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出台扶持政策 低价药能否迎来“新生”?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虽说国家数次降低了药品价格,但在实际生活中,低价药却并非随处可见:出于利益考虑,药厂、医院都不愿生产、使用低价药,低价药也由此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无法惠及普通老百姓。新一轮的药价改革,该如何改呢?
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再度调整了药价改革的思路,在控制日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放开最高零售限价,鼓励低价药品生产供应,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
低价药的价格放开了,是否意味着老百姓吃药要多花钱了?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告诉经济之声记者晏琴,新的定价模式,主要作用是优化用药结构,减少高价药的使用,并不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宋大才:第一点是政策出台,加上相关的政策配套实施,包括招标政策,医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我们评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用药结构,减少高价药品的使用,建立鼓励医院医生和患者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激励机制,把低价药品的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引导医院机制使用。医保改革,通过按病种付费和总药物付费等方式,将总的药品作为医院的成本。这个是医院这次想到的,怎样用价格隔离质量有保证的药品。
经济之声记者今天也对部分北京市民进行了采访。面对低价药面临涨价的可能性,绝大多数市民并不是特别在乎。他们说,低价药涨一点儿其实并没有关系,这总比买不到低价药强。
记者:如果涨一点价格的话你们愿意接受吗?
患者1:那肯定能接受,因为它效果很好。
患者2:问题不大,能买到总比买不到好。
患者3:现在不是鼓励问题,而是你要让它活下去,它得有赚
的确,尽管药价降下来了,不少市民都感觉到,去药店根本看不到“低价药”。一问“低价药去哪儿了?得到的回复往往是“要么药卖光了,要么索性没有进货。”这多少会让市民很受伤。
患者1:想呋喃旦定片,这个药治疗泌尿感染非常好,但是没有了。我问过大夫,他说太便宜了,不生产了。
患者2:很便宜以前,现在很贵了。B12是最明显的,以前打一针几毛钱,现在都是50多块钱一针,这是保神经的一个药,现在普遍比以前价格要高。
患者3:没了我拿什么呀。
低价药不仅会让药店失去卖药的积极性,对于生产企业药厂来说,更是一种煎熬。据了解,前几轮降药价,让不少中西药厂叫苦不迭。华润双鹤药业公司副总裁葛志勇就告诉记者,他们厂生产的药一直在降价,但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却不断上升,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药企不愿意生产低价药。
葛志勇:很多就是说品种的成本价格倒挂,而且有的品归有比较严重的倒挂,比如我们的VC的注射液,我们的制造成本大概是每支7毛钱,但是国家制定的原价是3毛4,平均中标价呢,现在是6分钱,这是最低的。
主持人:药价虽然降下来,但是消费者买不到,药店也不愿意卖,药厂也不愿意生产,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前一轮的降药价行动并没有成功或者说没有切中要害?
经济之声观察员张春蔚:我觉得是没有切中要害,就是它更多的强调了一个低价,而这种低价到底什么是成本价它没有考核。于是有的人就为了低价而去拿这个低价,既打击了对方,实际上到自己也打击了。因为没有人会永远的亏本,它可能当时亏本它是为了赢得那个标的,它会赢得更多的让自己进入到这个招标的名录里面,而不是说它真的就是愿意去亏本。所以这样的话题就衍生出一种恶性循环,就是它低价拿到的这个单子,但是它肯定不愿意赔本做生意,于是这个药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这个带来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呢,大家都不赚钱了,大家都没有市场了,那谁会去生产它呢,我们都说医者父母心,其实做医药行业的人,也需要的是一个父母心,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了父母心,那就是当你的药品的市场是由一个畸形的这个价格倒逼完成的,那么它必然难以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