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作客“河南大学汉澜学术讲坛”

15.06.2022  11:11

6月11日,作为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应邀作客“河南大学汉澜学术讲坛”,作题为“重返起源:个体成人的古典之维”的学术报告。报告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学院院长王振存教授主持。

河南大学汉澜学术讲坛”自2021年10月份创办以来, 秉承“教育立场、注重交叉、国际视野、繁荣学术”的理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纽约总部原中文组组长、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会长、纽约大学何勇教授,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杜静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翟新礼,教授刘山虎、常海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萍教授,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飞云,教育学部段晓明教授、张务农教授、王举副教授及师生代表在教育学部312会议室集中聆听了本次报告。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及国外内相关专家学者300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前,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孙功奇,教育学部部长刘志军教授向刘铁芳长期以来给予河南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诚邀疫情结束之后莅校指导。

刘铁芳从当代人面临心理、伦理、动力问题等的基本困境出发,明确生命教育缺失这一核心问题,反思无根化生存的现状,指出当下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格意义,青少年失去根本性价值目标。他认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是文化价值,要培育青少年生命成长中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夯实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对比,概括出西方教育学的核心特质是今生与永生统一的根本目的、博学与虔信结合的具体目标、理性与信仰平衡的基本过程;中国教育学的要义是以个体融身天地与族类之中而获得自我生命的本体依据、以仁智合一作为个体成人的基本目标、以情理相融而达成人与天的合一,强调要重温古典教育传统,以初始性经验敞开个体成人之道,明确中国教育学的三重使命,要为中国学生立心、为中国学校立魂、为中华民族立根。

报告结束后,刘铁芳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并耐心解答了在场师生的问题和困惑。与评人杜静表示,讲座立意高远、博古通今、生动有趣,从当代人面临的心理、精神、意义问题出发,引发富有哲理且诗意的话题,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王振存分享了心得和感悟,刘铁芳教授以广博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素养、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历史到文化,呈现出一幅历史悠长、文化厚重、丰富多元、博大深刻,极富启发性、创新性、时代性、开放性、前瞻性、诗情画意的教育画卷。启示我们从人类发展史、教育文化发展史的视角,去关注以个体完整成人的教育学;明确教育应培养人格完善、求真、趋善、臻美、大写的人;教育改革与研究既要关注现实,借鉴西方,更要具有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原点意识、生命意识和中国立场。

与会者一致认为,报告让大家更高远、更深刻地关注当下、关怀教育、关注人自身和人的生命本身。

刘铁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哲学博士,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乡村教育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国家社科文库1项,省重大招标项目1项;在《教育研究》等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4篇,有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等全文转载,1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刊转载。出版10余部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