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进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 奖惩有依据

06.06.2016  22:04
              对农业大省安徽来说,近年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转移支付都近15亿元。这么大额的资金究竟用得如何?发挥了什么样的效益?对此,中央主管部门关注,社会关注,老百姓关注。

  自2012年以来,安徽省农机局在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创新评价方式,规范评价流程,认真开展绩效评价。2015年,首次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具体做法是:通过招标引入独立第三方力量,对全省各市县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绩效进行评估,量化评比,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基本实现“目标可量化、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沟通无障碍、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已成功探索出了绩效考核的一条新道路。安徽省农机局也因此连续3年被农业部评为农机购置补贴优秀单位。

   创新机制 突出第三方评估

  “初审时,满分105分有的市得分只有20多分,数字很难看,但我们只遵从于指标体系。”说起去年独立进行的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评价,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曹成茂还有些兴奋。

  中标后,作为绩效评估的独立第三方力量,该学院迅速组建了一支涵盖农业机械、农机鉴定、农机推广、财务和信息化等多学科共9人的考评专家组,组建了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共8人的考评项目组。随后,邀请人民大学的相关专家对项目组和专家组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重点学习了考评指标体系和考核工作原则。

  与此同时,安徽省也开展了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训,分南、北、中三个片区,培训总人数逾400人。同时,印发延伸绩效管理读本500册,警示教育读本1000册。

  曹成茂说,绩效评价重点强调了四项工作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规范评估程序、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确保评估公信力;保证“第三方”的“独立性”;第三方客观公正开展评估工作,不得利用评估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向评估对象收取费用,要教育引导评估人员严格遵守评估工作纪律,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自觉接受评估对象和社会的监督;未经允许,第三方不得将绩效考评中收集的相关文件、资料、数据、考核结果等信息对外泄露,不得以论文、学术报告等任何形式使用。

  自9月起,考核组根据考核流程分别抽查了各市县农机购置补贴咨询投诉电话、考核了市县农机购置补贴专栏网站信息公开情况、对市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材料进行预审和初审、根据市级反馈信息进行复审并形成复审意见、开展实地抽查验证考核材料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评审报告。

  今年1月初,第三方考核组对专家组的评审情况进行确认,评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提出表彰建议。省农机局根据考核组对专家组评审报告等情况的确认结果,形成全省延伸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报告和全省县级打分汇总表,完成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考核。

 

   规范流程 突出考核10个环节

 

  “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其不仅仅是考评和排名,更不是写个报告、打个分数,而是一个持续循环的管理过程。”安徽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徽购机补贴绩效管理可以分为目标形成、指标建立、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等五大环节,而绩效考核只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五大环节科学设计,安徽农机部门构建了绩效管理封闭圆环,基本探索形成了省考核市、市考核县、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绩效管理格局。

 

  一是体系建设。在指标体系建设上,建立了全方位的综合考核体系,印发了实施方案和指标评分说明,延伸到所有市县,对安徽省的考核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省对市级农机部门共设立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同时实行附加分、扣分项及一票否决;对县级农机部门共设立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同时实行附加分、扣分项及一票否决。

 

  二是考核咨询投诉电话畅通。对全省各市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咨询受理电话、政策投诉举报电话、补贴机具质量投诉电话畅通情况进行抽查,对无法接通的电话在下一工作日不同时段再次抽查,最多抽查3次。检查结果须逐一记录,形成统一表格。

 

  三是考核网站信息公开。对全省各市县农机购置补贴专栏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须逐一记录,形成统一表格。

 

  四是材料预审。与市级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沟通,指导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督促按时报送有关材料;初步审核市级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主要审核材料是否齐全、填报是否规范。

 

  五是专家初审。专家组初审市级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对评分表和自评报告进行会审确认,指出材料不全的需继续补充,材料不清楚的需进一步说明,给出专家初审得分,会期2天。

 

  六是协调补充材料。与各市和省直管县农机化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要求材料不全或不清的单位递交补充材料。

 

  七是专家复审。专家组根据各单位报送的补充材料进行复审,给出专家复审得分,提出实地抽查单位的建议名单,会期2天。

 

  八是实地抽查。选取至少8个材料不准确、不详细和自评分数过高或过低的单位,由专家组派员开展实地核查,每个地区核查工作时间平均安排2—3天。

 

  九是形成专家评审报告。专家组结合材料审核和实际核查情况,逐个确定延伸绩效管理考评分数。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延伸绩效管理考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考评专家评审报告。

 

  十是形成全省延伸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报告。安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封闭圆环。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人情干扰,实地抽查时,不能加分,如果分数要调整只能减分。后来,实地考核最终得分与复审得分整体一致性达99.3%,这说明经过材料预审、初审和补充环节的实施,绩效管理考评得分客观可信。”曹成茂告诉记者。

 

  奖优罚劣 突出考核结果运用

 

  历时近半年,第三方考核组最终形成了全省延伸绩效管理综合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真实、客观,县级检查内容包括信息公开专栏名称是否规范、省级实施指导意见、省级补贴额一览表、咨询投诉电话、县级实施方案等10项指标,基本上反映了各县的真实情况。”明光市财政局局长李仁标告诉记者。

 

  安徽省农机局副局长纵凤云说,引入社会第三方力量独立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后,省农机局的角色定位由裁判员转换为监督员,由场内走向了场外,彻底斩断了系统内部的利益盘绕和人情纠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至2015年年底,安徽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580万千瓦,比2010年年底增长21.6%;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6%,比201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农活的作业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伴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使用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2015年年底,全省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3448家,比2010年增加2.9倍。

 

  更为突出的是,农机工业异军突起。近5年来,中联重机(原奇瑞重工)迅速崛起,挤入全国前十强。此外,在茶叶加工机械、烘干机、色选机、孵化机等领域,安徽省陆续崛起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农机工业蓬勃发展,加速了安徽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跨越的步伐。

 

  “报告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我省各市县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更针对我省在制定、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发生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负责人陈维光告诉记者。

 

  如针对部分地区资金相对富余与大部分地区资金紧张问题,建议加强对区域特色农业相关机械的补贴;在购机补贴实施过程中,减少经销商的“话语权”,探索实施“与经销商脱钩”政策;敞开补贴机具种类要因地制宜,结合县区实际情况安排;结合农机化发展现状,适当调低补贴额,对各类农机具补贴额分档设置等等。

 

  陈维光表示,依据第三方报送的考核结果,除了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外,更直接的是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安排挂钩。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市、县(市、区),在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

 

  “2016年补贴资金分配,以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管理最终评分和2015年实施情况为因素,权重为15%,共安排资金18300万元。2016年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安排,以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市级考核评分为依据,按照20%的权重,共安排资金464万元。

 

  据了解,安徽省通过招标等多种方式,已确定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咨询机构等第三方机构27个,在库专家167名。省财政厅一直将结果运用作为绩效评价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管理制度,加强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日常管理,严把准入关口,广泛吸纳相关领域专家和中介机构,同时进行科学分类,对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引导规范,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