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需求一站解决
新型职业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农资和农技服务
作为陕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前些年通过和陕西省大荔县政府合作,探索出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运作,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的农业科技服务新型模式——“大荔模式”。这一模式以农资连锁经营为载体,以“技企结合、技物配套”为途径,把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有机相结合,有效解决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这种模式成为全国科技服务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汪战仓说,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农资和农技方面的服务,而是更迫切需求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这就需要进行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而改革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运行载体才能落地。城市有城市综合服务体,农村更需要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服务体,荔民公司称之为“农业综合服务体”。
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了农民实际上增产不增收、农业提质不增效。汪战仓认为,通过“农业综合服务体”,可以利用市场手段把松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加强农资监管和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副产品安全;开展合作经营,融农副产品收购、储藏、初加工及营销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
打造农资、农技、农副、金融“四位一体”服务平台
汪战仓给农业综合服务体下的定义是,以一个县为基本单元建立起来的集农资供应中心、农技服务中心、农副营销中心、农村金融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服务平台。汪战仓说,之所以要以县为单位,一方面,靠近县城具有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便于人才和资本的介入;另一方面,县城辐射乡镇村的半径不太大,方便运行。
汪战仓进一步解释说,农业综合服务体是一个复合型、创新性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资本和人才、推动“三农”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现代农业投入产出比十分有效、实际的一种办法,也是科技创新和农业体制深化改革的一种探索。其实质是以信息化为手段,集农技服务、农资仓储、农资销售、检测,农副产品收购、储藏、初加工及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体。而农业综合服务体又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农民的经济状况也了解,可以为农户提供金融担保,农户获得贷款后,必须按照农业综合服务体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真正实现农资、农技、农副、金融“四位一体”,通过“一站式”服务,解决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农业综合服务体的运行,强调以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推手,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全程化的服务。
汪战仓说,农业综合服务体建立和运行以后,通过引入利益机制,切实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和农副产品安全,有效降低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产销成本,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和确保购销渠道通畅;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达到农民、专家、政府、企业“四满意”。
农业综合服务体有望两年建成
农业综合服务体通过“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组织方式,龙头企业负责农资供应、农技服务,联合社进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做好组织工作,家庭农场搞生产。
汪战仓认为,农业综合服务体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农民职业化、销售品牌化、产销信息化。生产标准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是品牌销售化的基础,是农副产品安全的前提;种植集约化,是通过市场利益机制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农民和合作社捆绑在一起,与市场有序对接;农民职业化,能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使传统农民变成有职业道德、职业技术、负责任的新型农民;销售品牌化,是通过产品、服务和流通品牌,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产销平衡;产销信息化,是通过物联网,实现产销信息可查询,农副产品安全可追溯。
荔民公司这一年多一直尝试打造农业综合服务体,汪战仓带队到广东深圳、山东寿光等地充分调研,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做可行性分析。今年初,在陕西省大荔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荔民公司依托大荔县深厚的农业基础和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向政府申请了建设用地。一期征地150亩现已获批,用于农业综合服务体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按照汪战仓的设想,他们想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解决前期建设费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农资经营企业、农资经营户商入驻;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将厂商仓库前移,在18个乡镇各建立一个1000平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快捷地为广大农户供应放心、可靠的农资产品;吸收农技、检测、银行、保险、执法等政府部门入驻,提高办公效率。
“农业综合服务体两年内即可建成。”汪战仓对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