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正成为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

28.07.2014  18:39
  近期,包容性增长成为中国以至全球关注的话题之一。日前,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谈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议题时,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建立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致辞说:“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一国之内实现就业、公平和平衡发展是包容性增长,国家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也是包容性增长。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多人口,我们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如何理解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在全球化视野下理解包容性增长
  
  “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增长在提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之间冲突加剧、国家之间矛盾凸显甚至激化等现象。”在采访中,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以中国的发展为例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持续增长,“中国威胁论”持续升温,一些国家开始以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遏制中国,甚至采取各种手段试图扰乱中国发展,这成为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的背景之一。
  
  事实上,放在全球发展的视野下,中国的发展无疑对整个世界都是有利的。以中美关系为例,中国从美国学习到了许多先进技术与发展经验,而美国则获得了中国制造的众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受访学者表示,中美之间应是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中国的发展不会对美国造成所谓“威胁”。而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正是一种能够增进互信、保障国际安全的增长模式。
  
  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另一重要背景,是经济发展具有不均衡的自然特征。联合国近日发布的《201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人群在各目标实现进程中显示出巨大差距,这种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卫生、教育、环境等部分“千年目标”无法实现。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谈到,在国际层面,包容性增长不仅是增长和发展的理念,还是战略理念,各国都应该包容别国的增长,各国都应该按照国际公认的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分配平等的现代平等观来看待和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
  
  “共赢、持续、协调、安全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之义。”周立群认为,包容性的增长理念要求增长对多方有益,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秉持长远思维,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他还强调,“安全”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涵,包容性增长要求各国秉持全球化视野与战略思维,通过交流合作减少摩擦和冲突,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
  
  中国积极践行包容性增长理念
  
  论及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国际层面路径,学者表示,各国应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理念,推进国家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中国提倡和弘扬包容性增长,旨在提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成长,核心是倡导一种理念、一个原则,目的是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平等发展、公平发展,使更多弱势群体得到社会安全网的有效保护。”刘迎秋表示,包容性增长对已经强大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要求;对后起国家来说,则是一种号召。
  
  作为包容性增长的积极践行者,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中国的国际合作对象,除传统的发达国家外,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重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0日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指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近900亿元,还免除了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的债务14.2亿元。
  
  有学者表示,此次习近平主席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这些国家在经贸、农业、生物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此外,中国也在贸易、投资、援建等领域加大与非洲的合作。这些合作对促进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升就业率、降低贫困度意义重大。
  
  转型国家走包容性增长道路尤为迫切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包容性增长问题,而对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而言,走包容性增长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谈及包容性增长理念在中国内部兴起的因素,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表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不同群体的发展机会不均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面对和解决,这促使传统增长模式向包容性增长转型。
  
  徐康宁认为,中国国内实现包容性增长第一要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范围,让市场以第一机制来配置资源。第二是消除垄断,让民营经济进入大量本不该垄断的部门和行业。第三,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适当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普遍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引导要素有序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进一步提出,包容性增长应当以有效率的经济增长为主轴,统筹解决其他问题。以经济建设为牵引实现包容性增长,重要工具是公共财政。刘志彪认为,应当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既支持经济发展,更兼顾非经济领域的需要,将公共财政投放于公共事业。比如可在财政支出中划出环境支出,进行单独账户核算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