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作业:从“游牧”到“定居”

11.06.2014  11:45

        10年前,方城县赵河镇平高台村的史丰坡扔掉镰刀,开着自家的小麦收割机南征北战,从一名“老麦客”成为老少皆知的“头号农机大户”,一年能赚十几万元。

        如今,史丰坡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他的麦收“主战场”锁定方城及周边。

        “麦客”史丰坡身上的变化,恰恰折射出全省的现状。今年三夏记者行走中原,发现各地农机作业都在悄然进行着一场变革:从轰轰烈烈跨区走千里,到各显神通就地定居。

        “”收割机变“”麦田

        开了11年小麦收割机的王文瑞,今年没亲自收一亩麦。

        “我现在就是为合作社联系种粮大户,还得先下手为强。”6月7日,在温县武德镇一块高产田,王文瑞正指挥几台收割机作业。

        “按理说,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土地流转,让连片的平整地更容易机械化操作,正是农机大把挣钱的好时候。但事实是,收割机‘吃不饱’。”王文瑞解释道,他所在的广土农机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农民争抢收割机,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这几年,农民购买农机热情高涨,仅温县小麦联合收割机就由几十台增加到近700台,再加上一些前来跨区作业的机器,农机开始过剩。

        农机过剩,市场随之逆转。眼下,农民“”收割机变成收割机“”麦田。相对以往南至湖北、北到内蒙古“走千里”,广土社如今作业范围就是“八二开”,八成在温县本地,两成在温县周边。

        “今年,合作社还头一遭跟当地种粮大户签起协议,机收一亩优惠十几元。”王文瑞说,“虽然挣得少了,至少能维持生存。

        广土社的现状绝非个案。记者从省农机局了解到,目前全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362个,比2007年年底增长9.7倍,其中联合收割机数量超过15万台,相对全省8000多万亩小麦确实已经饱和。有关专家表示,竞争必然带来优胜劣汰,谁坚持到最后谁胜利。记者发现,不少农机合作社深谙此理,就近划定势力范围“”麦田很流行。

        跑马圈地拓展服务

        相对广土社的“被动坚持”,清丰县河山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应对之策是“主动出击”。

        从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到播种机、拖拉机,记者看到,各色崭新的现代农业机械整齐地排列在合作社大院里。

        “三夏大忙,你们的机器怎么都在家闲着?

        “合作社的机器早出去干活了,这些是待售的。”理事长赵青山笑着说。

        原来,为应对这场变革,赵青山带领河山社开创了“农机经营+交易+土地流转”的多种经营模式。目前,合作社流转和托管耕地达1.5万余亩,有效延长了机具作业时间;开展农机经营服务,年收入几十万元;开展农机新技术推广服务,示范推广了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等农机新技术。

        “在农机服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河山社创新运营模式,主动拓展服务范围,不但扩大了经营规模快速发展,还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濮阳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査健敏说。

        资料显示,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成为全省土地流转的“加速器”。2013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面积440万亩,托管土地面积800万亩,占全省托管土地面积的80%以上。

        拉长上下游产业链

        别的农机手只管收麦、播种,西平县三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却还负责免费清理麦场,运走麦秸。

        “因为俺给麦秸找好了‘婆家’。”合作社理事长孙建超笑着说,麦收前就与一家造纸厂签了500吨麦秸收购合同,包含运费每吨420元。“忙过这阵再买几台打捆机、包装机,把青贮的玉米秸秆来个真空包装,每吨的价格能翻几番!

        能“看上”秸秆,因为14岁起就和农机打交道的孙建超预见:只靠农机作业就稳赚的时代已是“过去式”了。

        “有啥可担心的,现代农业能干的事太多了!”相比个别合作社的消沉,孙建超却神采奕奕,“中央一号文件多年姓‘农’,国家支农惠农好政策连年出台,投资农业就是投资未来。

        于是,合作社开始拉长上下游产业链,农业发展的“筐子”越装越满——

        农机多了,他“以地养机”,流转万亩粮田让合作社一半的机器都有活干;人多我优,他不但购买了市场急需的烘干机,秋后还准备购置无人机、无人收割机和播种机,让现代化的农机替代紧俏的人工,以降低作业成本;把脉市场需求,他更建起几座粮仓,搞起仓储物流,预定的种粮大户排起长队……

        “发展现代农业,从前强调机械化,现在更注重信息化与机械化的融合。”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李向东说。


作者:河南日报 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