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小贷”的希望与困扰
把目标锁定在穷人身上的公益小额贷款,作为最草根的一种金融力量,虽然因其金融扶贫的成效和贴近底层的特点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是身份不明、筹资困难、人才匮乏等因素越来越考验着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影响着它所惠及的乡村人群的生产和生活。
“那些赶集的,五千块钱就能支个小摊了”
——公益小贷管用
7月9日下午,内蒙古赤峰市洪山区文钟镇主路旁边的一个普通的小商店,花花绿绿的招牌很是吸引人。赤峰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的信贷员王红艳掀开门帘走了进去,墙根上一溜摆着几个大酒坛子,一股浓烈的酒香迎面扑了过来。
“嫂子,咱这个店现在一年能赚多少钱?贷的款能使上劲儿吧。”王红艳笑着问了一句。
“九到十万块钱吧。这次贷的一万块钱管不少用呢。”李海侠忙从柜台后面迎了出来。
李海侠是文钟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2006年在集市上租了一间房开了个小鞋店,交完房租,进货的钱不够了,就从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借了一笔钱。从此和王红艳熟识了。
李海侠说,她的孩子那时还小,家里困难,就想着自己干点啥,“最早的时候借一千五百块钱,就能上半小车鞋垫。女人嘛,做点小生意。像那些赶集的,五千块钱她就能支个小摊。”
“我们是五户联保,大家互相了解,互相帮衬。你今天借钱,明天乱花,那我也不可能跟你联保。假如有个人实在有困难还不上,我们大家怎么着也凑上这个钱。”李海侠说。
王红艳微笑着站在旁边。除了李海侠之外,她还负责着全镇400个客户的小额贷款服务,“像我们往南边一点儿的村,种庄稼的时候需求会多一点。城镇这边儿做小生意的多一点。”
“我还有个客户是在集上跑集的,家里孩子多,原来就住着三间小土房,用个自行车带点儿货。现在家里都翻盖新房了,自行车也换成小三轮了。”王红艳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有段时间我也觉得挺累的,考虑换换工作。有个客户就说,‘哎呀小王,你不能走,走了我们家门口就没有信贷员了。’特别在一些偏远的村庄,他们特别受欢迎。最后还是没挪窝。”
王红艳和她的同事们所致力的公益小额贷款的扶贫效果是明显的。到目前为止,隶属于赤峰市妇联的这家协会已经累计发放各类小额贷款3.3亿元,3.2万户、13万人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妇女从中受益。
“贷这个款不用上镇,不用上旗,在家等着就行”
——公益小贷简便
“乌云大姐,咱先点一下名吧。”
7月10日下午将近4点钟,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图力嘎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乌云斯琴那个普通的小院里,聚了不少人。中和农信巴林右旗农牧户自立服务社的信贷员杨勇拿着贷款户的身份证仔细点名核对了一遍。
“我们是五户联保,这个组去年7月份贷的第一笔款,每人八千。今年又增加了四千,一人一万二,大家也都是按最高额度贷的。用途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学生、商店也用,正常生活啥的也有。”核对完身份,杨勇抽空给记者介绍着。
矮矮的围墙外面,围着几个专门来打听小额贷款情况的牧民。黝黑的脸上有点拘束,又有点兴奋。
“现在正是进羔的时候,等秋天膘好了再卖。这会儿大家都用钱。”一位牧民告诉记者,“这两年草场质量不咋地。旱,到秋天就得买草。草料最高的时候七毛钱一斤,一只羊一天吃两斤。”
“原来贷款可困难了,私底下借钱最低也是二分五的利息,有的时候还借不着。现在还不用上镇、不用上旗,你在家等着就行。开商店啦,买羊啦,挺好。”一位牧民接着话茬说。
服务社主任高永利对记者说:“在农村,得一场病也是够呛,我们帮着联系新农合,大病医疗,农牧民也非常感激。今年我们还准备与一些部门合作,搞一些农牧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中和农信品牌总监王静艳告诉记者,从他们这里贷款的很多都是农民、牧民、小经营者,“我们的宗旨是帮助贫困地区的中低收入家庭依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所以我们的门槛很低,不需要任何抵押,还上门服务,一个电话就可以了。”
这些年来,中和农信这家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部为前身的小额信贷社会企业,已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6亿元,近200万贫困人口直接从中受益。其中有93%的客户从申请之日起7天内就能拿到贷款。
“小贷在总量上还要形成规模,否则惠及的人口有限”
——公益小贷不足
“农村金融的空白点非常多,我们75%的客户都未从金融机构(除农信社)借过钱。现在公益小额贷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需求。”从事公益小额贷款多年,王静艳对其前景非常看好,“这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但是‘小贷’在总量上还要形成规模,否则惠及的人口有限。”
虽然公益小额贷款在贫困地区的金融领域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但是其本身却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事实上,作为农村金融重要补充力量的公益小额信贷,已经从鼎盛时期的三百多家萎缩到了目前的十几家。
安信永赤峰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朱彦彦就提到,国家对金融机构小额农户贷款(5万元以下)利息收入和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减按9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公益小额贷款机构,虽然从事的是金融领域的工作,却由于它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所得税和涉农贷方面的税收优惠以及金融企业所涉及的优惠都不能享受。
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秘书长霍桂林也认为,尽管环境越来越好,但是公益性质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仍不确定,融资等都受到很大挑战。“同时人员接续上也存在压力,既认同我们的使命、理念,又懂业务的人还是少。”
由于大多数公益小额贷款的对象是农村中低收入群体,路途上的不便使得监控变得异常困难。而农牧民使用金融产品的能力比较弱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比如说还款,他不能打卡里,得去镇里。在牧区有的可能就要走几十公里,所以老百姓使用金融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朱彦彦说,这些年来,她感觉农村需要资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在考虑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科技手段来降低农牧民借款还款的成本,但是由于留在农牧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接受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但是在王静艳看来,要想在保持原有公益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达到机构本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益“小贷”机构的转型与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她看来,2008年中和农信转制成公司化运作后,其“草根金融、惠泽乡村”的价值观并未改变,反而使得“为贫困地区提供急需的,并且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