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要把握好“三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新挑战,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做好“三个转变”:从注重数量为主导,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农业为主导,向粮经饲兼顾和大食物农业转变;从注重农业生产为主导,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切实把握好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性、规律性、时代性等三个显著特点,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把握好战略性,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必须紧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紧扣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需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把握好规律性,始终尊重农业和农业科技自身规律。首先是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农业产业生命性、长周期性、区域性、自然性等规律特点,正确运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系统性、区域性特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更好更快发展。此外还要坚持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把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解决关键共性问题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把握好时代性,体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阶段特征和时代要求。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优化、拓展、壮大、完善”。
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加速构建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资源配置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统筹国内国外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各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队伍建设。
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强化配套技术研发,挖掘农业在休闲观光等方面潜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壮大农业科技力量。持续优化农业人才结构,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完善农业科技管理。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各类创新主体自主性,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改进科技评价与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树立农业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完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大力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积极性,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 (作者为农业部科教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