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大流创业遇"资本寒流" 投资人:"互联网+"非万金油

05.04.2016  10:59

东方网4月5日消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直是社会热词。但去年以来,不少创业者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寒流,觉得创业创新似乎不那么受资本市场欢迎了。

记者近日连续采访多名投资人士和创业创新者发现,所谓的“资本寒流”只是针对那些随波逐流的“创新者”;而对真正的创新者来说,不仅能从细分市场中找到机遇,而且依旧受投资人追捧。

细分市场,成为今年“双创”的关键词。

  细分市场可以做得更细一点

汤新满,江湖人称“酒店哥哥”,是专业会议活动搜索和预订平台“酒店哥哥”的创始人。3月初,他宣布在“酒店哥哥”之外,再推出一个名叫“MeetingBest”的新品牌,深挖会议活动市场。

以预订酒店为主要内容的会议活动市场,早就有携程、去哪儿等行业大佬涉足,为何汤新满还选择这个市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细分市场可以更细一点”。

汤新满觉得,他的选择与携程等行业巨头有所不同——携程是综合旅游服务商,而酒店哥哥与MeetingBest瞄准的是MICE市场。所谓MICE,是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ference(大会)、Exhibition(展览)的缩写,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小企业,可以说是旅游业一个分支。

细分”不仅能让创业者在巨头身边找到机遇,也是投资人看好的创新方向。飞马旅创始人袁岳认为,要想在服务领域创新,只有在医疗、卫生、金融等垂直细分领域做深做精。他认为,之前服务与互联网的结合只能说是“海平面一米深处的广泛而活跃的互联网创业”,而当下更需要的是“向水深十米与百米处进发”。在他看来,从产品全面革新、服务全面垂直深化、资源配置重新架构等层面看,互联网时代的服务创新才刚开始。

   领导人素质成资本考量要素

数字”是很多创业者最喜欢拿给投资人看的内容之一:APP下载数量、浏览数量、新增用户数量、成交数据等,都是数字。这些似乎能直观准确地展现出一个项目、一个团队的发展势头。但丰实资本合伙人任剑琼指出,投资人已不会被这些数字所迷惑,因为“烧钱”也能烧出好看的数字,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字来自于符合商业逻辑的商业模式。换句话说,在细分市场,即便一开始拿不出好看的数据,但只要符合商业逻辑,依旧能得到投资人青睐。

投资人怎样看细分市场创业者的商业逻辑?任剑琼解释:“我们会调动自己的行业积淀和从业经历,评判相关项目是否符合商业逻辑,以及是否真正具备内生性成长的动力。

伯藜创投管理合伙人秦志勇说,在细分市场创业中,“”的作用很重要。他们非常看重创业团队领导人的素质:“消费服务是我们的一个投资维度,想要做好服务业,必须有服务意识和服务心态,我们希望找到一些看起来靠谱的人。”他还拿伯藜投资的细分市场创业项目“车能贷”举例:“我们投资车能贷,首先就是觉得他们的首席执行官干建君靠谱,他以前是公务员,但身上没有官气,反而很有服务意识。加上项目本身的市场切入点小,商业逻辑不错,所以决定投资。

“互联网+”不能成为空架子

很多创业创新者都希望从“互联网+”中找到机遇,但不少投资人以及专业人士对此泼了冷水,认为“互联网+”并非万金油。尤其在细分市场创业中,“互联网+”不能成为空架子。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觉得,去年O2O 很红,但真正能持续的APP或项目并不多:“对投资人来说,一个值得投资的项目应当是可持续的,而绝非红极一时。”他觉得,与其看中“互联网+”这个连接词,更重要的是“+”后面的内容。

部分专业人士也认为,有些“互联网+”细分产业的创新成果并不让人满意,其中就包括投资者非常看好的“互联网+医疗”领域。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有“最懂互联网的医生”之称,他既开微信公众号分享医学知识,也为一妇婴引入网上挂号、支付等各种互联网工具。但他觉得,“互联网+医疗”的创新进展并不乐观,市场上迄今为止没有真正出色的项目。他举例说,现在大部分和医疗医院相关的APP都号称完成了人与人的互联,能进行专家和患者的精准匹配;但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APP 在做“黄牛”的工作——加价才给加号,加价就可以帮助提前插队做手术:“沦落到这种地步还是什么互联网创新?这和‘黄牛’有什么区别?‘黄牛+互联网’而已。”

在“互联网+医疗”创新的1诊网团队负责人看来,现阶段移动医疗大多数服务只停留在前端问诊过程。对创新者来说,真正的创新是要逐步打通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

责任编辑:郝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