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双汇万隆"蛇吞象"后做了哪三件事?

17.11.2017  11:40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陈沛 李震 文图

11月17日,河南肉类食品行业辉煌20年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雏鹰集团副董事长侯五群等众多肉类食品行业企业家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等参会交流。

作为豫企老大,双汇的发展始终备受关注。万隆在现场演讲中,回顾了双汇的发展历史与崛起之道,并围绕国际化后双汇的思考、双汇几十年发展体会等方面,透露了双汇能够发展壮大的秘诀。

双汇发展“四大步”,从河南走向全球

从上世纪80年代河南排名最后的肉联厂,到如今一年养猪2000万头,宰猪5000多万头,加工肉制品300多万吨的世界上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双汇的发展,亦可以看做是河南肉类食品行业辉煌20年的一个缩影。双汇在这20年是如何发展成全球龙头企业的?双汇集团的发展壮大又有哪些独到之处?论坛现场,万隆回忆并总结了这30多年来双汇能够发展壮大的发展历程。

万隆表示,这30多年来,双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多种经营摆脱困境、走上品牌化之路、A股上市完成全国布局、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也是这四大步使双汇集团从河南走向全球。

80年代后期,万隆当选厂长。在全国的1000多家国营肉联厂效益都不好,几乎全线亏损的情况下。万隆通过多种经营,使厂子有了活干,职工能发工资,企业有了活力,逐步摆脱了困境。

90年代,万隆与双汇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进行肉类的深加工,通过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的经营,壮大了实力,漯河肉联厂改叫“双汇”,从此就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90年代末,双汇在A股上市,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开始布局全国的产业,建设全国的网络,提高竞争力,20年来双汇一直保持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地位。双汇集团先后在18多个省市建立了30多个肉类加工基地,完成了在全国的布局,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

国内的老大并不是双汇的目标。双汇利用国际资本,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2006年,双汇国有产权经过公开招标,国有股全部退出,高盛和鼎辉接盘成为控股股东,从此双汇转变成为外资企业。2013年,香港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猪肉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成了跨国公司,终于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经营。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负债76亿美元

万隆详述“蛇吞象”后做的三件事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是双汇集团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其全球扩张就是从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起步。

根据最终收购协议,万洲国际以每股34美元的价格,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1.388亿股股份,总价约为47.2亿美元,此外万洲国际还将承担史密斯菲尔德24亿美元的债务,整个交易达71.2亿美元。

起家30年的双汇收购发展80年的史密斯菲尔德,不少人用“蛇吞象”来形容此次收购。此次收购也让双汇集团负债76亿美元。这在当时也引起很多人的担心,并购产生的70多亿债务,会不会成为压在双汇身上的一座大山。

然而,双汇集团如何不仅做到了“蛇吞象”,还顺利的实现了全球化。对于这场惊心动魄的收购事件,万隆详述“蛇吞象”后做的三件事。

首先,双汇的控股母公司——香港万洲国际,在并购不到的一年时间内,2014年8月整合全球100多家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万洲国际用募集的资金和全球企业良好的现金流50多亿美元,偿还了并购带来的债务负担,杠杆比率由当初的2.7倍降到0.4倍,实现了轻装上阵。

其次,双汇集团将管理文化移植到史密斯菲尔德。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之后,双汇集团没有向美国派管理人员,只派一名负责联络和沟通的董事,主要输入双汇的管理文化,如推行预算管理,目标管理,明确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等,成功完成了由公司制向事业部的转换,由多品牌向一个史密斯菲尔德的转换,完善了目标管理和信息通报机制,推动史密斯菲尔德的业绩连创历史新高。

第三,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4年多,双汇把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先进技术、优质产品引进到国内,促进了结构调整,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协同效应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全球叫得响的国际肉类品牌。

回应

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对国家、行业和企业有利,降低了老百姓的肉类消费成本

万隆在演讲中表示,双汇实践证明,双汇的这起海外并购,符合国家走出去的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了良好的结果。

“社会上有声音,对我们中美的经贸合作有看法,但我们始终认为,这事件对国家有利、对行业有利、对企业有利,降低了老百姓的肉类消费成本,也落实了国家在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今后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道路,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万隆说。

对于未来的规划,万隆表示双汇今后要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展壮大,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开发全球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消费品牌,为河南肉类行业争光,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附录万隆讲话全文

双汇的发展与品牌建设

2017年11月17日

在座的各位同行:

今天河南肉协举办行业辉煌20年论坛,这是咱们的一件盛事,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前刘会长说也要我讲一讲,所以借此机会,我谈谈双汇的发展与品牌建设。

一、双汇的发展历史

1、漯河肉联厂与四大金刚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河南有十家肉联厂,当时大家讲法是“郑汴洛商,四大金刚”,郑州、开封、洛阳、商丘肉联厂排在前四位,其它还有新乡、南阳、信阳、安阳、淮阳、漯河肉联厂,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漯河那时候还是个县级市,漯河肉联厂也很小,旺季每天才杀二三百头猪,淡季长期停工待料,一年有半年的时间烟囱不冒烟。在河南十家肉联厂中排在老末,固定资产400多万,连年亏损,是漯河的老大难,我们自己也作了不少的难。当然今天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在全球一年养猪2000万头,宰猪5000多万头,加工肉制品300多万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

2、这三十多年,双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80年代后期,职代会选我当厂长,那时河南的、全国的1000多家国营肉联厂效益都不好,几乎全线亏损。面对当时的行业形势,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怎样能使烟囱冒烟。于是杀猪、宰牛、宰鸡、宰羊、宰兔、宰乳猪一齐干,通过多种经营,使厂子有了活干,职工能发工资,企业有了活力,逐步摆脱了困境。

二是9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进行肉类的深加工,通过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的经营,壮大了实力。当时洛阳肉联厂改叫“春都”,郑州肉联厂改叫“郑荣”,漯河肉联厂改叫“双汇”,从此就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三是90年代末在A股上市,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开始布局全国的产业,建设全国的网络,提高竞争力,20年来双汇一直保持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地位。我们先后在18多个省市建立了30多个肉类加工基地,完成了在全国的布局,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

四是新世纪利用国际资本,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2006年,双汇国有产权经过公开招标,国有股全部退出,高盛和鼎辉接盘成为控股股东,从此双汇转变成为外资企业。2013年,香港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猪肉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成了跨国公司。我们通过30多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经营。

二、国际化之后双汇的思考

1、抓紧上市还债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交易额是71亿美金,加上中介费和其它支出,总共花了76亿美元,这些都是通过负债完成的。在当时也引起很多人的担心,我记得有一位商学院教授在网上讲,不看好双汇国际,要上不了市,并购产生的70多亿债务,立即会成为压在双汇身上的一座大山。

双汇的控股母公司—香港万洲国际,在并购不到的一年时间内,2014年8月整合全球100多家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过去三年,我们用募集的资金和全球企业良好的现金流50多亿美元,偿还了并购带来的债务负担,杠杆比率由当初的2.7倍降到0.4倍。今年我们实现了轻装上阵。

2、移植双汇管理文化,打造国际化品牌,立身国际化经营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之后,我们没有向美国派管理人员,只派一名负责联络和沟通的董事,主要是输入双汇的管理文化,比如推行预算管理,目标管理,建立日报、周报、月报制度,明确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等。

当然一开始他们并不太接受,比如对预算管理,有的人认为效益多少是市场和猪价高低决定的,不是算出来的。他以前的CEO对抓管理也没兴趣,他跟我说,万老板,我不抓管理行不行,我负责资本运作。我说不行,抓企业必须抓管理。所以后来他就退休了,我们选了一个新的CEO。

新的CEO上任后,按照我们双方的沟通,成功完成了由公司制向事业部的转换,由多品牌向一个史密斯菲尔德的转换,完善了目标管理和信息通报机制,推动史密斯菲尔德的业绩连创历史新高。

我们敢于走出去,源于我们对行业的了解、专业和专注,所以我们非常自信,敢于实行高度的本土化管理,对管理层充分授权。我们实现国际化之后,中国的企业由中国人管,美国的企业由美国人管,欧洲的企业由欧洲人管。虽然我们语言和文化不同,但我们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了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利益一致。

3、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协同效应,壮大企业实力,推进全球化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和动力,就是整合全球资源,创造国际性的品牌和战略。

这4年多,双汇把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先进技术、优质产品引进到国内,促进了我们结构调整,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协同效应的推动下,我们中美欧的企业在经营中继续发展壮大,万洲国际、中国双汇、美国史密斯菲尔汇集在一起,已经成为全球叫得响的国际肉类品牌。

实践证明,双汇的这起海外并购,符合国家走出去的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了良好的结果。社会上有声音,对我们中美的经贸合作有看法,甚至上纲上线。但我们始终认为,这事件对国家有利、对行业有利、对企业有利,降低了老百姓的肉类消费成本,也落实了国家在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今后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道路,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体会

杀猪卖肉这几十年,我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都体会到了,对做企业的不容易也深有感触。

一是认为,坚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是根本。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企业这些年的进步,说到底,都是改革的红利,都是开放的结果。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带来的效应,已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二是国家开放,企业更要开放。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开阔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是学习别人和别的国家是为了超越。双汇这些年,学习过省内的企业,学习过外省的企业,也学习国际上的企业。通过学习,提升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还要学好市场规则,坚持公平竞争,坚守道德标准和诚信意识。

四是做好中国梦,立于不败之地。习主席讲,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正处于风华正茂之际。现在中国的环境,国际化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发展。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了,企业走出去容易了,发展机会也多了。我们得紧跟时代步伐,参与全面竞争,把握住新时代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在未来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第五是坚持国际化的战略,实现企业梦也是为中国梦做贡献。双汇今后要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展壮大,我们将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开发全球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消费品牌,为河南肉类行业争光,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