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

29.04.2016  10:37

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农机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6〕2号)等系列文件精神,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决定在全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简称“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重大意义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推动下,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我省农机化获得了快速发展,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15年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5%,位居全国前列,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保障全省“十二五”期间粮食持续增产,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面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新要求,仍然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解决。在作物种类上,虽然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但玉米、水稻、花生、油菜、大豆等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果蔬生产机械化水平严重滞后;在生产环节上,虽然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作物的播种、田间管理(含中耕、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在区域发展上,各地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存在明显差别,经济条件好的豫北、豫中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当前,我省处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农业资源趋紧,劳动力短缺、生态环境约束因素日益加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挤压矛盾日益凸显。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是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和举措,是加快提高农机化水平,实现“十三五”农机化发展目标的重大行动。有利于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总体要求

十三五”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各地要把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与“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相结合,统筹布局,全力推进,使之成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主体行动和中心工作。

( 一)总体思路。 以服务农村改革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总要求,以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质量为总目标,以全省高标准粮田和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耕整地、播种(机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为重点环节,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改善农机化基础设施为主要手段,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区域协调、务实高效的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大力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 二)基本原则。 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主要农作物、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因素,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优化技术路线和装备配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梯度推进。 努力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着力推进玉米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动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围绕突破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优先选择农产品主产区、高标准粮田规划区和农机化基础好的区域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点,通过示范引导,实现以点带面,整乡整县推进。三是 坚持机艺融合、协同发展。 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结合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等工程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等多部门的联合攻关、协同配合,推动农机农艺相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者为主体,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等部门参与,汇聚多方力量,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形成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合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达到90%左右。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发展,在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上下功夫,玉米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努力实现6390万亩高标准粮田建成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主要内容

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主要内容是定位四种作物、聚焦六个环节、落实三项任务。

四种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花生

六个生产环节: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秸秆处理

小麦生产以主推深耕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种、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等机械化技术为主,加快发展高效植保、秸秆打捆捡拾机械和烘干机械。玉米生产主推以免耕精少量播种、摘穗收获技术为主,发展籽粒直收、烘干、青贮玉米收获技术。水稻生产以主推标准化育秧、机插秧、联合收获技术为主,重点推广高密度标准化育秧、机插秧,加快发展高效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机械化技术。花生生产以发展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主,重点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带有捡拾功能的花生联合收获技术。

落实三项任务: 一是加强科技引领,提高发展质量。 在装备建设上,鼓励发展大型、多功能、高效低耗的先进适用机械。在作业环节上,发展科学化、集成化、精细化农机作业项目。 二是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 加强农机制造与生产应用的沟通互动,研发薄弱环节急需机械。加强农机作业与种植模式的适应性研究,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着力破解瓶颈,补齐短板。 三是统筹发展布局,促进区域协调。 豫北、豫中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要推动农机化向高级阶段发展。豫东、豫南地区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要加快发展,提升农机化水平。豫西山区半山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准确定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机化。

四、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重点工作

根据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全面提升机械作业能力。 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调控导向作用,对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秸秆捡拾打捆机、深松机、高效植保机械、粮食烘干机等农业生产急需的关键机具给予重点补贴,优先补贴;鼓励购置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节能环保。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机化的融合,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化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加强在用农业机械质量监督检查,推进农机产品质量性能提升。

二)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继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农民带地入社,强化利益联接,化解经营和自然风险。大力推行土地托管、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引导农机合作社与高标准粮田建设对接,支持农机合作社参与农机化项目实施,率先在高标准粮田规划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金融部门加强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对农机合作社信贷支持,协调土地部门落实合作社机库棚和场院建设用地政策。加大农机教育培训和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力度,培养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创建农机化示范区,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各地要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结合农业生产模式,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作业模式。要采取补贴政策拉动、行政组织推动、典型示范带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力推进。各地要把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完善本区域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方案,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绩效管理、宣传引导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注重农机、农艺相融合,聚焦主要农作物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6个主要环节,集中用力补短板,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四)促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程机械化作业条件。 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设和完善农机信息服务网络,及时采集和发布农机作业供需信息,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等服务市场。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推动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探索和建立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机制,推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

五、 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保障措施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启动之年,各地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农业系统各相关单位,形成高效的工作推动机制。要搞好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责任机制。要制定评价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把推进全程机械化纳入本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加强政策扶持。 争取当地财政对全程农机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农机示范推广等项目资金要向全程机械化示建设区倾斜。要落实有关农机化发展的税费减免措施,强化对农机服务组织在购置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流转承包土地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服务,积极探索发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机产品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质量监督、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顺利实施。

(三)强化技术支撑。 省局成立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成员名单另发),由农机管理、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和有关行业专家组成,主要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核等工作。各地要成立农机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按作物品种和生产领域设立工作组,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化生产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技、农机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总结推广当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工作经验。

(四)积极宣传引导。 各地要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扩大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影响。通过组织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集中发布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成果、工作进展等,及时总结推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加强学习交流和借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为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16年4月26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