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游一体化绘就西峡“美丽乡村”新画卷

09.09.2014  11:41

              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2013年作为南阳市唯一一个典型山村入选“2013中国最有魅力休闲山村”,演绎了一段山区小村“蝶变”美丽乡村的佳话。

              据悉,“2013中国最有魅力休闲山村”评选活动是由农业部举办的,从2011年开始,已连续三年开展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树立了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品牌。

              化山村过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伴随着毗邻的西峡县龙潭沟景区的声名鹊起,化山村人积极响应西峡县委、县政府“农游一体”的号召,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个配套旅游服务、极具欧陆风情的美丽化山迅速崛起,成为镶嵌在伏牛山水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西峡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农游一体”为抓手,以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契机,培育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探索旅游富民的新路子,初步建成一批“农游一体”试点村,其中双龙镇化山村农民人均收入的80%来自“农游一体”,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强化“三个引导”突出“农游一体”的重要地位

              作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和省旅游体制改革试点县,西峡县已建成开放景区16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4个,3A景区5个,2A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今年6月份,西峡县又跨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同时,西峡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在县域内,猕猴桃、樱桃、柿子、板栗等优良果树种植广泛,该县结合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的特点,把农、游结合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整体工作部署,明确发展定位。

              从理念上引导。该县摒弃过去那种“农是农、游是游”的落后观念,站在大产业的“一盘棋”高度,确立了“农游一体”发展理念,提出了“以游促农、农游合一、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城市和乡村、农业和旅游,实现城乡融合、农游合一、强村富民。从发展战略定位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是一次尖锐的思想碰撞过程。要突然改变“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模式,转而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小山窝里的山里人来说,无疑是面对一个“脑筋急转弯”难题,更是一次思想革命。化山村在转型之初,有人说:“人们都向往大城市生活,谁来咱这样的穷山沟,有啥看,有啥玩!”几位老年人甚至说村干部是“不务正业”。面对这种局面,村班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帮助支持下,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村干部和“能人”带头的方法,打消群众发展旅游产业的疑虑。同时组织有经营管理和经济承受能力的12家农户,建设特色农家别墅12座,很快都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带动村民竞相效仿发展。

            从规划上引导。规划在建设实施“农游一体”、建设美丽乡村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为做到超前规划、科学规划、系统规划,该县聘请省社会科学院编制了《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确保“农游一体”按规划有序推进。围绕“为游而农、以游促农、农游合一、协调发展”的思路,结合果、药、菌产业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的实际,制定了农游一体化发展实施规划。同时,根据区域资源状况,将制定东部农业观光型新村聚集带详细规划、中部旅游服务型新村聚集带详细规划、北部新村聚集带详细规划和西部民俗农耕文化聚集带详细规划。

            从工作中引导。按照旅游与“三农”工作统筹发展方针,坚持用旅游理念来抓农业,积极培育特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坚持用旅游理念抓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绿色通道、沼气、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坚持用旅游理念来引导农民,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培育新型农民。化山村民曹彦丽在政府鼓励发展农家宾馆的引导下,2003年租用他人房屋办农家宾馆,每年的纯利润就达50多万元,2008年又投资360万元盖起了自己的高档别墅宾馆。“聚贤居”宾馆业主刘保坤还配置了会议室、舞厅等设施,一次就能接待游客200人,掀起了化山村农家宾馆服务业的发展高潮。与此同时,该县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注重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开发、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文教卫生、小城镇建设等相结合,逐步打造农游一体化新村,实现旅游阶段效益和农业长远效益的有效结合,为农民就业、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开辟新的门路。

            抓住“三个关键”力促“农游一体”稳步推进

              “农游一体”是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课题,也是西峡县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村强民富的重要载体。县委书记李德成认为,“农游一体”既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还要突出特色,协调发展。

              关键在分类指导。西峡县历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拥有10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35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和年产8000万袋袋料香菇及菌果药业生产基地。据此,该县把乡村旅游划分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配套服务、移民新村建设和民俗农耕文化游四个类型,突出主业,完善要素,协调发展。在老界岭、龙潭沟、恐龙遗迹园、宛西工业园等成熟景区,大力发展以农家宾馆为主的专业村,搞好旅游配套服务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在猕猴桃等特色林果基地专业村,以观光农业为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举办赏花节、采摘节,丰富旅游项目;围绕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发展以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乡土文化游。同时,还积极挖掘西峡饮食文化,发展特色小吃;挖掘西峡地方曲艺文化,打造特色演出,逐步拉长当地旅游产业链条。

              关键在试点推进。为培育典型,探索经验,该县在全县确定了8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村,太平镇东坪村、双龙镇化山村、丹水镇丹水村、二郎坪中坪村4个为景区配套服务专业村,田关乡孙沟村、丹水镇英湾村、五里桥镇黄狮村3个为农业观光旅游专业村,军马河鱼库村为生态移民新村。目前,8个试点村按照“农游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化山村建设农家宾馆180家,其中别墅式农家宾馆120家,共分5个区域:伏牛山庄、龙潭山庄、度假村、农家乐、龙河山庄,并在化山村北坡规划种植了2500亩杏、柿子、板栗、桃子、樱桃、猕猴桃等优良果树品种,达到“四季观花、四季有果”的观光、旅游、品尝、购物的农游一体化休闲观光效果。据统计,全村三分之二的群众有自己的农家宾馆,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村民收入的80%来自旅游业。

              关键在精心打造。在推进“农游一体”的过程中,该县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详细研究,综合考虑村、组的地理情况、村民的生活习惯及生产状况等诸多因素,在旅游道路、停车场、休闲设施、演艺中心、食宿服务、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认真安排,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全力提升试点村的建设水平,使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农游一体”的乐趣和品位。化山村在加速推进“农游一体”过程中,高标准打造1平方公里的农家宾馆聚集区,并布局路灯2公里40盏,组建了村级环卫队,新建了规划垃圾处理场,建设1.5公里长的滨河路,利用现有果园建成生态采摘园,利用河滩空闲地建成购物和游乐中心,打造了一个精品化的休闲、娱乐场所。

              做到“三个倾斜”保障“农游一体”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农游一体”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探索实践,需要社会资金的注入,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利好政策支持、公共财政投入,才能形成合力,确保“农游一体”健康发展。

              从领导力量上倾斜。西峡县政府确定了包村领导,乡政府确定了主抓领导,村班子齐上阵,对试点村的打造实行目标管理,从质量管理、配套服务、营销策划上细化责任,跟踪问效,把试点村的建设与地方政绩、年度考核等挂钩,促使各级领导自觉把“农游一体”项目纳入“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进步伐。

              从资金扶持上倾斜。该县将通道绿化、村村通道路建设、旅游通道建设工程资金捆绑使用,向试点村倾斜;县乡两级财政对发展农家宾馆的农户各发放扶持资金1万元;县里投资500万元配套建设水、电、路、光亮、通讯及绿化、美化等工程;鼓励农民用宅基地入股与投资客商合伙经营;协调金融部门提高贷款额度,组建了源盛公小额贷款公司,着力解决融资困难。几年来,县里直接和间接用于“农游一体”建设的资金达3000多万元,为“农游一体”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

              从政策扶持上倾斜。为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农户发展农家宾馆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政策的扶持引导力度,在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旅游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开发的意见》、《关于扶持农家宾馆发展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正在研究制定《关于鼓励农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针对新发展的农家宾馆等建设制定了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税收奖励、设施配套等优惠措施;县政府协调财政、发改、旅游、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电业、通讯等部门,对路网、通讯、用水、供电、标识标志等基础设施一次性免费配套到位。工商部门为农家宾馆农户按成本价格,统一颁发了工商营业执照,减免了工商管理费;税务部门为农家宾馆农户统一代购代办税务发票;环保部门积极指导农家宾馆农户排污和垃圾处理,减免环境影响评估费用;电力部门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农家宾馆电网配置,指导用电安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支持、服务和参与“农游一体”建设的浓厚氛围。

              实施﹃三项管理﹄提升﹃农游一体﹄产业素质

            随着“农游一体”产业框架的拉大和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成,其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其管理问题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提高农家宾馆从业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标准化建设助力规范服务行为。该县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农家宾馆星级评定标准》、《西峡县农家旅馆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大力提高农家宾馆的软硬件档次。定期联合县农家宾馆管理办公室、工商、公安、卫生、物价、安检、消防等部门,对所有农家宾馆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依法经营。同时,还按照不同软硬件建设和外地游客反馈情况,鼓励农户积极申报星级农家宾馆,仅化山村已拥有河南省星级农家宾馆22家,其中三星级7家。

              服务培训助力提升服务水平。该县积极组织农户参加全县举办的旅游培训活动,引导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并邀请南阳、西峡旅游院校的老师们到试点村举办安全、卫生、服务、接待礼仪、餐饮、实践技能及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设施档次。同时,还迎合旅游淡旺节,适时组织举行农家特色菜大赛、服务员技能大赛等活动,评选行业能手、技能标兵,定期组织能手、标兵入户,面对面指导交流。

            组建旅游协会助力加强行业自律。在化山村的先行先试中,各种矛盾、各种阻力、各种障碍随着农家宾馆数量快速增加和外来游客的增多逐步显现出来,出现了相互压价、拉客、截客等不正当竞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逐步在全县组建起农家宾馆旅游管理协会,吸纳农家宾馆业主为会员,制定章程,开展“五统一”管理:统一室内用具装备、统一食宿价目上墙、统一规范户外招牌、统一排序宾馆编号、统一共享“龙潭沟”品牌,协会还遵循章程定期不定期地向店主提供外来团队信息、服务人员礼仪技能培训等,经常组织检查食品卫生安全,防变质过期、假冒伪劣食品,确保游客吃住安全,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自律、规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诚信经营、文明经营。

              家家户户搞经营,男女老少皆老板,形成了开发一个景点、建成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这是西峡县农游一体化发展的清晰路线图,使西峡县成为引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咱做梦也没想到农村人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住着小洋楼,开着小轿车,电脑宽带进家庭!”化山村村民李长卯回忆十年前住在三间破瓦房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时感慨万千,如今他经营农家宾馆和购物超市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化山村也在“逆转”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的省定贫困村,人均不到5分地、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的典型“老大难村”、“光棍村”,变身为拥有龙潭山庄、伏牛山庄、龙河山庄、度假村等142家不同风格的农家宾馆群的美丽山村,全村三分之二的群众都有自己的农家宾馆,三分之一的群众搞种植、养殖、加工、旅游购物等配套服务,群众年人均经营旅游业现金收入达1万元以上。

              “下步,我们要瞄准豫西南最佳旅游配套服务基地的目标定位,加倍努力,加大投入,加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一批精品景点、招牌饭菜、特色庭院、新奇景观,打响西峡农家品牌,努力打造‘老家河南·美丽乡村’的新样本。”采访结束时,李德成向记者描绘了一幅西峡农游一体化发展的大气磅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