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伦局长在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决策部署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去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持续求进,全省农业机械化保持稳定发展好形势
2012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机作用,更好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态势。
——农业装备水平稳定提升。到2012年底,全省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38亿元,较上年增长5.8%; 农机总动力达到1.085亿千瓦,增长3.2%;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33.8万台, 增长8.9%;收获机械达到17.7万台,增长12.1%,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3.65万台,增长33%。大中型农业机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农机作业水平稳固提高。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5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共完成机电灌溉面积8783万亩次、机械化植保面积8423万亩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薄弱环节机械化持续突破。玉米机收实现重大突破,机收率达到60.2%,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水稻机插取得技术突破,机插秧面积完成170万亩,机插率达18%;花生机收取得局部突破,驻马店市机收率达75.5%,较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农机技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全省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扩大到40个,实施面积达到620万亩,其中新增104万亩。积极推广增产增效农机化技术,深耕深松作业面积达6095万亩、精少量播种面积达7336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9774万亩。
——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103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4811个,增长15%。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285.4亿元,较上年增长8%,高于农机固定资产投入增速2.2个百分点。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省发生在道路以外农机事故139起,同比下降21%;死亡人数68人,同比下降4.2%;万台拖拉机死亡率控制在0.175以内。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农机事故。较好完成了省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继续扩大,共落实补贴资金12亿元,较上年增加1.4亿元,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发展。二是国家首次启动实施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我省列入11个省、农场实施范围,安排试点资金8000万元,开辟了新的政策扶持渠道。三是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2〕64号),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农机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和税费减免等政策。四是省政府首次对农机购置实行奖补政策。安排专项资金1.1亿元,对我省农民购置9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玉米收割机等实行奖补,有效拉动了内需。五是首次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争取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对100个县进行了补助,强化了农机服务条件建设。六是农机合作社扶持力度继续加大。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590万元,对134个合作社给予扶持,推动了农机合作社上档升级。七是强化工作保障。省财政继续对农机购置补贴安排工作经费2000万元,为高效、规范做好农机补贴工作提供了支持。八是各地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漯河市政府制定了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市的目标,鹤壁市政府出台了扶持农机农技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郑州市、开封市分别投入市级农机财政补贴资金2000万元、839万元。
(二)精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政策落实。继续把完善政策,规范操作,加强监管作为农机补贴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全面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的责任机制。对资金结算方式实施改革,改省级结算为县级结算。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信息公开,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省局邀请省政府纠风办全程参与农机补贴工作,各地都成立了由县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机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集体决策。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严肃工作纪律。补贴工作整体上实现高效、规范运行,实施效果越来越好。全省共补贴农机具16.4269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019万台、联合收割机1.8679万台,其它机具12.2571万台(套),受益农户11.4145万户,带动农民投入29.98亿元。
(三)科学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围绕冬季农田建设、春耕生产、三夏、三秋重要农时季节,积极唱好农机生产“四季歌”。精心制定重要农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组织落实、预案落实、措施落实,保障了机械化生产有序推进。三夏期间,全省共组织407万台套农机开展三夏会战,小麦机收率达到97.6%,玉米机播率达83 %。三夏农机作业秩序、作业质量、适时播种率明显提高。三秋期间,共组织投入农业机械450多万台套,机耕做到了应耕尽耕,水稻机收率、玉米机收率、玉米秸秆还田率、小麦机播率稳定提高,保证了农时。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去年黑龙江秋季出现雨水增多,秋收难度大的情况,我省及时组织农业机械进行援助,受到了农业部的通报表扬。
(四) 大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开展。从强化基础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开拓作业市场、创新运行机制入手,切实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去年省财政安排农机合作社扶持资金创历史新高,专项资金达3590万元,加快了发展步伐。二是积极营造发展氛围。争取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三是加强示范社建设。以299个省级示范社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五有”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四是积极推进合作社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订单作业、土地托管、土地反包等服务模式,推进合作社由以提供作业服务为主向作业服务与农业经营一体化并重转变。推进农机合作社社间合作,探索发展合作联社,增强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4811个,居于全国第一位。三夏期间,合作社自有机械和通过其组织的机械完成作业量达80%左右。三秋期间,玉米机收、深耕深松作业主要靠合作社承担。
(五)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应用。一是启动实施省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与农业厅联合制定了《河南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研究总体实施工作方案》,并启动实施,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生产、辣椒移栽农机农艺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二是认真实施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及其他推广项目,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三是积极推动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在黄泛区农场建立了棉花机械化生产试验点,进行了棉花机械化移栽和育苗技术及机采棉试验研究及作业示范,着力解决棉花生产机械化难题。在濮阳县、范县建立了对比试验田,完善豫北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着力解决黄河沿线水稻区小麦机播、水稻机收水平低的问题。
(六)切实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及“安全河南”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7个,全国示范县达27个。围绕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和依法行政活动,提升农机监管服务水平,保持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信阳市、济源市创新农机安全管理方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机免费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积累了经验。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在用农机使用情况调查和农机市场打假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全省共完成农业机械推广鉴定525项,保障了农机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部级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机检测鉴定能力。加快推进“全省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设施和智能调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在三夏、三秋中投入局部试运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生产组织化程度。组织实施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4.5万人次,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6.3万人,农机化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2012年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新成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机化好形势,为稳定我省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我省农机化发展成绩,温家宝总理去年3月22日在河南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温总理指出,河南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走在全国前头。一个适合河南省情、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正在发展当中。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全省农机战线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在座各位的勤奋努力,确实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二、分析形势,明确农机化发展任务和今年的工作目标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部署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三农”发展描绘了蓝图、指引了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三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上有新进展,把“促发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强能力、保安全”作为工作着力点。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贯彻。
(一)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新要求。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问题突出,机械替代人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大都不愿留乡务农,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以妇女中老年为主。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用机械替代人工劳动的步伐,推进机械化向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进军,保障农业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保障农业生产不萎缩、上水平。二是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成本、高投入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原来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也快速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一方面,迫切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使务农种粮不吃亏,另一方面,迫切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机化程度,发挥农业机械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三是农业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但资源要素、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约束作用不断增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提升农业物资技术装备,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集成农业技术的重要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表明,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给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任务、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深入研究新形势,准确把握新任务,顺应时代新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清醒认识农机化发展中的问题。总的来说,我省农业机械化正处于速度加快、领域拓宽、质量提升的阶段,条件有利,前景广阔。我们要增强发展信心。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也不免会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较高起点上发展的难度增大。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3.5%,土地耕作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环节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经济作物、果蔬生产和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滞后,机具有效供应不足,且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短期内仍是制约因素。丘陵山区,因地理状况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与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且从发展来看,平原区“保粮”,丘陵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趋势更加明显,而特色农业机械化又恰是薄弱环节。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近年来,我们在努力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上进行了积极实践,成功打造了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发展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但随着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增高,全国农机装备整体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的利益驱动力逐步下降。农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农业土地租金上涨,融资渠道不畅,农业自然风险保护政策不完善,粮食产后处理设施设备缺乏等多方面的压力。三是农机化发展的投入机制不完善。自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但从系统工程来看,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没有跟上。表现为:农机推广投入严重不足,推广机构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农民购置的一些新型机具缺少试验、示范、推广的法定程序,适应性、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滞后,技术培训、维修服务等公共保障能力与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农机农艺融合研究缺乏支持。对农机化进入高层次发展阶段,从农业科研、农艺种植方式相互结合上研究不够,支持政策不到位,机械化水平提升及经济效益与农机装备发展不同步。对此,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主攻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争取得到支持,推进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农机工作的重点任务。根据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机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一要围绕“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强化农机化支撑保障。充分发挥农机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农机补贴政策向高标准粮田的倾斜力度,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推动大功率、高性能、多功能农机装备增长,加快传统粮食生产机械更新换代。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与高标准粮田农户对接,引导农机合作社优先承租高标准粮田土地,保障高标准粮田农机服务需求。二要围绕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强化农机化支撑保障。加快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着力突破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山区特产、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产后加工处理机械化,尽快实现凡能用机械操作的农业生产环节和领域全部采用机械操作,推进农机化向更宽领域、更大深度、更高层次发展,保障农民转得出、稳得住、无牵挂,促进农民农业外部就业增收。切实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和服务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探索提高农机经营效益途径,提高务农种粮农民的增收能力和空间。三要围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任务,强化农机化支撑保障。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功能。加快培育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组织形式多样化,生产要素集约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带动规模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养殖,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育发展,为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四)合理确定2013年农机工作目标。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三号文件部署,今年全省农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为核心,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精心组织机械化生产,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突出农机合作社建设四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工作目标是,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74.7%;新发展农机动力400万千瓦;土地耕作继续实现应耕尽耕;小麦机播、机收水平稳定在95%左右;玉米机播水平稳定在80%以上,机收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5%;水稻机收水平稳定在80%左右,机插秧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面积达到190万亩;持续提升机电灌溉能力、机械化植保能力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的农机化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现农机化“十二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意见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机械化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突出规范实施,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第一批农机补贴资金12.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3.8亿元。为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去年年底前,已将资金分配到各地。这项工作还要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这里主要提出四点要求。一要突出补贴重点。新增农机补贴资金要向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倾斜。优先补贴玉米收获机械,对水稻种植区农民购置插秧机械尽可能应补尽补,对花生收获机械补贴实行区域倾斜,选择试点对粮油烘干设备提高补贴比例。鼓励县(市、区)根据资金总量,选择部分农业生产急需机具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政策实施公平性。二要改革资金兑付方式。鉴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和农民购买能力的提高,改革资金兑付方式逐步具备条件。今年我们将选择部分省辖市开展改革试点。改由 “差价购机、县级结算、兑付到企业”的资金兑付方式,为“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兑付方式。试点省辖市要高度重视,吃透政策,加强宣传,及时反馈信息,确保实施效果。特别是不同方式交界地区农机部门都要各自做好政策咨询、解释工作,取得农民支持。三要推进农机更新。继续在周口市及省直管试点县、财政直管县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推动农机更新换代步伐。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具体操作办法按去年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省商务厅下发的文件执行。四要严格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务院、农财两部的各项规定和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查违规违纪行为。以严守法纪、规范实施为重点,着力构建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继续强化监督制约,坚持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确保关键岗位重点环节权力得到有效制约。进一步规范、廉洁、高效地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富农的好政策实施好、落实好。
(二)强化组织指导,扎实抓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适时组织开展好各项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抢农时、争进度、保质量、抗灾害、夺丰收的重要作用,高质量完成全年的机械化生产任务。以春耕、麦田管理为重点,适时掀起春季农机生产热潮。以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为重点及早谋划“三夏”农机会战。以玉米机收、小麦机播为重点打好“三秋”战役。以抗旱排涝、防治病虫害为重点,不失时机组织农机抗旱抗灾。抓住重要农时农机作业的高峰期,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不断拓展农机跨区作业领域、范围和规模,继续打造农机跨区作业品牌。推进“河南省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设施和智能调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科学制定重要农时农机服务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保持重点区域的机具供需平衡,保持农机手的收益平衡增长,提高农机化系统应对灾害性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坚持重要农时农机生产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机化生产动态,指导农机化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三)加强主体培育,扎实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加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一是要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实行部省共建、市县主抓、协同推进机制,抓好130个全国农机示范社建设。实行省市共建、县级主抓、协同推进机制,推动299个省级农机示范社上档升级。对示范社建立名录,分级管理,重点扶持。二是要提升农机合作社发展质量。注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积极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合作,发展农机合作联社,推进农机合作社与其他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合作共建,推广“社企共建”经验,实现多方共赢,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在继续打造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的同时,大力推进订单作业、土地托管、土地承包服务模式,由主要提供社会化服务为主向提供服务与经营农业并重转变。推广土地“统包分管”的经验,强化责任,化解风险。推广土地入股“收益保底、增产分红”的经验,调动农民出让土地经营的积极性。四是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鼓励农机合作社“立足农业谋发展,多种经营增效益”,在服务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农资供应、粮食收储、农产品加工等,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效益。五是要继续加大支持指导力度。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以奖代补政策、财政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理政策。加强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坚持主攻方向,扎实提升农机化水平。坚持把薄弱环节和秋粮生产机械化作为主攻方向。这是提升农机化整体水平的潜力所在,也是农机化协调推进的内在要求。今年力求继续在玉米机收、水稻机插、花生机收三个环节取得新进展。一要落实责任目标。省委三号文件对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部将此列入了目标管理。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根据农作物种植实际和省局任务分解,落实目标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完成。二要落实分类指导要求。巩固提升玉米机收先行区发展成果,对效果不明显的先行县及时予以调整,力争多数先行县机收率突破75%。增强信阳地区推进水稻机插的责任,加大沿黄水稻区机插示范推广力度,提升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支持驻马店市率先实现花生收获机械化。二要落实支持政策。各地要从大局出发,切实做到农机补贴资金优先支持发展玉米、花生、水稻收种机械,我们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鼓励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重点推广机械实行奖补和作业补贴。三要落实组织措施。坚持发展与引进并重原则,加强作业组织,加大引机力度,扩大跨区作业面积。切实抓好示范演示、宣传推广、市场培育工作。从普及玉米机播,推行标准化种植,加强水稻育秧设施建设入手,创造机械化作业条件。
(五)融合农机农艺,扎实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顺应发展新要求,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深度、广度进军,首先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农机农艺紧密融合。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协作,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河南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研究总体实施工作方案》实施。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引导农民逐步淘汰点种、套种等落后生产方式,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针对农机农艺制约突出的环节,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启动实施“玉米农机农艺集成技术示范与应用”科技推广项目。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深入开展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建设。推进根茎作物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引进推广花生联合收获机械。扩大油菜收获机械化作业面积。增加棉花机收试点面积。支持山区丘陵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
(六)强化管理服务,扎实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强化国家推广机构公益性地位。巩固扩大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成果,加强农机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配合农业部门完成今年700个以上区域或乡镇农技推广站基本建设任务。各地要积极协调将农机安全监理各项经费按国务院文件要求纳入政府预算,学习推广农机免费安全管理经验。继续开展“安全河南”示范单位创建及“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窗口、岗位标兵创建活动,巩固农机安全生产好形势。加强农机产品质量鉴定、质量调查、农机市场监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完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继续组织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把对新购机农民、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列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培训工作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增强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能力。
(七)务实重干,扎实推进农机系统自身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工作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加强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一号文件规定,切实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完善相关措施,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地必须大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水平。强化学习能力,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强化执行力,扎实开展农机化重大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及工作督查,确保落实到位。强化创新能力,敢闯敢试、勇攀新高,努力在农机化政策创设、管理创新上取得一些实质性突破。完善廉政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干部政治安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机行业环境,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上来。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责任,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低调实干,科学运作,把精力放到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不断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如履薄冰尽职责、心无旁骛抓落实、创先争优求绩效,切实落实农机化好政策、维护农机化系统好形象、巩固农机化发展好形势,继续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