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制造2025"抢跑 警惕"抱政策大腿"的规划惯性

22.04.2015  11:00

      中国经济网综合报道 《中国制造2025》规划日前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据权威人士透露,规划将于本月内正式发布。随着“中国制造2025”越来越热,地方政府的相关动作已逐步摆上台面。

      据悉,《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其中,9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十大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地方版“制造2025”抢跑

      开年伊始,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发布。率先提出地方版“制造2025”战略。

      3月30日,“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发布。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方试点,经济总量连续16年位居福建省第一、占全省经济总量1/4的泉州发力,抢跑工业大市转型为工业强市。

      “我们将紧跟工业4.0发展趋势,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广东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佛山市委全会的万言报告首次将工业4.0概念纳入其中。据了解,佛山将在未来3年投入7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佛山制造2025”的序幕已拉开。

      此外,江苏落实 “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也于上月公布。天津近日也正在编制行动方案对接“中国制造2025”。

      除了上述地区反应敏捷的“抢跑”,更多省份则选择在《规划》的重点领域及重大工程方面部署,提前热身。

      早前,重庆确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培育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页岩气、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电动汽车、MDI等。

      作为内蒙古最大工业城市,今年包头将重点打造卡车文化节,以品牌塑造拉开“包头制造2025”序幕。

      珠三角大动作部署“机器人换人”

      更受瞩目的无疑是广东省提出的大规模“机器换人”计划。《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提出,广东全省未来三年累计将投入9430亿元,引导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2014年4月,广州市发布《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采购或租赁本市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的,给予最高3万元/台的补助。佛山市也在2014年10月提出,“对我市采购使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给予每台1万元的奖励。”

      据《南方日报》报道,2014年9月,东莞启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由该市市政府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至今,东莞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已达505个。在“机器换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今年1至3月,东莞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8.8%,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佛山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异常火爆。数据显示,去年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8810亿元,而去年佛山市核心智能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大约是600亿元。据了解,目前佛山开展机器人应用的企业约120家,应用机器人总数超过3500台,而预计未来三年佛山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可达2万至3万台。

      此外,今年3月3日,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启动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第二批扶持计划的申报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将引入社会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作为合作单位,对拟投资企业开展股权估值、入股谈判、确定入股价格等工作。

      对机器人产业对机器人产业拥有热情的不只是广东省。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江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成都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针对智能装备的相关投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其中天府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天府新区建设规划中重点园区建设项目。

      多地创新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中心方案将在5月份出炉。

      据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此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要走在全国前列,给上海提出了“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任务,上海要在“四个中心”之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的政策风向已经从自贸区大主题转向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个主题。”一位接近上海市科委的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如此表示。据悉,2014年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题是“加快建设中国上海自贸区”,而2015年的咨询会议主题将聚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定位全球,北京则着力推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据《北京日报》报道,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这既是北京的责任所在。北京作为大量创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地,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北京技术对外省市的辐射量大、面广,支撑度高。数据显示,50%以上的北京技术辐射到京外省市,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分别为37212项和1722.0亿元,占比分别为55.3%和54.9%;技术流向全部省份的335个城市。统计年报显示,2014年,北京技术对京外省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度超过40%,北京是多数省市最大的技术卖方。

      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发布《“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要聚集各类科技创业人才5万人,孵化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型企业100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建成孵化载体600万平方米;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000家。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构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众创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新兴的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构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众创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新兴的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不甘落后的还有天津。天津高新区与南开大学签署《THT—iV南开大学创新空间合作共建协议书》,合作共建“THT—iV南开大学创新空间”。按照协议,双方将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创业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按照现代孵化理念,将大学的科技成果、创业人才、实验中心和科研氛围等综合智力资源与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打造从预孵化—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出2015年高新区将打造“产业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转变思维 警惕规划惯性

      据《瞭望》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表明,政府推动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往往是双刃剑,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也有办过头造成产能过剩之虞。不能不警惕地方政府紧抱政策大腿的规划惯性。“中国制造2025”给出的升级转型路径需要新的转型思维。 调节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避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避免再走全国一拥而上发展重点产业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