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奔小康广植“摇钱树”

12.01.2018  09:5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兰考奔小康广植“摇钱树

  中新社河南兰考1月12日电 题:兰考奔小康广植“摇钱树

  中新社记者 赵敏 李贵刚

  当“兰考造”乐器在世界各地奏出美妙的音符时,“焦桐”就注定成为兰考人的“摇钱树”。

  50多年前,时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民众广植泡桐树防风固沙,当地人称之为“焦桐”。

  在兰考焦桐广场,焦裕禄当年种下的泡桐华盖如云。

  入冬后,守护“焦桐”40余载的古稀老人魏善民一如往常一样来给泡桐树浇水,“我老了,还会让儿孙们继承下去,守护它。

  魏善民守护的“焦桐”,如今远销海外,已成为兰考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摇钱树”。

  2017年3月,兰考在河南率先脱贫“摘帽”。短短三年取得如此成就,引起多方对兰考脱贫经验的关注。

  连日来,中新社记者走访发现,这个黄河之滨小城早已利用广植“摇钱树”等举措来拓宽奔小康之路。

  有着“中国民族乐器村”美誉的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是兰考县泡桐乐器加工制作基地。

  “我现在基本上每月收入是3000多元(人民币,下同)。”在位于徐场村的中州民族乐器厂内,45岁的冯丰礼一边向来访者讲述,一边忙着组装柳琴。

  “泡桐加工业带动了数以千计的村民就业,有的制琴师傅每月最高可以拿到7000元钱。”堌阳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称,2016年徐场村的产值达到1.2亿元,2017年有望达到1.5亿元。

  在焦裕禄时代,兰考有“三宝”:泡桐、花生与大枣。如今,全国90%的民乐音板产自兰考,泡桐成了兰考人致富“摇钱树”。

  兰考官方最新统计显示,作为兰考县支柱产业之一的泡桐民族乐器加工行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全县500余家企业、4万余人就业、产值100多亿元的“泡桐经济产业链”,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等地。

  除了“摇钱树”外,兰考还有“摇钱菇”。

  2017年年底,落户东坝头乡张庄村的新三板挂牌企业项目正式投产。投资方奥吉特公司曾主导制定了全国第一个蘑菇工厂化种植地方标准。

  此次投产项目以种植蘑菇为主,60间标准化菇房年产蘑菇可达8300吨,可解决近500人就业,每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

  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介绍说,张庄奔小康产业越来越多,涵盖上市农业、观光农业、红色旅游……

  在谷营镇霍寨村,60岁的村民李桂花同样依靠“摇钱菇”顺利脱贫致富,“我家里有四个大棚,一年收入七八万元”。

  事实上,兰考的脱贫途径远远不止这些。在兰考众多村民眼中,小康工作队员亦是他们的“摇钱树”。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介绍说,兰考县正式脱贫后,把原来帮扶贫困户的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实现了扶贫帮扶和小康帮扶的无缝衔接。

  近年来,兰考从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到建设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从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到多家上市公司落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兰考村民在县内务工率达60%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