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交出全年粮食漂亮答卷
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和小麦等夏粮作物相比,秋粮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目前正值主汛期,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将出现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将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鼓足干劲、一着不让,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赢得秋粮丰收的主动权。
厄尔尼诺是影响全球气候的最强信号,它的出现意味着世界多个产粮区将会发生异常天气,对当地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均导致世界性农作物减产,最大减产幅度达到20%左右,对全球粮食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其中1997年,我国因厄尔尼诺减产粮食358亿斤。
在气象风险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投入,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连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实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粮食“十连增”,是全国上下防灾减灾夺来的。然而,粮食连年增产并不意味着产量会沿着惯性轨道增下去,相反,高位回落的风险在累积,麻痹大意的思想在滋生,再夺丰收的难度在加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坚定全年粮食丰收的目标,越是要上紧抗灾夺丰收这根弦。
由于前期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政策导向明确有力,今年秋粮生产底子较好。据农业部调度,截至目前,全国秋粮面积增加,苗情长势也好于去年。同时,我国在粮食“十连增”中摸索出来的一系列防灾减灾技术路线,比如“多铲多趟+适时追肥+综合防控”防东北早霜,“合理选择品种+以肥促早+以水调温”防南方寒露风,“病虫监测+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都为避灾、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关键技术能否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能否进得了村,能否下得了田。
在此背景下,农业部组织开展“强化服务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就是要充分利用行政推动这一行之有效的粮食生产推动机制,组织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包县包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推动秋粮面积落实、田管措施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和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分作物、分区域、分农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在关键农时下乡进村,指导农民搞好田间管理,抓好重点区域的重大病虫防控;就是要充分展示8000多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60个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的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活动,示范带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大面积应用。
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既要勇于承担责任,一环扣一环地抓好政策落地和技术落实,更要注重扶持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新兴经营主体,发挥他们在应用新技术、引进新机械、探索作业新模式等方面的积极性,为城乡一体化中的粮食生产培育新力量。
农谚说,涝了伏头旱伏尾。“三伏”将至,汛期来临,防灾减灾到了任务最艰巨的时刻,我们要做好防大灾准备,提振信心,真抓实干,最大限度地把秋粮生产的良好势头转变为再夺丰收的现实,为经济发展大局和农村改革大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