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如何抵达?

16.06.2015  18:13

刚刚结束的周末,几个大学同学相约到北京郊区采摘。但老司机遇到新问题,平时在导航引领下开车四处游走惯了,这次却因为目的地只是一个小村的小地儿失去了导航的引领,在距离采摘地仅1公里多的地方迷失了方向。

  靠着曾经来过同学模糊的记忆引领,几辆车上的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发现这是个距离北京著名的颐和园仅仅10公里的地方,只因为离开了大路进了村就脱离了导航范围。

  于是大家的问题来了,如果我住在这里,离不了的网购怎样办?这最后一公里如何送达,谁能引领快递小哥及时准确地把网购的东西送上门?再进一步说,网购的退换货率是很高的,如果几次折腾下来,这物流的成本扛得住网购带来的便宜吗?再联想一下,如果是在外地的偏僻小村将会怎样?

  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抵达,如何经济快捷地实现?

  在经历了10年爆发式的增长后,网购用户增速放缓到20%以下。电商巨头目光灼灼,行动频频,要大规模开拓农村电子商务版图,开辟网购新蓝海。

  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可能突破4600亿元。相较于2014年1800亿元的农村电商市场规模,这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原野”。

  电商巨头渴盼农村电子商务成为网购“狠角色”,互联网+的大趋势又让农村电商的井喷具有梦想成真的大背景。但新蓝海里如何行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物流配送问题,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农村分布零散、物流运输总量又少,造成配送成本很高,返程空载严重。这个很客观很自然的地理原因,却是农村电商发展绕不开的大问题,是农村电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瓶颈。

  对于中国的电商来说,低价、省钱,是其在与传统零售业竞争中频繁使出的“撒手锏”。电商江湖中的各种网络营销推广,均离不开低价这一基本要素。据艾瑞咨询机构统计,48%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价格因素。

  而农村电商要想大发展,必然面临着与城市网购不同的运营模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物流配送系统只到县一级(部分到达大镇),因此一些农村电商的开拓者在县级建立运营中心站点(总仓),与物流公司对接,然后自建从县城到农村的二级配送物流,使网购商品顺利到达村民手上。

  针对农村电商面临的物流、硬件设备、上网条件和文化技能等各方限制,“赶街网”的解决办法是:在每个村建立一个服务站点(依托村里的商业小店或卫生所),为服务站点免费配备电脑,并与电信合作解决上网问题;在每个村里找一位年轻人,培训成村里的服务员(兼职),通过返利模式让年轻人帮助村民在赶街网上进行代购。

  “赶街网”这些办法很有创意,也是发展农村电商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毫无疑问,物流网络的铺设不仅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还需要后期不间断投入以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相关报告显示,农村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预测在500~2000元,主要集中在日用品、服装、家电等品类。一方面,在农民收入没有较快增长的前提下,网购消费不会出现超常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的物流网络铺设并非易事。

  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模式整体还处于混沌状态,路径很不清晰。电商人才对城市电商的环境十分熟悉,对城市人的网购心理拿捏得非常好,网购促销、宣传和培养忠诚纷丝等方面办法多多,可谓呼风唤雨,但这些办法对于农村市场是否有效?农村网购市场的特点是什么?农村网络最需要的商品是什么?“农货进城”和“网货下乡”如何实现最完美的结合,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不是空喊几句口号,用煽情的话忽悠忽悠就行的。要拿出真本领和真金白银做事,还要拿出真情实意对待农村市场。

  农村电商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物质、文化和消费心理上的。虽然中国农村有8亿人口,市场前景令人浮想联翩。但同样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农村电商发展面临五大瓶颈,除了物流这个重大瓶颈,还有观念瓶颈、人才瓶颈、政策瓶颈和模式瓶颈等。

  只有真正的下功夫打开瓶颈,才能迎来农村电商的井喷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