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惠及基层每个角落

11.11.2015  19:06

看一场电影,对于大山深处的孩子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读一本书,对于偏僻农村的群众也曾是难以企及的期望。今后,梦想不再遥远,期望也不再难以企及。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各地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面也不断总结出了众多成熟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不管你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你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都将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提供自主“点单”服务

浙江省连续三年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提出,力争“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2500家,占全省农村总数的45%左右。

随着硬件建设的推进,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活动资源也日渐丰富起来。浙江省文化厅连续两年编印“浙江省文化礼堂供给服务菜单”,以项目的形式,对全省范围内的现有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每个项目从服务内容、可供数量、服务时间、服务规模等7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供农村文化礼堂自主“点单”。杭州、嘉兴、舟山、衢州等地还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各类优秀文化资源和农村文化礼堂的零距离对接。

浙江省文化馆从全省文艺骨干创作的文艺精品中精选适合农村文化礼堂里演唱、排练的文艺作品,汇编了3期《农村文化礼堂演唱资料》发至农村文化礼堂。全省公共图书馆以百场展览走进文化礼堂、百名馆长走进文化礼堂现场讲解展览故事的形式,组织开展走进文化礼堂“双百”活动,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今年,浙江全省文化系统指导开展农村文化礼堂主题活动2.56万场次,全省乡镇、村开展文化走亲2300余场次,开展辅导、业务培训、村歌创作等各类服务5万余次。

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激活农村文化活力

从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功能出发,安徽省近年来积极打造集“一场两堂三室四墙”(一场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为讲堂、礼堂,三室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为一体的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架设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2013年至2014年,安徽省已建成两批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00个,在实现16市全覆盖的基础上,2015年安徽新建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00个。

以农民文化乐园为依托,安徽各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省文化馆(站)主动发挥业务资源优势,与基层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美好乡村中心村结成帮扶“对子”,采取示范服务、业务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形式,定期开展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送培训等,推动文化馆(站)资源服务向农村流转,文艺演出、辅导活动向农民推送,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上海松江:“3+4+X+1”开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新模式

上海市以松江区为试点,确定了“3+4+X+1”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总体建设模式。“3”指“三个一”,即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演艺厅、一个宣传栏;“4”指“四室”,即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和健康卫生室;“X”主要是根据各单位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主题“”“”;“1”指建立一支优秀群众性文化团队。

为充分调动各街道(镇)的积极性,松江区将建设经费全部下拨至各街(镇),要求各街(镇)严格按照“3+4+X+1”的建设模式和有关标准要求,并根据各自实际进行建设,区级层面实时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建设进度的同时,也确保了建设质量,还建出了各自的特色。比如,松江区新浜镇是有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的一个生态镇,而其中的胡家埭村有近千亩荷池塘,还拥有远近闻名的“雪浪湖旅游度假村”,为此,该镇将其打造出了“荷文化广场”“荷拍摄基地”,并建成了展演展示乡贤文化的露天“百姓戏台”,较好地形成了“文旅结合”的特色。

上海松江的创新性探索,实现了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全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积累了经验。

广东中山:用“小平台”承载“大服务

广东省中山市在探索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积极统筹推进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将全市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从零散模式转变为集约模式,实现全方位的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小平台”承载“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中山市文化部门通过与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协商联手,把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纳入到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中,借助市社工委的力量强化横向统筹协调力度。同时,以“文化+”的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末端”整合,重点突出“文化+”的龙头引领作用,以高标准农村(社区)文化室为平台整合基层文化体育、党员教育、农技推广、科学普及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

通过盘活存量、整合利用等方式,中山市充分利用旧学校、办公楼、祠堂等资源来完善优化试点村(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并配备了大批新设备,使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各地提供服务、组织活动更注重掌握群众的需求和喜好,“菜单式”“订单式”“定制式”服务逐渐成为主流,活动和服务更加适销对路,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