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绿化,提升济源清新“颜值”

07.04.2016  12:53

河南日报4月7日讯   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地处中原上风上水之域,注定济源要扛起构筑南太行和沿黄生态屏障的重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09年,济源市作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重要决定,在10年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以构建生态体系、绿化人居环境、繁荣生态文明为目标,用全域一体谱写绿化工作新篇章。

7年间,济源市林地面积增至173.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39%,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网络体系初步构建,一个用绿色、和谐、美丽、宜居描绘出清新“颜值”的济源正款款走来。

撒绿,扮靓生态城市

层峦叠嶂,飞瀑走泉,位于济源境内的王屋山家喻户晓,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全域绿化目标确定以来,济源市立下愚公移山志,上下齐心,在玉川大地打响了一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攻坚战。

造林绿化突出城乡一体。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林业生态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7年来,全市共完成营造林50余万亩。针对济源20余万亩以裸岩地为主的造林困难地,该市连续八年实施高标准困难地造林,通过垒砌“鱼鳞坑”、回填客土、施加保水剂、栽植优质壮苗、上下覆盖薄膜、实施三年管护等有效措施,完成太行山裸露地荒山绿化10万亩,成活率90%以上,探索出南太行困难地造林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济源水土流失治理率85%以上,黄河主河道济源段的水质常年定性评价均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让广大市民共享绿化成果,该市以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档次为重点,全面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全市共建公园绿地91处、356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3%,绿地率39.26%,人均公园绿地12.25平方米,市民出门不到500米均有免费开放的休闲绿地;对58条城区主次干道实施高标准绿化,主次干道绿地率分别达到26.6%、22.1%;在城市主干道沿线单位实施“让绿于市、还绿于民”的拆墙透绿活动,主干道拆墙透绿单位比例达到98%,实现了绿色资源共有、绿化景观同赏、创建成果共享。

全域绿化,村镇需率先实现绿色化、生态化。按照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网格化的要求,济源在各镇、街道、集聚区所在地和529个村(居)开展了小城镇绿化提升和绿色家园建设,对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进行全面绿化,全市完成绿色家园和村庄绿化提升427个,建成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113个,5个镇荣获“河南省绿化模范镇”。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道路水系廊道化、防护林屏障化,全市高速公路、一级路、国道、干流绿化宽度50米以上,铁道、省道30米以上,乡村道路6米以上,实现宜绿应绿尽绿。

舞绿,赢得生态惠民

以创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建,济源的绿色越织越密,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

数据显示,全市现已建成以核桃、苹果、石榴、酥梨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23万亩,年产量2.75万吨,产值13亿元,其中核桃基地14万亩,总产量3500吨,产值1.4亿元,核桃种植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济源市被授予“中国核桃之乡”。

顺应人们用鲜花绿植装扮生活的需求,深入开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济源建成苗木花卉产业基地3.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60余种。同时,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进培育济世药业、柳江集团等林业龙头企业8家,发展林下种养基地6万余亩,实现产值4.3亿元。

生态能“生金”,在家门口“卖风景”。济源市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建成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三大生态景区;加快小沟背、九里沟、蟒河生态景区开发与利用,在景区周边及沿线发展一批以餐饮、住宿、休闲、采摘为主的森林人家,涌现出了五里桥、花石、大沟河等生态休闲特色村。

为在全市弘扬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济源市多年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通过领导带头、部门配合,形成植树造林强大合力,在全社会掀起一阵“绿旋风”。目前,全市建设市级大型义务植树基地7个,年均植树120万株、尽责率92.1%、建卡率97%,建成青年林、三八林、读者林等纪念林20余处、5万余亩。

此外,以王屋山地质公园科普馆、九里沟野生动植物标本馆、南山森林公园等为核心,在城市休闲广场、绿地、游园等地设置生态科普宣传专栏,深入宣传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意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济源金马焦化公司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国有蟒河林场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保绿,谱写绿色“长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滚石上山的决心和气魄,有一以贯之的规划和执行力。

凡事预则立。为推动“城市文明进农村,田园风光进城市”,济源市打破城市与农村界限,挥动如椽绿笔,积极对区域内1931平方公里推进全域绿化一体化规划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生态特点进行一体化布局,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合理配置;打破部门管理界限,建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政府主导、领导带头是核心。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抓创绿就是抓发展”、“抓创绿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指挥部,把创建作为建设美丽济源的一项重要任务,将国土绿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体系通盘规划,全力推进城乡绿化进程。

部门联动是基础。为高标准落实创建规划,督察部门严格督察问效,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强工作督察,确保创建工作天天有进步、时时有起色;各部门严格协调配合,全市上下一盘棋,实现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无缝衔接,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同时,采取民调、暗访等形式,定期组织检查考评,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竞争,形成比学赶超的创建压力。

资金投入是关键。该市把城市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市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绿化建设资金27.2亿元。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的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个人、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承包荒山、认养绿地、建立绿化基地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共建绿化模范城市。

全民参与是做好创建工作的保证。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该市开展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先后刊发宣传专题“玉川绿飘带”20余期,播发公益宣传标语600多条,印发宣传画册3万余册。通过举办王屋山国际旅游登山节、红叶节、小浪底樱花节等特色节会,引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为提升全民绿化意识,形成植绿护绿长效机制,该市开展了绿色镇办、绿色家园、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单位”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色单位”317家。(本报记者 杜君 本报通讯员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