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叫我童星,我是河南“小戏骨”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刷爆了朋友圈,豆瓣评分高居9.3分。“萌娃们演技吊打当红流量明星”“演艺事业后继有人了”,网友们不吝溢美之词。这群小演员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4岁。
小戏骨们的演技很难归功于对人物理解有多么深刻,之所以打动观众靠的是态度。《小戏骨》栏目总导演潘礼平这样向大河报记者分析小戏骨演技秘诀:小演员有天然的纯粹,不受干扰,容易沉进去,“其实很多老戏骨都能做到忘我投入,但现在很多成年演员做不到”。潘礼平团队的理念是“只造小戏骨,不造小童星”,他们致敬1987版《红楼梦》也是致敬匠心精神。
曾几何时,童星自带光环和神秘感,是一群让人艳羡的孩子,一句“出名要趁早”被视为捷径。在影视剧产量不高的年代,人们熟悉的童星也只是金铭、曹骏、关凌、释小龙、郝劭文等几位。随着影视业的空前繁荣,观众群体出现分众化,荧屏需求催生出的小演员不断增多。
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些童星,并没有辜负观众期待,进入演艺圈没有养成自我浮躁,而是经历捶打后更深刻地看待所从事的演员职业。杨幂四五岁起开始参演《唐明皇》等影视剧,如今跻身一线女演员之列;电影《无极》里的“小倾城”关晓彤如今包揽了很多家庭剧中的闺女角色;张一山因为《家有儿女》中刘星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一度苦恼经常被人叫成“刘星”,但他信奉“演员应该是让角色被观众记住,而不是自己被观众记住”的理念,最终通过网剧《余罪》中的过硬演技摘掉童星的帽子。当然,也有些年少成名的童星长大后虽然仍留在演艺圈,但是鲜有作品被观众记住,引得人们感叹“伤仲永”。
“网红”频出的时代,成名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走上荧屏的00后、05后小演员更加理性和成熟,不过多关注身上虚无的童星光环,而是脚踏实地走演员的路。大河报记者对小演员现状的采访中发现,家长们没有成名成星的急功近利,而是认为“只是在小时候就选好了很多人大学才确定的专业而已”,身处聚光灯下和公众镜头中,家长有意让孩子远离名利场,精心呵护健康的成长环境。小演员们也早早明白要在竞争激烈的演员道路上长久立足,需要在幕后默默地付出更多,深知“要想把握自己的人生,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功课学业丝毫不敢放松。童星与学霸的双重身份成为很多小演员的标配。关晓彤、王俊凯等童星先后考入上戏、北影等知名艺术院校。
《人民的名义》出品人高亚麟将演员分为明星演员和职业演员两类,职业演员是手艺人,人生历练、文化积淀和经验技巧都要一点一点长进。童星是一个耀眼的字眼,但现在人们更喜欢称呼他们小演员、小戏骨,这是一种来自社会的期待,也是演员职业本位的回归。小演员通往小戏骨、大戏骨的路,过程是不可替代的。
入行:一朝海选登荧屏,无心插柳柳成行
当儿子葛奕德出生时,李银玲设想过儿子的各种未来,但压根没考虑过当演员。作为普通职工家庭,一家人从未动过让孩子成名成星的念头。
如今,12岁的葛奕德已经出演了四部影视剧,火爆网络的“小戏骨”致敬经典的作品中,他出演了《放开那三国》中的吕布。家里电视机旁,摆放着他出演吕布时身骑赤兔马、手握方天画戟的大幅古装剧照。“走上演戏的路,完全是不经意的。”李银玲说。
和很多家长一样,为让儿子学一门艺术特长,李银玲在葛奕德5岁时给他报了钢琴班。后来为锻炼孩子自信心,尝试报名2015年全国童星才艺大赛,弹了一首钢琴曲晋级。不过之后赛程中需要展示其他才艺,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葛奕德唱了一首《逆战》,被评委称赞“舞台有多大,绽放的光芒就有多亮”,一举摘得全国总决赛特别金奖。
接受评委让孩子进行系统声乐训练的建议,家人为其报了艺术培训班。在维塔斯郑州演唱会上,葛奕德经过选拔与维塔斯同台,第一次有人主动求合影。正当家人在他歌唱特长培养上用力时,预设的轨道又因为一次偶然面临改变。
2016年,湖南电视台《小戏骨》栏目为剧目《花木兰》在全国海选小演员,葛奕德所在的培训机构建议所有孩子拍一段试戏视频以供挑选,结果他被剧组一眼相中,出演匈奴王子车牙,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片约不断。今年暑假,在无锡拍摄的《少林小英雄》中,饰演李世民的葛奕德因为悟性高,在剧组收获了“一条哥”的美誉。
这部剧中,饰演牧羊女的郝怡霖也是郑州女孩。相比葛奕德,郝怡霖入行更早,4岁便开始接拍广告、参加电视节目,因在热播剧《芈月传》中出演了小芈姝一角,更是让她广为人知。
谈到女儿郝怡霖在演艺圈如鱼得水,妈妈牛女士反复强调是“机遇好”。郝怡霖上幼儿园中班时,深圳卫视《饭没了秀》栏目到幼儿园挑选小嘉宾,聪明机灵的小怡霖被选中。为展现中原地域的文化特色,她表演了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节目一经播出迅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可爱的郑州女孩,一时间各种电视台和广告商找上门来,频频亮相《梨园春》《非常6+1》等节目。
试水演戏是郝怡霖主动提出的。一次走在街上看到招募小演员的广告牌,6岁的郝怡霖拉着妈妈说想参加,最终如愿在电视台栏目剧里本色出演了一个小女孩。历经《小茜当家》《龙拳小子》《娘道》等几部影视剧之后,郝怡霖成了“小戏痴”。
演戏:从本色客串成长为敬业小戏骨
被问及喜欢当演员的原因,郝怡霖用“小大人”的口吻说:“小时候拍戏觉得好玩,可以认识天南海北的小朋友;长大以后,觉得能体验各种人物的性格,了解故事背景长见识。”
随着拍戏经验增长,郝怡霖从最初的客串,到渐渐有了职业范儿。前几部作品主要是本色演出,需要突破的只是“假戏真做”的心理认知,“虽然知道是假的,但是要装作是真的来演”。妈妈发现女儿拍戏的成长,是在电影《我的母亲》中塑造小时候的九子,虽然同样是女孩,但人物成长背景和性格完全不同。九子从小照顾瘫痪的哥哥,性格果敢,而郝怡霖是个慢性子,为表现出麻利劲儿,她一遍遍地练习上炕下炕的动作。
在刚杀青的《少林小英雄》中,郝怡霖饰演牧羊女白无瑕。1982版《少林寺》导演张鑫焱寄语郝怡霖,摆脱和忘掉之前丁岚老师饰演的牧羊女给予的压力,演出属于自己风格才能把角色演活。
“我演的牧羊女比老版增加很多戏份,性格更加开朗。”郝怡霖说,最难的是表现出人物有很多面,既有霸气刚毅,又有细腻与青涩,她的方法是把自己身上的多重性格放大。现在,郝怡霖说起拍戏心得头头是道,“影视剧能把演员五官扩大好几倍,所以对人物的理解要体现在细节表演上”。影视作品多是弘扬真善美,耳濡目染的郝怡霖也非常心善,当妈妈开车走在小区里时,她看到老人会提醒不要按喇叭。
武戏对成人演员来说,也极富挑战,但首次挑战武戏、马戏的葛奕德一点不怯场。在《放开那三国》的拍摄花絮中,有一个身披铠甲的吕布跳下城门从天而降的镜头,这是“小戏骨”拍摄中难度最大的戏份。尽管葛奕德嘴里说着“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受伤”,但还是吊着威亚毅然跳下,完成这个动作后直呼“不敢看下面,腿都是软的”。吕布马戏多,拍戏前他在一家马术俱乐部苦练,单就飞身上马这个动作练了不下百遍。
拍戏时同组的小演员里,有的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打伞递水守在身旁,但个头最高的葛奕德却很低调。他劝说母亲不要主动给自己递水杯,渴了自己会拿。一些吃苦戏份,有家长会提出用替身,葛奕德则私下里告诉妈妈:“我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有一场吕布和黑衣人在树林中的打戏,拍摄中黑衣人兵器碰到了葛奕德的手,但直到导演喊停,葛奕德才捂着手喊疼,上前一看原来手上已经擦掉了一块皮肉。
对角色的理解力也不断提升,面对记者,葛奕德能用一个眼神表达出吃惊、沉思、后悔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台词本上寥寥几行对话,葛奕德也能够自我发挥。《少林小英雄》有一段李世民与觉远和尚湖边谈心的场景,拍摄时,葛奕德觉得“两个人在那里坐着说话太干了”,自己加了个往水里抛石子的动作,与台词内容相互呼应,创造力让剧组人都很吃惊。
光环:拍戏功课两不误,主动远离“名利场”
拍完《少林小英雄》回到家,郝怡霖打开门一眼看到小黑板上写的话:“欢迎回家,不要伤心哦!”这是她两个月前离开家时写的,她每次离家前都会给自己留些属于自己的话。之所以安慰自己不要伤心,是因为整整十天的强化补课就要开始了,她要用十天时间补习一个月的六年级课程。
10月10日傍晚,大河报记者来访时,郝怡霖刚上完一下午的英语家教辅导。她刚坐下突然提出要吃棒棒糖,妈妈笑道:“还是个孩子。”
前一天因为心疼女儿,郝怡霖妈妈发了条朋友圈:“打小就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别人上学时你在拍戏,别人放假时你在学习……为了你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只有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才对!”
郝怡霖自尊心很强,最怕别人说自己“光顾着拍戏,功课都耽误了”,对家人安排的补课从不抱怨,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的学习秘籍是专注,“经常坐在教室里不一定就能学习好,关键是学习时要专心,这样能事半功倍”。
演戏的孩子会更早承受挫折和打击。亲历多个片场的葛奕德妈妈李银玲说,导演着急时也会说一些很直接的话,经常会有孩子感到委屈而痛哭,剧组生活没有规律,吃盒饭、通宵拍戏,对孩子都是很大的挑战。
小演员市场也有杂乱的一面,一些孩子早早签约了经纪公司,有专门的幕后宣传推手。李银玲见过一些小演员家长通过直播孩子吃饭等生活日常来赚取人气,甚至用假粉丝增加微博评论量。但她坚持不刻意营销,葛奕德的微博粉丝从几百到2000多用了近两年时间,只是保持与观众的正常互动沟通,从事编辑工作的父亲,也从没为儿子写过一篇网宣稿。他说:“我希望孩子自然成长,不要太在意名利。”
小演员们在校园里要经受同龄人的各种目光。有时同学会当面对葛奕德说“整个剧里就你最丑”之类的话,但他都是一笑而过,“哪个演员不被人骂?做一件事情不可能让任何人都满意,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郝怡霖不希望被视为特殊,家中客厅里没有摆放任何剧照、奖杯之类的物件,甚至邻居都不知道她是小演员。在校园里被同学喊着合影、签名,她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觉得“有点尴尬”,每当活动合影时她也喜欢悄悄地站在边上。
郝怡霖妈妈一直小心控制着女儿拍戏的节奏,一般拍完一部要停一段时间,“主要是让孩子收收心”,为此还推掉了几部热门影视剧。“文化底蕴深厚的演员,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习惯养成期就这么几年,如果错过了以后想补救都没后悔药。”
说起当红小鲜肉的话题时,郝怡霖言语中竟有一丝嫌弃,“我希望成为实力派演员”。在《芈月传》片场,孙俪不管多长的台词都能背下来,一场哭戏能有多层次的把握,让郝怡霖至今印象深刻。拍摄《娘道》时,演员于毅见到自己这样的小演员也会亲切地打招呼,这种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态度也被她记在心上。
“被抬得太高的话太累,要火也要长大后火。”郝怡霖说,不希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未来:放弃还是坚守?
“有影视剧就会有小演员,这是避不开的。最近几年的大量资本涌入影视业,也推动了小演员市场的繁荣。”演员王倚天兼职影视表演培训,他见证了自己入行6年来“小演员热”的发展。一开始少儿培训机构几乎没有开设影视表演课的,现在郑州至少有十家。
王倚天说,对于有演员梦的孩子应该理性看待。生活在新时代,孩子们会有各种职业梦想,就像想当科学家、医生一样,想当演员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不能误以为当演员是成功的捷径,其实考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竞争更大,对文化课的要求也很高。
王倚天发现,家长送孩子来学表演,很少是奔着“当明星”来的,主要是想让孩子当成与唱歌跳舞一样的兴趣爱好来学。课程主要是动物模拟、无实物练习、想象力练习等,是想可以提升语言、形体、想象力等整体素质。他说,在一些发达国家,戏剧是中小学的常设课程,表演是校园里的正常社团活动。表演源于生活,能增进对生活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提高情商,培育良好性格,增强生活感知力。如今,他经常受邀为一些小学社团授课,让孩子感受表演乐趣。
转型期是小演员们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中学科目多,学习压力大,很难像小学那样拍戏兼顾。处于“小升初”阶段的小演员家长在微信群里,经常讨论而又无解的话题是:继续让孩子拍戏还是放弃拍戏一心上学?
人们熟知的童星中,真正成年后活跃在荧屏上的并不多。河南近些年的童星中,既有《快乐星球》里聪明的“多面体”邢凯轩后来考上郑州大学信工学院,成为学霸,也有出演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小方登”一角而崭露头角的张子枫,如今蜕变成长为偶像剧里的女演员。
邢凯轩
张子枫
刚上初中,葛奕德一家身处两难境地,郝怡霖母女俩聊起未来也陷入纠结。郝怡霖妈妈说:“一方面担心年龄增长身体发育,外形会有变化,从青少年戏到成人戏变化观众不认可;另一方面拍了这么多年戏,突然放弃总有点心不甘,一旦中断以后再重走太难。”
你对十年后的自己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当演员的话,不要忘记初心呗!”郝怡霖解释说“初心”是当实力派演员,谦虚不骄傲。那如果没有当演员呢?这个问题让郝怡霖半天没有说话,她的眼睛有些湿润。
“人生的选择确实是很难的。”《小戏骨》栏目总导演潘礼平对大河报记者说,初中之后是正常上学还是兼顾拍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判断。表演天赋很好、兴趣很大的,是可以考虑走这样的路,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不要走这条路,要各方面兼顾,因为表演这一行有很多不确定性,不一定出得来。
但无论如何,这些小演员们需要做出一个选择。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