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20.09.2016  21:14
      历史的车轮隆隆驶进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上,将中国这条巨轮的航向清晰地确立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宏伟目标,被定义为“两个一百年”,并成为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激荡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壮志与豪情。

        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留给我们的,只有短短五年光阴。用五年时间,让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中的大省、人均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大省如期迈入小康社会,让一亿中原父老一个不落地享受到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责任尤其重大、任务也格外繁重。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谢伏瞻明确指出,要“科学谋划未来,把握时代要求,牢记使命重托,顺应人民期盼,把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时光回溯到2014年5月,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并要求河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打好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四张牌。

        这四张牌,既抓住了河南发展的关键问题,又为河南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这四张牌打好、打出彩、打成王牌,河南就会获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引领发展的潮流。

        如何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不辱历史使命,河南的决策者下定一条心——经济增速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这既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更是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硬杠杠”。

        江间波浪兼天涌,敢立其巅弄大潮。伟大的历史使命面前,河南,有胆魄、有担当!

        ——在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中打好结构升级牌。

        走进位于郑州市经开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你会被工人们忙忙碌碌、走路都要小跑的劲头所感染。公司今年订单排得满满当当,8月又签下的一台超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将“服役”号称亚洲第一铁路长隧的高黎贡山隧道项目。公司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贺飞自豪地说:“这种掘进机,以往基本都由国外产品垄断。拿下这一单,有力地展示了中铁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巩固提升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我省的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培育壮大。

        “总书记来这里考察的时候,勉励我们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现在,这个目标正在变成现实。”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说。今年1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获批。目前,试验区的进口业务涵盖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业务涵盖55个国家和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已经聚集起超过1000家包括知名电商、网商、物流商、支付商在内的海关备案企业,构建了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链,一个万商云集、往来频繁的内陆开放高地崭露头角。

        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B2B电商交易平台“鲜易网”开通仅9个月,注册用户就超过33.2万个,总交易额达到36亿元,让众品食业这样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跃升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实现华丽转身。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倒逼传统产业加速调整和升级,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建成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河南正朝着这个目标全速迈进。

        ——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打好创新驱动牌。

        消防机器人、无人勘测机、超级网络终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在不久前举办的洛阳青年创新成果展上,一系列“烧脑”的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迅速成长的法宝,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从2014年开始,河南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建工作方面铆足劲头、持续发力。今年5月27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揭牌。

        郑州高新区西四环以西、天健湖以北的地方以前貌不惊人,但很快这里将崛起一座未来科技城,大型科学中心、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基地等“高大上”的项目尽收其中。而这,仅仅是河南创新“拼图”的其中一块。按照《郑洛新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示范区将引进、吸纳高端创业企业200家,培育形成10个左右“百千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

        ——在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中打好增创优势牌。

        9月10日6时许,首趟列车G1908次缓缓驶出郑州东站,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的“十字骨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横。

        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河南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画得好”。如今,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已经开工,郑太高铁加快建设,郑济高铁正式获批……“米”字形快速铁路正在织网成形,将构筑一个覆盖北京、西安、武汉等30多个重要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圆即可覆盖我国3.5亿人口,700公里为半径的圆可覆盖我国7.2亿人口。

        形成“铁、公、机、海”多式联运综合交通大枢纽,拥有内陆省份中数量最多的全国进口指定口岸……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但为中原父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更成为吸引“凤凰”来栖的“梧桐树”。“河南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超前发展的做法,对经济崛起、社会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谭小平说。

        ——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中打好城乡统筹牌。

        几年前,程爱荣还是商水县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如今,她与丈夫都在县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当工人,还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在中原大地比比皆是。走进新郑市孟庄镇鸡王社区,广场、商业街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穷村庄,如今围绕产业集聚区建成新型社区后,年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村庄变社区、房产变资产、村民变市民,崭新的生活篇章就此掀开。

        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这是河南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科学诠释。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周边乡镇4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中牟县产业集聚区吸引数十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前来投资,7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就近转移就业,同时带动了物流、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批批龙头企业和配套关联项目纷纷落地,一座座生态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一幅幅极具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画卷绽露芳容。

        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深刻论述,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改革的“艰巨”。

        推动“三煤一钢”转型就是这样的“硬骨头”。河南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行业,以“三煤一钢”为代表的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占省管国有企业的52.2%、82.2%。然而与巨大体量不相称的是,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仍不尽如人意,“大企业病”的问题依然存在。

        改革就是要动真碰硬。从规范政府行为入手,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困扰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入手,我省出台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1+4”等系列文件,“刀锋”直指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刮骨疗伤、消肿解缚。

        改革就必然会触动利益“奶酪”。前不久,郑煤集团决定撤销三个区域公司内设机构,598名管理人员全部免职,新设公司从总经理到一般人员职位全部公开招聘,这在郑煤集团58年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动力,以国企改革等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河南全面铺开。

        壮士断腕、浴火重生,“三去一降一补”大刀阔斧。仅去产能一项,我省3年内将关闭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等煤炭企业矿井256对,压减产能6254万吨。今年上半年全省的原煤生产是5286.68万吨,两个数字对比,足见河南改革力度之强、决心之大。

        与市场主体自身改革相配套的,是政府职能持续的简政放权。

        推行市场准入便利化,该放的权力彻底放,释放出来的是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我省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7.4%,市场主体总量已达381.1万户,居全国第六位、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推行营改增,该减的减,增加的是改革红利。全面推行营改增后,我省将减税173亿元,占河南省2015年营业税收入的26%,新增试点纳税人34万余户。

        形成创业就业新机制,该破除的“玻璃墙”就破除,激发的是创业热情。去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前不久,《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发布,到2020年,我省将扶持百万农民工创业大军。

        如果说向内改革,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那么向外开放,则是借助外力腾飞的不二法门。这对于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更加迫切。

        从首班回程班列在德国汉堡开行算起,截至今年8月底,两年间中欧班列(郑州)已回程128班,成为中欧物流通道上唯一一列高频次常态化往返均衡对开的国际货运班列。

        更令人振奋的是,“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郑州航空港作为河南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更加彰显。去年,航空港区经济增速达到22.5%,在全省遥遥领先,正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和河南对外开放的最大品牌。

        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河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不久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了第三批自贸区名单,河南赫然在列。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我省拥有了第5个“国字号”战略规划。在深化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中,河南将有更大空间、迈出更大步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

        兰考东坝头乡张庄村的闫春光依然记得,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促膝谈心,嘘寒问暖,“俺们贫困户时刻牵扯着总书记的心哩。”如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所言,“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省委、省政府有诺必践。2014、2015年,我省连续两年分别实现1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今年将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滑县率先“摘帽”;省定贫困县2018年前脱贫,2019年前全省所有贫困县脱贫。

        兰考奋力打好“先遣战”。去年该县贫困人口从7.9万人降到7000多人,完成脱贫总目标的91%,为今年年底全县脱贫奠定坚实基础。闫春光家今年建起了自动化鸡棚,养了近万只鸡,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三山一滩”全面打响“攻坚战”。总贫困人口占全省70.08%的这块区域,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我省把“转、扶、搬、保、救”作为精准扶贫的良方,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原来在山里,俺家年收入才几千元,政府支持俺搬到镇上种香菇,一年就能挣4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西峡县二郎坪镇扶贫搬迁户张二山说。

        与脱贫攻坚几乎同步展开的,还有一件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民族未来的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

        作为并不发达的中部省份,河南的大气污染状况一度很尴尬:污染指数持续上升,一些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恶化,雾霾笼城成了老百姓的“心肺之患”,成了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省长陈润儿斩钉截铁地说,要“通过一系列最严密制度、最严厉执法、最严格问责,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出台“史上最严”的“1+6+7”体系,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了千余名相关违法违规人员,对50家环保问题企业开具近千万元罚单;治理不力、出现污染反弹者,当地政府、企业负责人被公开约谈,被媒体曝光。

        9月7日,全省被约谈大气污染企业单位的整改承诺书,全文1万多字刊登在河南日报上。看到自己家附近的企业上了“黑榜”,一位中学老师给报社打来电话:“白纸黑字背后,是铁腕治污的坚定信念。领导有决心,咱老百姓就有信心!”

        上下同欲者胜。这场环保风暴启动后收效明显,数据显示,8月底全省大气环境质量PM10、PM2.5两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省市中均排名第一,全省18个省辖市在全国的排名有所上升。人们在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成了常见的事儿。中秋之夜,微信群里洋溢着“今晚月亮真好,我仿佛看到了天宫二号升空”的欣喜。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这七个“更”,道出了幸福中国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我省优先发展教育,借力引智,合作办学;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国总数1/10以上,农村劳动力首次实现省内就业超过省外转移;强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城乡住院报销比例最高分别达80%、90%,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河南用一个个切实行动、一组组实在数字,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

        数月前发布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样说:到2020年,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河南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未来数年,将为河南标注出一段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自古老《诗经》的“小康”二字,是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对国富民强的执着梦想。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发人深省,更催人奋进。

        决胜全面小康,就要咬紧牙关,就要拼字当头;让中原更加出彩,就要披肝沥胆,就要凝神聚力。即将召开的省十次党代会,将集全省人民之力,绘就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宏伟蓝图。大时代当有大气象,更要有大作为。在这场伟大的实践当中,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干出一番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