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国制造2025” 福建向制造大省迈进

07.08.2015  11:25

      福建省近日正式印发《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

      《行动计划》明确了福建省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制造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工业化,向制造大省迈进。到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迈上新台阶,单位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向制造强省迈进。每项重点任务中也明确了2020年和2025年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可量化、可考核,操作性强。该计划对福建省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挑战和国际竞争、推动福建省制造业做大做强、增强制造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九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将发展智能制造视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大力推广“数控一代”,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和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等工作任务。

      二是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增强创新发展后劲。《行动计划》提出了以制造业创新重大工程为突破口,组织一批制造业创新专项,培育一批“制造业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广覆盖行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制造业众创空间,强化知识产权应用等工作任务。

      三是加快实施“四基”工程,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工业“四基”工程,提升“四基”研发能力,支持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合作,加快“四基”应用推广等工作任务。

      四是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发展云制造、实施物联网专项行动、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等工作任务。

      五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实现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先进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提升工业设计能力等工作任务。

      六是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强化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细化了工作任务,提出了发展重点。

      七是提升质量品牌,加快“福建制造”品牌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应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大制标力度,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实施“福建制造”品牌企业培育工程等工作任务。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进一步夯实福建省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福建制造”整体形象。

      八是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强福建制造综合竞争力。《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五到十年福建省制造业需重点发展的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航空工业、特色农业机械、新材料、石化基础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主攻方向。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提出了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发展路径。提升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在强化硬件配套的同时,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园区朝创新性、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

      九是推动开放合作,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行动计划》提出了依托自贸区发展高端制造业、区域总部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内外联动发展;依托“一带一路”促进制造业对外合作,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输出先进产能;深化闽台电子、机械、石化等重点产业对接与合作等工作任务。

      九项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针对制约福建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行动计划》提出了九项保障措施,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方面。成立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担任组长,各市、县也将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加强《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文件的宣贯辅导,指导各地抓好落实。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定期开展相关工作和发展目标实现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水平的评价、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是抓好试点示范方面。在泉州“数控一代”试点基础上,继续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选取一批重点项目、企业和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向全省推广。

      三是推行贯标对标方面。大力推动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建立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在重点用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实现降本增效。鼓励企业对照国内外先进质量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

      四是加大技改力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两化深度融合等作为新一轮技改的重要方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技改项目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竞争力。

      五是支持市场开拓方面。在落实已有的支持行业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相关政策基础上,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重点领域企业开拓市场,完善首台套补助、采购智能装备补助、企业中标省外大型项目奖励等措施。引导制造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应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跨境电商,抢占国内外高端市场。

      六是加强财税支持方面。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要向先进制造业项目、企业和平台倾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省市设立政府性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项目的投资。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按比例抵免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等税收政策。

      七是优化金融扶持方面。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装备企业和智能化技改项目的信贷支持。大力推广智能装备融资租赁,支持融资租赁收益权资产交易,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实施技术改造,并给予相应补助。推动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引导各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

      八是壮大人才队伍方面。强化对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高端人才的引智力度和配套保障,从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建设人才培育基地等方面支持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

      九是完善配套措施方面。研究出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军民融合、提升“四基”能力、开展节能量交易、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引导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行动计划》各重点任务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