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书记魏一明出席“共工氏与中华龚姓文化研讨会”

17.11.2015  18:24
共工氏与中华龚姓文化研讨会会场
魏一明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5年11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文化工作委员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黄河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新乡市中原文化研究院协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中华龚氏文史研究会、辉县市共城文化研究会具体承办的“共工氏与中华龚姓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我院党委书记魏一明应邀出席会议。历史与考古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带领本所陈建魁、张佐良、李龙、张玉霞、王建华、李玲玲等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魏一明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认为辉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共工氏文化和共城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亮点,应该加强研究和发掘,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研究共工氏及其后裔龚姓氏族的发展迁播,为龚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更多的学术依据和历史支撑,这不仅是龚氏宗亲的愿望,也是社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共工氏和龚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强化,不仅要研究历史,更要研究历史中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和精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烟台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新乡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2个省市的2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龚姓宗亲、新闻媒体记者等百余位嘉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共工氏的历史贡献和评价,共工氏居地、事迹考证,共工氏与龚姓关系,共工氏、龚姓与辉县关系”等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热烈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共工氏对早期人类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偏颇,应该探寻历史真相。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研究员认为:共工氏在邦国林立的国家诞生时期,曾“霸九州”并与颛顼、帝喾争霸,说明其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共工氏后裔“四岳”及“齐吕申许”四国,都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也说明共工氏在中国上古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历史地位。青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广志教授认为共工有着悠久、显赫的历史,虽然在古帝战争中未能取得胜利,但其在农业生产、治水和早期国家孕育产生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邦本教授认为共工氏出自姜姓的炎帝神农氏族群,是上古擅长农业和水利,以辉县一带为世居之地的古老族群共同体,并于很早的时候就在其地建立了早期邦国。
  
  对于共工氏与龚姓的关系,专家均认为,共工氏为龚姓的重要来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科学院袁义达研究员认为,构成龚姓的主要有三大支,第一支源出共工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大良教授认为,龚姓是一个主要出自共姓,尊奉共工为始祖的姓氏。山东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教授认为生活在辉县的共工氏后裔,因为崇拜期其龙图腾,因而发展出龚姓,然后世代相守,因而到了商代卜辞与青铜器里才有了“龚”地、“龚”的传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认为中华龚姓源头复杂,主支来源于上古时期,始祖为共工氏。
  
  关于共工氏、龚姓与辉县的关系,专家普遍认为辉县与共工氏有着密切联系,是共工氏族群的居地,共工氏辉煌于此地,也是后世龚姓的起源地和祖根地。山东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教授认为辉县不仅是龙山晚期共工氏族生活与治水的中心区,而且以龙为图腾崇拜的龚姓氏族也正于此发源形成,“龚”姓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龙山时代晚期或夏代早期的辉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曹定云研究员认为,殷代就有了“龚国”,其地望大致在今日河南辉县,其后裔以国为氏,发展为龚姓的一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袁广阔教授认为辉县既是共工氏的故墟,又是商周时期的龚地、共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认为共工氏治水主要在中原地区,核心地点在今辉县一带,这里是共工氏最显赫时期居住的地点,为龚姓祖根地。
  
  通过对辉县有关共工氏遗迹的考察和两天的研讨,与会专家就以下问题达成了共识:
  
  一、共工氏历史悠久,据《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列子》、《淮南子》、《荀子》、《韩非子》、《山海经》、《史记》、《通志》、《太平御览》、《补三皇本纪》等文献记载,共工氏是三皇五帝时代的重要氏族和氏族首领,与伏羲、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天下共主均有互动的记录,存续时间之长,在上古诸“帝”中,极为罕见。文献记载的共工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共工氏以治水而闻名,为早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刘恕的《资治通鉴外纪》将共工与伏羲、神农并列为“三皇”之一,也足以证明共工氏族曾经烜赫一时,在上古社会中举足轻重,地位极其尊崇,是中华人文始祖群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二、中华龚姓位于百家大姓之列,龚姓的族源,来源复杂,但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万姓统谱》、《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等姓氏文献记载,龚姓来源于共,为共工氏之后,共工句龙为其始祖,共龙相加而为龚氏。以后还有共伯和、共叔段为共、龚源头之说,但主支源头为共工氏,龚姓由共姓演化而来,共姓的一大源头为共工氏。
  
  三、共工氏的主要活动地域在豫西以及黄河中游的两岸一带,但核心地区在太行山东麓一线,即南起河南辉县,北至河北北部长城以内和山西境内。关于共工氏的故地所在,学者们通过对与“共”字有关的古地名的考察,虽然对“共地”的归属有多种说法,但“辉县说”的证据最为充分,古史大家徐旭生先生在上世纪中叶就曾指出共工氏“它的旧地在今辉县境内”,许多著名学者多从此说。而且甲骨文、金文中的共、龚,学界以为作为地名多应在今辉县。辉县不仅有共山、共水之名,还有周代的共城遗址,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又发现了被认为是共工氏中心聚落的孟庄城址。因此,共工氏故地在今辉县市一带,辉县是龚姓的祖根地。
  
  四、辉县作为共工氏故地、龚姓祖根地,是中华龚姓的寻根谒祖圣地。建议中华炎黄龚姓委员会和辉县市政府、辉县市共城文化研究会等相关单位加强合作,继续推进共工氏与龚姓研究,同时搞好中华龚姓的宗亲联谊工作,联络全球龚氏族人到辉县寻根谒祖、投资兴业。建议适当时机择取合适地点开建中华龚姓祖根文化园等文化设施,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打造新的平台,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次研讨会,是国内学术界围绕共工氏和姓研究,举办的首次高端研讨活动,必将推动上古历史与中华人文始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为海内外氏宗亲寻根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对传承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发展辉县文化产业、构建文明河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