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从向北开放前沿到“一带一路”腹地

08.05.2017  20:01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8日电 题:内蒙古:从向北开放前沿到“一带一路”腹地

  新华社记者 李仁虎、殷耀、于嘉

  8日,一列由郑州始发、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鸣着汽笛,缓缓驶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前往欧洲。4年间,途经这里的中欧班列由每周两三趟,增加到几乎每天一趟,在此集散的货物多了,来“淘金”、旅游的人也多起来了。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新的开放发展机遇,这里不再遥远,不再低层次开放,而逐渐成为内联外通的中心。这里有了东、中2条中欧班列进出境通道,越来越多“钢铁驼队”由此展开上万公里旅程。内蒙古正在拓展国家发展的新空间。

   沿边开放繁荣千里北疆

  上世纪90年代是内蒙古开放发展的转折点。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政策以来,从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西北大漠阿拉善盟,曾经剑拔弩张的4200多公里军事防线上,先后开通18个口岸,它们宛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点缀在北疆,敞开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给内蒙古经济带来活力。

  满洲里,一个曾经政治军事地位重、经济体量却较小的口岸,1992年成为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后,变得红火热闹起来。一座座大气庄重的俄罗斯式建筑,三五成群的俄罗斯人,让这座边境城市绽放异彩。眼下,口岸年过货量超过3000万吨,居全国前列,运输中俄60%以上的陆路货物;中俄互市贸易区建成使用,一改俄罗斯边民以“一日游”来满洲里采购少量货物的传统方式。

  2016年,自治区各口岸货运量达7887万吨,进出境532万人次,是沿边开放之初的数十倍;粮油食品、五金矿产、机械设备等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空三网优势齐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口岸开放格局。

  内蒙古还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一些企业在国外大显身手。在二连浩特工作10多年的王立新、李鹏远2014年开设电商平台乌兰巴托“城市商店”,受到蒙古国消费者热捧。满洲里市一家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在伊尔库茨克建设的2万平方米农产品分拨中心,可一次性仓储果蔬8万吨,年均周转仓储果蔬70万吨,成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大果蔬集散地之一。

   八面来风”开放向腹地延伸

  “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描绘了内蒙古全方位开放的新蓝图。对内搞活,通江达海,横跨八省区,外接俄蒙,内联京津冀。

  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赤峰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内,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卢世奇看着刚刚抵达的葡萄酒货柜,不禁感叹:“一季度公司进口4000件、2.8万瓶葡萄酒,全部售空,没想到这么热销。”他说,以前进出口需要到500多公里外的天津港,费事费力成本高;有了这个中心,节约时间和运输成本,还能“一站式”办理通关手续,省了很多事。

  2015年封关运行的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具有进口货物保税仓储、出口货物入区退税、简单加工、转口贸易等功能,成为把天津港等出海口直接延伸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无水陆港”。

  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赵文志说,该中心已办理近2000票进出口业务,进出口额超过1.2亿元,服务赤峰,辐射通辽、锡林郭勒、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带动当地融入京津冀、辽吉黑等地区发展,承接沿海地区先进产业转移。以该中心为启运地的中欧班列去年首发、运行16列,货物1.5万吨,货值1300万美元。

  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策克口岸,去年进出口贸易额23亿元,增幅近九成,居全国陆路口岸首位,其中进口的优质主焦煤供应酒泉钢铁等企业,辐射河西走廊。阿拉善左旗境内的乌力吉口岸去年获批开放,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未来可直接南下,辐射长江经济带。

   一带一路”拓宽交流发展空间

  2016年,“一带一路”框架下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启动,内蒙古依托外接俄蒙的优势,加速推进一系列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

  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中方一侧相关规划编制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开工。满洲里建成进出口资源加工园区、国际物流产业园区、新国际货场,铁路年换装能力从3000万吨提升到7000万吨。乌兰察布成为中欧班列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去年从自治区始发开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7条,运行33列……

  “‘一带一路’倡导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互联互通,不仅畅通了国家之间的经贸交往,还拓展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社会文化交流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说。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14岁女孩胡兰,坐在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教室内一边听讲,一边认真做笔记。“来中国留学2年多,学会了汉语和英语,老师、同学很热情,饭菜很好吃。”她说,完成中学课程后,想报考中国名校浙江大学。据了解,自治区各级政府已为前来留学的蒙古国学生提供各类奖学金1200多万元,目前全区在校的蒙古国、俄罗斯留学生有2152名。

  蒙医药交流合作也成为传递友好的纽带。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院长乌兰说,医院开业5年来,收治蒙古国、俄罗斯等国患者1.8万人次,为外籍患者减免30%医疗费,累计让利200余万元,还组织专家到蒙古国开展义诊和学术交流,受益患者3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