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简单为丰盈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繁复的舞台装置,没有歌舞助阵,不过是传统的一桌二椅,新排豫剧《白蛇传》却征服了戏迷的心。
前不久,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排演的《白蛇传》在省会郑州首演。《白蛇传》是一台对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力要求比较高比较全面的戏,豫剧大师陈素真及其弟子早年演出过此剧,但陈派的《白蛇传》未能在舞台上流传下来。此次新排的《白蛇传》根据田汉改编、京剧名家张火丁领衔主演的京剧《白蛇传》移植,主演吴素真师承陈派弟子牛淑贤,是陈派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
那一场演出,观众醉了。舞台上的“白娘子”端庄秀丽,唱腔雅致清新,身段优美,行动如飘,武打功夫更是了得!一时间,简单的舞台变得丰盈、充实。观众纷纷感叹,“原来没有布景的戏,比有布景好看”!可以说,这出戏是以舞台装置的简单实现了丰富的戏曲美。简单,不简单!这对如今热衷于大制作的戏曲演出难道不是有益的启示吗?
当然,简单的舞台装置对演员的功力要求更高。俗话说要能够“压台”。“压台”既需要演员基本功的扎实,也需要内在的充实,需要刻苦练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反复琢磨,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深切体验和准确把握。如今,有些演员,不愿勤奋练功,不愿在人物体验和把握上深下工夫。他们向观众传达的只是导演的意图和音乐设计的安排。这样的表演苍白无力,只能用“大制作”来弥补不足。《白蛇传》的创作团体有意识实践戏曲的传统创作原则,把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放在首位。这就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白素贞的扮演者吴素真一直坚持每天练功,决定排演《白蛇传》后,她观摩了大量有关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用心体验白素贞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动作她都结合人物,认真推敲;每一句唱腔,她都反复吟咏,根据自己所理解的特定人物、特定情境、特定情绪衡量唱腔的艺术分寸,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盗草”那场戏中,为了表现白素贞被逼应战、拼死一战的情景,演员采用了“拔剑飞鞘”的特殊技巧。为此,她不知练习了多少次。参与演出的工作人员敬佩地说:吴素真太用心了,“拔剑飞鞘”特技在排演场上从未失手!
联想到当今戏剧界存在的忽视演员自身创造力的现象,我认为《白蛇传》的排演方式颇具启示意义。
豫剧已于2006年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提到了议事日程。但一直以来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宏观理论多,具体办法少。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排演传统名剧,本身就是对豫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白蛇传》的创作者打出“祥符调”、“陈派”的旗帜,表示了对豫剧传统的敬畏和尊重。在创作和演出中,他们注重继承祥符调的特点和神韵,也特别注重继承陈派艺术典雅、规范、细腻的特征。主创人员对祥符调豫剧和陈派豫剧的传承保护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在继承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祥符调、陈派唱腔的“特色腔”给予了特别关注。“特色腔”是一个流派、一个具有成熟风格的演员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文化内涵、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唱腔。它也是一种风格的标志性符号,人们借助它能够一眼看出它与其他流派的区别。作为陈派弟子的吴素真,她的嗓音不同于陈素真,在演出中反复使用陈派的“特色腔”时,每一次都稍作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人物的内在情感。演出效果次次强烈,这殊为难得。
精心排演传统经典剧目,在继承传统美学原则、传统神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就是《白蛇传》的创作集体传承豫剧、传承祥符调、传承陈派艺术的具体实践。我以为,这也是对豫剧传承和保护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