买入”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钱正昊日期:2014-12-12
医建订单逐步落地,预计15年订单规模将大幅提升。公司近期公告了新乡县人民医院医疗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标情况,公司排名第一,中标金额为6128万元。这是公司14年内第二个中标公告(第一个为5月公告的陕西省耀州市人民医院订单约1.2亿元),至此,公司14年公告的签署订单总量约为1.8亿元,远低于前两年。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以及医院领导换届导致订单的签署时间略有推后,并且部分招投标公示节奏也随之放缓,但是我们认为公司在医建订单的获取以及开拓上步伐和实际进度并没有放慢,反而正在随着医建订单高峰期的兑现不断加快,预计换届影响过去后,15年整体规模将大幅提升,订单的逐步落地是15年爆发的开始。
双安全边际提供较高价值投资机会。短期看,公司目前在手订单约为45亿元,大多将于15-17年集中兑现。同时,公司手术室业务也将保持平稳增长,再加上大市场、小品种、高毛利的耗材以及医院经营领域的突破或将成为公司爆发增长的主力,我们认为业绩上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同时,考虑到公司增发价格(22.24元)较当前股价折价并不高,也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我们认为,公司目前业绩及增发价格提供了较好的价值投资机会。
坚定看好尚荣模式:依托医建+托管,打造医疗服务闭环大平台。我们认为,公司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医院渠道扩张的自身可复制性以及排他性。自身可复制性——医建盛宴仍未结束,托管业务覆盖或将扩大,公司医院渠道资源积累拓展将不断被复制;排他性——对于其他器械企业而言,缺乏医建资质以及经验为渠道快速扩张设立了一定难度。我们认为,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的铺垫,使其对于医院经营(管理、采购、人事等)的参与度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大平台已经缓慢成型,耗材+设备+医疗服务大平台逐步形成闭环。
平台搭建稳步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在即,看好后续业绩持续高增长,维持14-16年EPS为0.29/0.45/0.69元,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医院服务平台雏形已经显现,后续新业务预计将在14-16年期间爆发式增长,业绩增长也将提速。维持14-16年EPS为0.29/0.45/0.69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爱尔眼科:再次设立并购基金,并购步伐加快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叶苏,李敬雷,黄挺日期:2014-12-12
事件
公司公告:为抓住医疗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双方共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9,800万元与达孜县中钰健康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中钰创投”)共同发起设立湖南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并购投资基金,作为公司产业并购整合的投资平台。
评论
公司再次成立并购基金,表明扩展的速度在加快。上市公司平台今年已经参与先后成立了深圳前海东方爱尔医疗产业并购基金、华泰瑞联并购基金。再次设立并购基金,表明公司对于民营医疗服务大发展的信心充足,扩张的步伐也在加快。
借力产业基金,加速市场扩张能力:在当前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中,基于公司的行业经验,充分利用中钰创投的专业投资团队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大投资能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并购标的,提高连锁医院的资源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爱尔眼科是医疗服务板块最具代表性的专科连锁标的,我们一直认为医院的规模化发展和快速扩张能力是当前医院主题最重要的成长逻辑,公司过去10年的发展,从几家门诊到现在50多家医院,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已经被充分验证,而借助产业基金,扩张的步伐正在加速。
投资建议
公司是医疗服务板中块盈利模式成功、可复制性强、业绩稳定增长、发展路径非常清晰的标的。公司管理层的创新与活力是我们一直看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具备长期成长潜力,应该享受较高的估值溢价。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5年EPS为0.48元和0.63元,同比增长35%、32%。
乐普医疗:经营动力足,打造四位一体大健康平台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屠炜颖,丁丹,胡博新日期:2014-11-13
投资要点:
经营动力足,打造大健康平台,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近期频繁外延、不断强化员工激励,公告收购新东港新进降血脂领域,与圣诺生物合作新进糖尿病领域,并拟定增不超过15亿,经营动力足。
我们维持增持评级,上调2014-2016年EPS预测0.54(+0.04)/0.65(+0.04)/0.81(+0.07)元,上调目标价至32.5元,对应2015年PE50X.
市场担忧:新布局领域竞争力不足,平台搭建难度大。
市场普遍认为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等领域新进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公司主打业务为心脑血管植/介入高值耗材,缺乏对新领域、新模式的探索,担心公司打造大健康平台阻力较大、难度较高、竞争力不足。
我们的观点:核心资源短期不可复制,为平台搭建构筑护城河。
我们认为慢病领域核心资源是医生,软硬件技术可以通过收购专业团队快速获得,并通过适当激励给予积极性。公司在主打产品心脏支架成功实现进口替代的过程中已积累大量优质医生资源及良好病患口碑,短期不可复制,为其抢先搭建大健康平台进一步构筑护城河,有望享有长期强势地位。
“四位一体”平台:内外并驱,“器械+制药+服务+移动医疗”协同发展。
公司拟深度整合在心脑血管多年耕耘积累的丰富资源,构建覆盖医生、医院、“防诊治”人群等利益群体的生态圈。我们认为看点有,1)器械:新品上市+新领域外延;2)制药:心脑血管+糖尿病重磅产品扩充;3)服务:第三方检测+心脑血管“防诊治”平台;4)移动医疗:家庭健康管理平台。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低于预期;新品上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