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新创业,党中央和国务院比想象的还“拼”
日前中国政府网挂出的一则消息透露,国务院自2013年5月起共发布22份相关文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际上,在促进创新创业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比想象的还“拼”。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410份文件中,与促进创新创业相关的多达50份。
营造氛围 提升能力
做创业的拉拉队
两年前,创业这个词可没现在这么流行,哪家的孩子如果大学毕业去办公司,总会引发亲朋好友的惋惜之情。因此,促进创新创业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创新伟大的氛围,为创业者加油助威。
从2013年5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开始,两年多的时间,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等9份文件,其中的亮点措施包括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等等。
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定位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并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在全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风潮。
北京市公安局最年轻的女探长高阳子就是在这股风潮的鼓动下,辞去公职创办了一家汤品外卖公司。“我妈妈开始很不解,现在她也会说,原来你做的事情就叫创业,是国家支持的,我们也支持。”高阳子很感谢原单位和家人的理解支持,让自己圆了一个创业梦。
在相关政策中,高校毕业生获得了特别关注。他们占据了我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半壁江山,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今年则高达749万人。近两年,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日益走高,但他们的创业能力还没有跟上,有些学生在大学里从未接触过创业课,连基础的注册登记、企业财务都不明白。
为此,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的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等措施,有的放矢,切实加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政策出台后,很多高校按要求开设了创业课程,例如四川大学就开设了近2000门创新创业课程,还和银行建立了5000万元创新创业风险基金,和成都市共建1亿元的创业基金,以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创业。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许多高校还将过去的就业指导中心改名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和创业导师。
这些政策措施激励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将“老板梦”变成现实。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新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达47.8万人,比上年增长33.3%,比16至30岁的同龄段创业者高17.9个百分点,而且这几年学生创办的企业中不乏“饿了么”、“一亩田”等明星企业。
降低门槛 广开门路
当创业的助推器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时说:“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更多的是靠勤劳的话,再往后走,我们更多的应该靠智慧,要靠政府简政放权,把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让愿意创业的人能够创业。”
从出台的系列文件来看,降低创业门槛的确是首要任务。2013年以来,中央先后下发15份文件推动简政放权,其中7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两次清理取消非行政审批项目,两次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并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做创业者起步的助推器。
以“三证合一”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措施。自2013年始,国家改革注册资本制度,将实缴改为认缴,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让0元办公司成为可能,并在全国试点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年检为年报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提升了创业效率。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调查,商事制度改革后,近半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天内完成注册登记,绝大部分可以在三周内完成这一程序;改革前注册的小微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所需的平均费用为723元,改革后的平均费用减少为272元,超过7成的小微企业和66.82%的个体工商户不需支付费用就能办好营业执照。
创业者一脚踏进了创业的大门,又该去哪些地方寻求机会?2013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15个培育促进产业发展的文件,为创业者广开门路,拓展创业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这15个文件涉及的均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产业、体育产业、文化设计产业、养老产业等第三产业,而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正是当前这波创业的热土。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的80.3%是第三产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注册10.6万户,增长7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万户,增长68.5%。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李攀开发了一款对接小学生与私人教练的APP“教练来了”。“我就是看到新出台的文件,觉得体育服务业即将迎来黄金期,才抓紧组的团队。”李攀说,“希望能赶上风口吧。”
每天都有李攀这样的创业者,在一系列降低门槛、广开门路的利好政策下,迸发出创业与创新的原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00.1万户,增长19.4%,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1万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2.64亿人,比2014年同期增加约2800万人,增长11.6%,其中许多都是创业大军的新成员。
扶持减负 打消顾虑
树创业的保护盾
创业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实力弱等实际困难。为此,中央出台了《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为创业主体减负。
这些政策主要分为资金支持和税负减免两大方面,其中的主要措施包括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地方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将小型微型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微型企业孵化园、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建设的支持力度、要求优化信贷投向、为小微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等等。
在帮扶、“宽进”的同时,加强严管,为创业者打造了坚实的保护盾。
从2014年起,国务院批转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印发《2014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保障创业主体的合法权益。还下发《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创新监管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2014年6月,《关于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的通知》下发,重点督查涉及简政放权、产业扩容、金融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保护盾加了一道双保险。
目前,全国52%的县实现了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三合一”或“二合一”,监管力度显著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望在2017年底全部建成,依托此系统建设的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已经上线,年底前可实现小微企业库、申请扶持导航、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等主要功能,消除监管盲区,净化市场环境,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