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打赢决胜全面小康攻坚战

21.11.2016  19:40

刚刚闭幕的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 “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就是要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既拥有重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对于目前人均GDP不足全国平均水平80%的河南省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今后五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必须确保“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需要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打赢决胜全面小康这场攻坚战。 

一、放大比较优势,找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切入点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中国经济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明显分割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资源开发为源泉,以投资和出口为动力,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后一阶段,上述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隐患日渐暴露,结构性产能过剩与环境恶化使得资源开发无以为继,基础设施渐趋饱和导致投资增速日益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出口增长难度加大,GDP增速持续下行。

河南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在前一阶段抓住了经济粗放发展的机遇,经济总量跃上全国第五的新台阶。但进入新常态新阶段,结构性产能过剩更为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也更大。如何找到并放大新的比较优势,以撬动和支撑经济继续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是摆在亿万河南人民面前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攻关,迅速锁定了区位交通这一新阶段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随后形成的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创新创业示范区、郑州跨境电商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都是以这一比较优势为基础的。

放大区位交通优势的主要举措,首先是做枢纽。一是启动机场二期建设并于2015年底提前一年投入使用,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打造全球航空货运中心,补上航空短板;二是谋划建设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既有的南北向京广和东西向徐兰两条高铁线路基础上,迅速谋划并启动规划建设西南东北向郑万、郑济,以及东南西北向郑合、郑太四条高铁线路。这样,加上原有的普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在郑州地区乃至整个河南省,迅速形成了空中覆盖全球、地上联通八方,空地对接、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的网络状立体式复合型高效便捷的巨大交通枢纽。从而促使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集散,形成多层次的交易市场,大幅度降低经济活动成本,促进要素在区域内聚集,放大规模效益,增大经济体量,并产生对整个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发展。这就是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城市“四大”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延展出来的“一极三圈八轴带”区域发展思路的核心要义。所以,抓住并放大区位交通比较优势确实是新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切入点。此前这一路子走对了,今后一定还要按照这一路子走下去。

二、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区,做实决胜全面小康的支撑点

由枢纽辐射出来的轴带和连接轴带的各类通道所形成的网状结构上规模不等的各个节点,构成了大中小合理的城市结构,其中处在最核心位置上的节点无疑是郑州。它不仅是所有交通通道的汇合点,也是区域的核心增长极。区域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做大郑州近年来一直是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优质要素向郑州聚集,形成超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和整个省域的创新创业中心,提升其城市功能和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与辐射力,应该是坚定不移的战略方向。

郑州周边开封、洛阳、焦作、济源、新乡、许昌等城市同郑州一起,构成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也是郑州首先辐射带动的区域。其中开封、焦作、新乡、许昌四城市对接郑州发展的愿望异常强烈,各城市又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性强。顺应城市群核心区都市化发展趋势,尽快启动涵盖汴焦新许的大郑州都市区规划,加大以城际铁路和城际快速路为骨干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促进要素无障碍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和组合型大都市区,做实决胜全面小康的支撑点,是今后五年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大郑州都市区范围内,郑汴港呈三角形支撑的区域,无疑是最核心的部分。借助郑汴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累积效应,建设郑汴新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应该放在都市区建设的优先位置。

放眼全国,双中心或多中心格局往往是高水平发展区域共同的特点,河南是人口总量超亿的特大省域经济体,从长期看,也应该走双中心或多中心发展的道路。洛阳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当之无愧应该成为整个省域经济的副中心。尽快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其对整个豫西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与郑州竞相发展的格局,是洛阳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南阳、信阳、商丘、安阳等与周边省份相邻且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市,也要逐步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次级枢纽。同时加大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推动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做强产业,提升河南经济的竞争力

城市是经济的基础支撑,产业是经济的主体,也是财富创造的基本源泉,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产业进行的。做强产业,也就是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五年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做强先进制造业,应该从两个方向发力,一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其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和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我省是以能源资源及其初级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大省。虽然在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这些产业面临去产能的压力,但是,即使进入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产品的社会需求仍会存在,产业也不会消失。可以预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传统产业仍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所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仍是做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力点。引入先进技术,拉长产品链条并跻身链条前端,提升其同业竞争力,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方向。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首先是做大体量,以具有传统优势的食品工业和新兴的电子产业为龙头,尽快培育出更多“百千万”亿级各类不同产业,确保全国工业大省位置不动摇。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努力进入产业链的顶端和价值链的前端,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在中国经济高度开放并已经完全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背景下,企图依靠垄断国内及区域市场来做大产业的可能性早已不存在了,你的产品没有吸引力,你身边的市场也会被别人甚至国外的产品所占据。所以,只有提升全球竞争力,才是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出路。途径自然是创新,跨国并购是捷径。抓住当前国际经济陷入困境,发达国家制造业举步维艰的重大机遇,迅速出击,加大跨国并购的力度,将国外处在高端的研发环节囊入怀中,就能迅速达成占据产业链顶端和价值链高端的目标。省内以中原内配、中铁盾构、双汇、淅川减震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都有了成功实现跨国并购的经验,值得更多企业仿效。 

现代服务业是河南经济的短板,也面临着重大机遇。一是新阶段中原崛起战略从做枢纽入手,首先带动的就是物流这一居于龙头地位的现代服务业。物流推动交易和市场繁荣,同时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制造区域成本洼地,吸引制造业和各种要素聚集。增大资本资金和货币需求规模,提高流动速度,推动金融这一更高端服务业发展,形成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共同引领整个服务业发展的格局。二是河南拥有超过一亿的人口,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都市区以其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所造就的辐射力,又可以覆盖周边数亿人口的市场,从而形成巨大的消费能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未来一定是河南服务业的高成长期,以物流和金融为驱动力,以旅游和文化产业及生活消费为基础支撑,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的基本方向。

四、实施创新驱动,为经济注入足够的动力与活力

不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都是创新。尤其是在以现代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即将来临之际,各种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基因工程等为基础所展开的创新活动风起云涌,以新技术为支撑形成的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纷纷涌现,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多种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跟上时代潮流,发展新经济,创造新动能,为经济注入足够的动力与活力,从而为做强产业提供保障,为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奠定基础。近年来,一些企业在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领域已经率先做出了示范,走到了全国前列,为河南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开了个好头。

创新需要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而这恰恰是河南最大的短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等高端人才储备平台数量不多,水平不高。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我们自身重视不够,努力不够的因素。所以,加大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建设力度,通过存量培育和增量引进的方法,迅速形成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吸引高端人才大规模聚集,为创新驱动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应该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加大人才直接引进的力度,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创新创业条件及空间,也是重要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