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前三季度洛阳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 偃师第一

03.12.2014  11:29

      核心提示 昨日,大河报记者从洛阳市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各县市区的GDP情况已经出炉。数字显示,前三季度,洛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即GDP)2337.9亿元,同比增长8.2%。此外,县域经济在工业方面贡献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城市区的优势较为明显。“这一现象说明,洛阳市的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城市区的第三产业在发展,县域也由最初的农业主导改为工业主导。”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表示。       数量       偃师市经济总量第一栾川县增幅居首位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17个县市区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经济总量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偃师市(263.3亿元)、新安县(254.9亿元)、伊川县(217亿元)。增幅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栾川县(13.4%)、高新区(12.4%)、洛龙区(11.7%)。       据介绍,这些数据均考虑了物价上涨的因素。其中,栾川县的工业比重在本县经济中占比较高,前三季度,之所以出现增幅“领先”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该县今年的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县域经济发展迅猛“贡献”生产总值1413亿元       数字显示,前三季度,9个县(市)发展势头良好,合计完成生产总值141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0.4%,9个县(市)平均增速达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数字来看,洛阳市各县(市)经济总体上运行良好,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洛阳市统计局相关工作       人员表示,首先,部分县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一些工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其次,受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差距十分突出。第三,从总体来看,9个县(市)的第三产业总量不足,增速不高,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结构       第二产业       同比增长9.3%县域工业表现更“突出”       数字显示,前三季度,洛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涨幅明显。据介绍,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功不可没”。       据统计,前三季度,洛阳市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有7个县(市、区),其中新安县、偃师市、伊川县居前三位。有12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10%,其中洛龙区、栾川县、高新区居前三位。“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上涨有一定关系。”洛阳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分析表示。       此外,记者注意到,9个县(市)在工业发展上表现出较大优势,据统计,前三季度,9县(市)工业合计完成增加值785.2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6%。       第三产业总体低位运行但城市区优势明显       前三季度,洛阳市第三产业增长6.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虽然整体处于低位运行的态势,但城市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全市城市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3.6亿元,平均增速7.5%,比全市第三产业增速高出0.7个百分点,比9县(市)平均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城市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平均达到39.2%,比全市高5.7个百分点,其中洛龙区第三产业同比增速位居第一,增幅9.1%。       “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城市区基础较好,具有区位以及市场需求的优势,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