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之路》系列述评③丨改革风劲满眼春丨大河客户端
将改革进行到底!40年前,一场历史变革拉开帷幕。面对着严峻的困境,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40年改革进程,中国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成就;40年改革进程,河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站位新时代,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中更加出彩,需要增强改革的持久动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机构改革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的难得契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口。11月底,河南25家涉改和新组建省级机构挂牌成立,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全面深化改革周密部署、压茬推进,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改革画卷在中原大地跃然如见。
改革大潮激荡中原
春雷一声响,万物苏醒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河南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
1979年春,80多万沈丘农民“秘密行动”——他们自发搞起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第二年,沈丘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经变革,很快就唤醒了沉睡的中原大地。
数字最具说服力——
1978年400亿斤,1988年532亿斤,2008年1073亿斤,2017年超1194亿斤,一组组河南粮食总产量的数字,如跳跃的音符,奏响振奋人心的宏伟乐章。
变化最有发言权——
从1993年全省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到2005年率先免征农业税,再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实现从“满足温饱”到“中原粮仓”,从“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嬗变。
改革激荡起奋楫争先的源源动力,开创了中原繁荣发展新局面,精彩故事接续上演。
从农村到城市,改革活力竞相迸发——
改革之初,固始农民蔡林义在房前屋后搞多种经营,成为河南省政府第一个褒奖的“万元户”,门槛被乡里乡亲踏破。
郑州市民李莲英给纺织厂、印染厂做模具外包生意,成了首批拿到营业执照的“个体户”,订单纷至沓来。
“下海”“炒股”“商品房”,“商战”“网购”“二维码”……一个个不断变化的“热词”,镌刻着时代烙印。从农村到城市,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城乡变化日新月异。
从计划到市场,改革巨变令人赞叹——
1980年,安钢率先向省里提出,实行承包制,保证交够国家的,余下的用于企业自我发展,当年就扭亏为盈。
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迈出了我国探索期货交易的重要步伐,在中国期货市场创造了多个第一。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序幕。
东方风来满眼春。从工农业战线“十面红旗”到“十八罗汉闹中原”,再到“三区一群”战略引领;从粮食的“郑州价格”,到E贸易“买全球、卖全球”,再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河南迎风破浪、大刀阔斧、上下联动,奋力谱写改革新篇章。
从局部到全面,改革浪潮奔涌而来——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勾勒了新蓝图。
改革如潮,办事群众可以见证。
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在河南成为办事常态。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3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办事群众的点赞。
改革如潮,国企职工可以见证。
在郑煤机集团干部职工的眼里,改革是企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郑煤机从昔日濒临破产变身今朝行业龙头,实现了涅槃重生。
国企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改则活,不改则亡。河南出台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1+N”系列文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处置“僵尸企业”、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实现消肿解缚、脱胎换骨。
改革如潮,一系列方案设计可以见证。
五年来,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推动下,河南共出台省级各类改革方案728件,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155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批改革亮点,有些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在全国率先开始探索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巡察制度,切实解决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至全国,写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兰考普惠金融、卢氏金融扶贫为全国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率先推行行政案件异地管辖,率先实现三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
……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河南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把气势恢宏的改革长卷,一笔一画书写在中原大地上。
中原探索锐意向前
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40年来,中国把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由吃“好吃的肉”到啃“硬骨头”,由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从奋进到崛起,由振兴到出彩,河南始终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仅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也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贡献了“中原探索”。
——改革富有成效,得益于紧盯问题不放松。
40年前,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中原乡村推行“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让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问题是阻碍前进的“拦路虎”,同时也是创新的起点。社会就是在不断突破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改革就是在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中往前推进的。
改革奔着问题去。回望河南40年改革历程,无论是改革初期的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对外开放战略的提出;还是1992年之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稳步推出的“放管服”、医疗、养老等改革措施惠及更多人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要素配置优化……从局部“动刀”到全面深化,从表面“整容”到制度引领,河南紧盯问题不放松,鲜明的问题导向始终伴随改革的全过程。
——改革富有成效,得益于开放倒逼激活力。
河南自贸试验区瞄准一张证,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从“二十二证合一”起步,到“三十二证合一”在全国推广,“减证”促进“简政”,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大平台,也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河南自贸试验区直接实施400多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探索总结出190项改革创新案例,吸引了11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安家落户。
开放是引擎,强力驱动着改革向纵深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河南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方位与世界对接,对照国际标准找短板补不足,倒逼政府转变职能,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负面清单、金融体制创新、证照分离等改革措施一项项出台,使河南发展后劲十足。河南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改革的层次越来越深。
“改革”与“开放”这对孪生兄弟在河南40年的发展史上如影随形,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改革富有成效,得益于先行先试重探索。
利用自身优势,河南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走出了一条农业大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全国同类地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对于传统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讲,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是抢抓发展机遇的不二选择。
从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到建设中原经济区,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率先领跑,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全面发力,从郑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中原城市群成为新的国字号,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战略平台的启动、开展、推进,引领河南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正在全省各地、各领域凝聚起雄浑的改革合力,河南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战略格局更加完善,战略叠加效应正在释放。
济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汝州统计制度改革、漯河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长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河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让小创新汇聚大能量、微改革成就大事业,进一步放大改革红利、扩大改革成果。
——改革富有成效,得益于共享成果赢民心。
漂在异乡,心泊何处?千百万打工者长期进退两难的尴尬,如今被一张居住证终结。与“全国版”居住证涵盖的6大基本公共服务、7项便利相比,郑州版居住证增加了2项实惠:享受不受户籍限制的跨区域补贴政策;60岁以上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回首改革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无论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从15年前的每年2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年490元,还是农村低保人均财政补助由12年前的每月20元提高到今年的每月154元;无论是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作,还是“三山一滩”搬迁扶贫工程,河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改革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和能量,让河南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加快了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改革成果,既展现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颜值”上,也映照在人民群众不断收获的笑脸上。
拉高标杆成就出彩
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凸显,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困难与挑战,正是改革下一步需要发力之处。
当前,河南正处于创新转型、升级提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努力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旧矛盾,又要不断破解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改革仍需持续攻坚和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市场化债转股等国企改革任务仍很艰巨;农村土地确权等基础性改革的效应仍需“三权分置”等改革的持续深化来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重大进展,但使用率还有待提高。
——改革急需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仍然较多。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需加强科学规划和创新发展,推动各类要素从过去的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双向交流。
——改革推进机制仍需完善。如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完善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赢得更大主动,还需深化改革做保障。
放眼今日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审视今日之河南,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肩负着实现中原更加出彩、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
新时代改革潮涌,新征程风帆高悬。
站上新的起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河南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愈加明晰。
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改革实现新突破——
农业大市驻马店解放思想,连续举办21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他们借力农产品加工业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
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改革的进度和力度。凡是河南出彩的时候,都是和时代同频共振走在前列的时候,也是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的时候。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我们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沿着法治的轨道,和着群众的呼声,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亿万中原儿女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用“更加出彩”为我们指明了远大目标、树起了新的标杆,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和追求,需要河南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提升奋起超越的新标杆,在奋进新时代中再闯新路。
以更大的担当推动改革再上新台阶——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勇于担当,极化发展,日益成为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引擎”。
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无论是抓好“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还是打赢三大攻坚战,都需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意志、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抓好改革发展。
让敢于担当的干部带动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监督机制,把推动河南改革发展当作考验和锻炼干部的“赛马场”,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
以科学方法促进改革开辟新境界——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这既是改革的认识论,也是改革的方法论。
新时代的河南发展变中有机、变中有势。要坚持两个聚焦的目标导向思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要扭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两个关键问题,推动和带动各项事业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把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新时代的改革,需要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改革方法论变成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多策划战役战略性改革,多推动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河南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以钉钉子精神务求改革取得新成效——
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实施河长制,从落实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到持续深化自贸区改革,从实行“红青黑”管理制度到组织开展改革全面督察,河南各地各部门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任务紧抓不放、挂牌督战,又对新的改革任务加速推进、狠抓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和钉钉子精神,把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真正改革到位,务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未来。”
走在新时代改革征程上,中国将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创造改革发展的新奇迹;河南正牢记神圣使命,接续奋力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中原更出彩!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