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姓党”,亦是向“不想腐”迈出的重要一步

25.02.2016  14:43

  观念支配价值取向,思想决定行为准则。无论是纪律还是法律的底线,如若“为守而守”,恐怕会落入“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的窠臼。由是观之,“党校姓党”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建立在“问题导向”之上、旨在触及灵魂的正本清源之策。

  近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七常委悉数出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随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全文发布。

  高规格,前后脚,可谓“兹事体大”。

  “体大”,主要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首次系统解读了“党校姓党”,精辟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等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和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等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校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意见》对党校教学强化党性教育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了不少具体规定,比如:“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抓好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理想和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始终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然要靠理想信念宗旨的引领,靠严明纪律作保障。然而,现实中不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把党性教育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视为“虚功”,以“可有可无”的态度敷衍了事。不仅党政机关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就连有些党校也没有正儿八经开设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课程。中央纪委曾对各级党校授课内容作了一个调查,发现党校开设的党章党规党纪课程只占总课程的2.5%。这真是最该学的不学!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已经有大量触目惊心的“前车之鉴”一而再、再而三印证,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甚至百病缠身、五毒俱全,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动摇、丧失。“总开关”一旦坏了,“想腐败”就会如同魔咒挥之不去,下意识中就会自我淡化党的观念、漠视党的纪律,结果必然是享乐、拜金那一套趁虚而入,进而占据身心,直至无法自拔。

  观念支配价值取向,思想决定行为准则。无论是纪律还是法律的底线,如若“为守而守”,恐怕会落入“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的窠臼。由是观之,“党校姓党”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建立在“问题导向”之上、旨在触及灵魂的正本清源之策,亦是从“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迈出的重要一步。

  当然,解决“不想腐”的问题,不仅在党校,更要各级党组织在找准抓手、拓展载体、用好工具方面与时俱进。既要在单位、课堂、会上,向“你所在的支部”、“你管的党员”,旗帜鲜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使之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也要善用新媒体、微信群、朋友圈,对照“网上发的典型案例”、“别人家的反腐新闻”等,举一反三推动党章党规党纪“学思践悟”成为常说常新的话题、收获满满的心得。

  水滴石穿。常有遵规守纪的内化于心、“积跬步”,崇德重礼外化于行、蔚然成风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至千里”,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就不再遥远。(本报记者 陈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