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阳实践”

04.01.2017  14:02

      2016年12月20日,信阳市农业局传出消息,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较去年减少3%,但弱筋小麦、优质水稻、有机杂粮、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量却大幅提升。

      同一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指示要求。习近平强调,明年“三农”工作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这样的“巧合”让信阳的决策层很是欣慰。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说明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坚定,说明年初信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控目标方向正确,成效凸显。

      调整部署 优化结构

      2015年年底,信阳传喜讯:全年信阳粮食总产量达596.99万吨,占河南粮食产量的9.8%,光荣实现了“十二连增”!

      但“连增”的喜讯没有给信阳的决策层带来连续的兴奋。2016年年初,信阳大胆出台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的农业生产部署。

      信阳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强,“一产数量”举足轻重。为啥不想再“连增”了?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说:“正因为信阳是农业大市,更应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大胆创新,奋勇向前。总书记的话语,言犹在耳啊。”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地方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淮滨县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弱筋小麦的生产,属于农业部区划的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享有“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美誉。

      但过去不敢大面积种植。2012年种植30万亩,以后每年略有增长,面积不大。今年优质弱筋小麦面积一下子扩大到60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60%以上。

      该县县长梁超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是弱筋小麦“增产丰收年”:7月,县粮食局与五粮液集团签下了10万吨弱筋小麦的购销协议。11月,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淮滨召开,来自全省8个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市)的农技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粮食收购与加工企业代表等聚集淮滨,就弱筋小麦的生产与加工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农业部小麦生产技术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表示,目前国内种植的优质弱筋小麦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10%,淮滨县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大,加工能力强,必将成为全国弱筋小麦产业集群发展的领跑者。

      市场旺销,供应短缺。信阳农业部门因势利导,不仅引导淮滨县把弱筋小麦作为县里的主导产业加以发展,具有相同地理气候条件的息县、潢川等县同样扩大了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

      市农业局负责同志透露,弱筋小麦只是信阳调整粮食结构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信阳还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扩大了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紫云英、小果花生、白芝麻、油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引导调减玉米、棉花种植面积。

      河南粮王、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流转了上万亩土地种优质高粱,全部销给国内一些知名酒厂做原料,每亩净收益千元以上。他坦言:“土地能长‘金疙瘩’,关键看你种的啥!”

      集群发展 龙头带动

      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桐柏山、大别山首尾相接,山地纵横,淮河两岸塘堰密布,水田如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客观条件的差异让各区域的种植习惯和产业基础千差万别。

      为此,信阳农业部门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优质稻米、畜禽、弱筋面制品、植物油、水产品、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果蔬、林产品等十类农业产业化集群,计划到2020年培育50个左右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成立于2002年的河南黄国粮业,是一家集稻米精深加工、贸易、科研和综合利用于一体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占据了国内水磨糯米粉的半壁江山,享有“中国汤圆黄国粉”的业界美誉,更是全国糯米粉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带动周边数十家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

      成立于1991年的山信集团,集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销售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于一体,可年加工稻谷60万吨,年处理油糠20万吨,生产的“山信”牌大米和米糠油远销周边十余个省市,年销售额已达11亿余元。

      如今,信阳像黄国粮业、山信集团一样依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国内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比皆是,“羚锐贴”“华英鸭”“詹氏蜜”“万富油”等品牌都在全国同行中享有盛誉。

      “信阳毛尖”“信阳板栗”“淮南黑猪”“潢川甲鱼”“固始鸡”“南湾鱼”“山茶油”等信阳知名地域品牌也得到长足发展,相关涉农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品牌效应逐年显现。

      2016年,信阳已有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企业10家,产品18个。

      农业部公布第七次监测合格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河南省54家企业上榜,信阳4家榜上有名。

      而在省政府公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名单》中,全省207家农业产业化集群,信阳市依然以17个之多雄居榜首。

      无论是省级产业集群数,还是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信阳均位居全省前列。

      去年11月,在昆明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信阳南湾水库选送的“南湾鱼”和潢川旺鑫食品选送的“潢川贡面”双双捧回金奖,占河南获金奖数的2/3。

      产业融合 创新突破

      在偏僻的新县吴陈河镇阳土墩村,一个叫岑新顺的返乡创业青年,办起了一个叫茅屋冲的家庭农场,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带领周边3个贫困村345个贫困户,红红火火奔小康。

      记者在这里看到,农场内不仅有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园林苗圃、特色农作物培育、畜禽培育基地,还有农家乐、有机餐厅、观光农业园、特产超市、网络电商部、农产品仓储基地等。在外闯荡多年的岑新顺告诉记者,农村发展除了种粮食、建房子,还应该有生态改善、土壤改良、产业融合、品牌塑造……要不怎么叫新农村呢?

      农业要振兴,关键是观念。一大批像岑新顺这样新型农民的觉醒是信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强“基石”。

      近年来,信阳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2016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900余人,同时遴选650名农技人员开展包村科技服务,培育带动4100余个科技示范户,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治理、农作物栽培和新型涉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科技难题。

      目前,全市有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700余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6家,省级示范社43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50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369万亩,带动70多万户农民增收。

      息县按照以绿色主食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的食品一条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是全省100条特色产业链之一,还被确定为全国主食产业化示范点。产自“食品一条街”的卡通食品、休闲糕点、主食产品等已经打入邻近省市的大型卖场、繁华市场。主导企业群的崛起,带领息县粮食产业正走向“按克卖”的高附加值时代。

      信阳市市长尚朝阳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农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老区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央和省委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道路,我们只有认认真真抓落实,开拓创新求发展,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