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业潜力大 部分开发商涉足
记者李兴佳
河南省医疗器械商会秘书长陈敏
生产总值排名全国前十的成绩,为河南医疗器械行业加分不少。其背后,各路资本大鳄竞相闯入,抢食市场蛋糕,“光河南生产企业就有860多家,房地产企业也加入进来”。但市场不会就此陷入“红海”,在河南省医疗器械商会秘书长陈敏看来,医疗器械是朝阳行业。
角色定位
企业的娘家人
政府的传声筒
面对接连不断的来电、略显繁琐的工作等,在医疗器械行业待了二十多年的陈敏,没有显露疲态。前不久,她刚结束在加拿大的考察。
“在高端技术方面和加拿大比,我们还有差距。这次考察就是向他们学习,并确立合作意向。”陈敏说。
赴国外考察仅仅是陈敏日常生活中的一例,还有更多的“琐事”需要她去做。
前不久,有7家企业生产的防护口罩不合格,其中有6家集中在同一个城市。陈敏亲自带队前往,开座谈会,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去处理。
有企业遇到了融资难题,向商会求助。“商会联系银行,和有需求的企业对接。通过商会的推荐,目前有7家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在过去,按照陈敏的说法,“没有商会的企业是一盘散沙”;现在,运营一年多的商会,即将推出“对会员诚信考核”制度,两年一次。其未来5年的目标更宏伟——为企业打造培训平台、人才平台、融资平台、产学研平台。
“商会相当于行业协会,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于企业,我们是‘娘家人’,给企业撑腰,把企业的诉求及时地传达给政府。”陈敏总结道,“同时,商会也是政府的助手和参谋,要及时把法规、政策宣传贯彻下去。”
一个数据
河南医疗器械生产总值排全国前十
提到医疗器械,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电疗机、X光机器械,但你是否知道医用棉签和床单也属于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多达十几万种,大到X光设备,小到棉签和床单,还有心脏支架等植入式器械,另外还有测量血压、血糖的可穿戴设备。”她说。
特别是高端器械,加工工艺和精密性要求高,涉及电子学、材料学、机械学和光学等交叉学科。因此,在陈敏看来,该行业准入门槛高。
“筹备两三年才能进入,前期投入就要几千万元。”高额的资金成本使得部分企业望而却步,另外的压力来自于严格的法规监管。
高准入门槛却没能阻挡前进者的脚步。据河南省医疗器械商会数据显示,河南生产企业有860多家,全国排名第七,经营企业有6000多家,行业生产总值排全国前十,去年,河南行业生产总值100亿元左右。
在陈敏看来,如此多的竞争者抢食市场蛋糕,原因在于其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其高额的附加值和利润,于是,“近几年不差钱的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她说。
新规影响
行业新规余震波及商会和企业
刚刚于6月正式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是自其2000年1月被颁布后,14年来的首次修订。
新的《条例》带来的余震,波及商会和企业。早在4月,商会便开始了法规方面的密集培训和座谈。“已经举办了近20场,参加人数突破了1500人次。”她说。
业内人士称,新《条例》对整个医疗器械产业链有所触动。在陈敏看来,其中最大的“触动”之一是,医疗器械由原来的“先生产许可、后产品注册”模式,变更为“先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
“过去,生产企业从取得生产许可到完成产品注册,最快也得两年,这容易造成企业人员、场地和设备的闲置。现在次序换了,避免了大量资源浪费。”郑州市工商局管城分局注册科科长贾磊解释称。
其对企业的影响更大,部分产品质量划分标准由之前的一类变为二类。
“因为河南低端产品比较多,这对河南的企业影响很大,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一类标准,但可能不符合质量要求更高的二类标准。”陈敏说,“接下来企业应该怎么做,就是我们商会的工作。”
行业发展
民族品牌当自强
不仅未进入行业的“红海期”,相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尚处于开荒期。与此同时,本土企业有诸多不足。
数据显示,尽管自2001年至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2100亿元,但在全球市场,器械和药品的消费额比例为1∶1的状态下,我国的医疗器械消费约占药品的14%。
陈敏承认,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处于弱势,超过80%的产品是“舶来品”和“仿制品”。
“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主要是技术研发以及资金的支持。同时,起步晚、规模小、售后服务跟不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而国外的平均水平为15%以上。
陈敏以售后服务举例,国外企业服务分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有自己的诊断、治疗、跟踪体系,使用过程出现瑕疵会及时改进,而国内仅个别大企业有研发团队和售后服务。
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行业具有区域性特点,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医疗器械产业积聚区。这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与之相比,河南先锋企业较少,“目前河南叫得响的品牌,有驼人的麻醉耗材,安图生物的检测试剂及仪器,圣光的输、注器具。”她说。
来自行业内的声音称:我国开始进入以中档产品为主向高档产品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