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医生里戏演得最好的!郑州这位医生上得了手术台下得了影视片场
殷德涛和演员郑昊在片场
片场监视器里的殷德涛
殷德涛教授在手术室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王梅竹文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丨医生跨界当演员你听说过吗?在郑州就有这样一位医生,坐诊、带学生、发论文一个不落,还能忙里偷闲演上几部影视剧,有人形容他是“医疗圈中戏演得最好,演艺圈中病看得最棒的”——他就是郑大一附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殷德涛教授。生活如此丰富的医生是怎样的人?5月21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他所在的医院进行探访。
A
为什么会乐于演戏呢?体验不同职业汲取营养补充主业
医疗界和演艺圈看似不搭边的两个领域,殷德涛这一脚跨界纯属偶然。
接触到导演、演员,是在一些公益活动中。作为河南省青联常委,殷德涛常会组织策划一些公益活动,由此接触到演艺界的朋友。一来二往,这些朋友觉得他不怯场,很有镜头感,便从2015年开始邀请他友情客串角色。殷医生只要能抽出时间,也会欣然零片酬参演。三年来,他已参演了电影《第一大案》、电视剧《一起长大》等四部影视剧,体验了机要秘书、总裁到医生等不同职业。
作为一名医生,为什么会乐于演戏呢?“我想活得更丰富多彩,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从别处汲取营养,补充到自己的主业上。”殷医生说,他在片场注意到,有时一个镜头演员要演很多遍,但演员们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是在用心刻画角色,每一次NG,都是不断调整和认知角色的过程。“同样,手术也不是简单重复,即便同种手术,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时刻注意精准化和个体化,而医疗不能NG,手术台上每一次操作都是唯一的,所以要尽职尽力。可以说演戏也能促进我手术的提高,提高我治疗的艺术化,各种门类是相通的。”
虽然不是演员科班出身,但每天接触的患者,是帮殷医生提升演技的“老师”。“患者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不同职业人群的说话方式都不一样,这些我每天都能接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演的小角色基本上能够胜任,得到认可。”
因为参演了邵兵、王子文主演的电视剧《一起长大》,殷医生和邵兵成了朋友。前不久,邵兵在筹备一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时,专程从北京来到郑州找他请教,希望从专业角度给予剧情一些建议,并且邀请他本色出演医生。
其实,殷德涛曾出演过医生,在片场拍摄时,他尽量确保饰演的角色和场景符合医疗专业的常规,遇到穿帮镜头他会主动提醒,“专业的医疗知识让我对人物的把握更准确”。对于这种演艺界和医疗界的互动,殷德涛的感受是非常有必要,他有机会便会给演艺圈朋友讲述医院里的故事、真实的医患关系,这些也给了对方创作启发。
B
看病人、搞学术还能客串演戏如何做到?利用有限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在科室里提及殷医生,同事们会不自觉地冒出“男神”“颜值与才华兼备”等词汇,甚至有病人见到他会求合影。护士齐宝珍对殷医生演戏并不意外:“殷医生很有才,兴趣爱好广泛,主持、唱歌都很好。我们最佩服的是他把时间利用得非常充实,永远看上去都是精力旺盛、积极阳光。”
45岁的殷德涛还是博士生导师、教授,不仅带研究生,还主持了很多大型科研项目,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看病人、搞学术、带学生,还能兼职演戏,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殷德涛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介绍了一天的生活节奏:每天5点半起床,到操场跑5公里,这个习惯坚持了10年,然后8:00开始接诊,到下午1:30才顾得上吃饭。现在他每天预约门诊量在200个左右。记者到访时已是傍晚,这一天,他办完了38位病人出院、44位病人入院,坐诊病人238位。而他正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因为受邀在一次国际研讨会做演讲。
殷德涛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关键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要把点滴的时间设计好,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闲聊的话一会儿就过去了,但若把点滴时间汇聚到一块就能办大事。”
尽管被人称为“明星医生”,但他觉得演不演戏,自己都是个普通医生。从业以来,殷德涛没有发生过一起投诉。他觉得,演戏让他适应了从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而和病人接触中,他也习惯了这种换位思考,更能体会病人和家属的感受。
如今,专业医生殷德涛已经成了一名“业余演员”,甚至进入到一些知名导演的演员库中。但他对拍戏的机会看机缘,如果是周末、出差不远的话会去客串。有一次,一部电视剧邀请他参演个配角,戏份还不少,但需要在横店驻场拍摄一个月,被他婉拒。他说:“演戏不是我的主业,主要是友情演出,即便是再适合我的角色也不会放弃本职工作,因为我的专业是治疗病人。”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