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加快孕育 外贸转入中低速增长
商务部日前对外发布了《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春季)》。《报告》认为,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依然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但挑战和压力在增大,未来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今年全年进出口有望实现相对稳定增长。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韩秀申认为,今后我国外贸中低速增长将是一种常态。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外贸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今年一季度,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但受进口价格大幅下降、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减少影响,进口降幅较大。
《报告》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但仍面临下行压力。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风险因素有所增多,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今年一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初级商品价格指数进一步下跌10.2%。在此背景下,能源资源出口国深受其害,一些国家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企业、居民和财政收入大幅缩水,金融风险显著上升。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当前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困难和挑战有所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处于预期合理区间。但是,工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剧,房地产市场调整加深,加大了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
出口竞争两头受挤
《报告》认为,2015年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但我国高端出口和中低端出口均受到强劲挑战。
外部需求仍不稳固。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普遍不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增速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1990年以来5.1%的平均增速。2015年前2个月,世贸组织监测的7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额同比下降9.1%,为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面临双重挑战。我国高端出口产业遭遇来自发达国家的更大竞争压力,中低端出口产业面临周边新兴经济体追赶,一些在华投资企业产能向发达国家回流和向周边新兴经济体分流,竞争优势有所弱化。
国际竞争手段花样翻新。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把汇率作为提振出口、刺激经济的重要工具,力推本币贬值,导致人民币被动大幅升值,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2015年一季度又升值4.2%。贸易保护主义依然高烧不退,贸易限制措施有增无减。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14年10月中旬,20国集团正在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达962件,比一年前增长了12.4%。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全球保护主义措施中超过四分之一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
中低速增长成常态
《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传统竞争力有所弱化、外部限制措施增多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份额难度增大,我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但同时,我国外贸发展仍具备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条件。一是出口的产业基础坚实。近年来装备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二是对外投资合作对贸易的带动作用增强。三是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有望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四是国家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报告》最后指出,我国政府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改善财政和金融服务,通过商建自由贸易区等方式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有力地促进外贸发展。综合来看,在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2015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相对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