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大军农村人口占多数 娶妻成高消费
假如时间回到80年代初,你刚好是一位适婚男性,你可能需要为结婚准备500多元钱,包括彩礼和婚礼的费用。按照当时人均1.3元的劳动力价格计算,你需要不吃不喝攒下一年的工资。
时钟调快到2010年,你是适婚男性,假设你生活在消费水平不高的农村,你可能需要准备一座13-20万的房子,3-10万的彩礼,4-11万的婚礼费用,平均约30.5万。按照人均40-60元一天的劳动力价格,这笔开销需要你不吃不喝攒17年左右。
“婚姻在农村成为‘高消费’,几乎无一例外。”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称。总体上而言,南方农村越来越偏向于要求男方在结婚时到城镇或县城甚至市区买商品房,而北方农村则强烈倾向于男方在结婚时必须在村子里建好新房子。至于彩礼的节节攀升,南北均同。
雪上加霜的是,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国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左右。在这“3000万光棍大军”中,农村人口可能占大多数。
“娶妻高消费”真的已经超越了少数城市,成为整个社会,包括广大农村的“社会病”了吗?对于婚姻市场上“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新华财经的资深编辑、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发粪涂墙:
“娶妻高消费”其实并不是今年才有,自古就有。这种情况真是像极了一个原始规律:放羊、盖房、娶媳妇、生娃、再放羊。到了如今,国人婚姻彩礼中最核心的一样,过了千年还是没变——非房既地,非地即房。原始的规律不过稍稍豪华了一些,没房没媳妇的基本要领还是没变。文化的脚步被经济发展远远落在了后面,我们的习俗也常常不能成为我们个人或社会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了包袱,谁该自省呢?
男人没钱,该愁还是愁;女人没“脸”,该丑还是丑。
天真看世界:
农村婚姻资源的趋富现象其实和城市有异曲同工之效,城里青睐高富帅,农村的攀比心态自然类似。女方谁不想让自家女儿嫁得个衣食无忧。但是,暂时的平凡并不代表永远的安于现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许多“潜力股”,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劳动甚至的品格,都将圆满自己的人生。不要让高昂的结婚成本拆散了有情人,也不要让因婚返贫在中国的农村上演。
平米:
要知道“娶妻贵”源于“娶妻难”,农村适婚女性稀缺,适婚女性都进城了,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婚姻资源自然向当地的经济强者集中。老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婚礼高消费在城市农村都一样。只是农村近年的“天价娶妻”趋势折射出更多的社会问题: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所以适婚女有条件的都涌入城市扎根;无法扎根城市的男光棍回归农村,面临当下生计及未来养老问题。
海边钓鱼儿:
作为一名资深的农村“薄皮破落户儿”深感恐惧:要是没有出来混,在农村老家是万万娶不上媳妇的。小编老家农村现在娶媳妇有“三要二不要”:有车有房有工厂,不要老爹和老娘,意思是父母年纪太大的不能要。虽然说农村近几年发展迅速,不少人富裕起来,但仍有不少家庭依然靠种地和打工为生,这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压力。终其原因一是不自信,富裕起来盲目攀比,二则是农村经济不稳,民众缺乏安全感。
呵呵洗澡去睡觉:
结婚?压力略大,并不敢想。在这个浮夸社会,仔细算算,房,车,彩礼等等等等就像大山一样摆在那,也像一道横拦在通往爱情道路上难以跨越的深渊。这玩意其实也统计过,光棍们大多数都是经济困难户,而且以农村兄弟为主。不过这也到怨不得姑娘们,毕竟大多数妹子都不想饿着肚子去享受爱情不是么?
九戒:
生活很简单,青菜,土豆,茄子,辣椒,要多简单就多简单。生活很复杂,买车,买房,娶媳妇,换车,换房要多复杂就多复杂。如今的社会,把生活和婚姻都过的过于复杂化了。婚姻本可是一套美妙的佳话,可偏偏物质的浸泡让婚姻多了份世俗。如今,连娶媳妇都要成为17年不解的一大难题,看来拼爹的范围又要扩大了。拼吧,不拼哪里娶媳妇去……
张家西瓜:
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定终身的“爱情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时下困扰众多适龄未婚男青年的是“面包时代”。在我看来,爱情和面包必须兼得,不一定非得高价“买”媳妇。娶妻高消费只不过是男女比例不均造成的社会病罢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嘛。
小舟大航:
从当前农村光棍现象的演变情况来看,适婚女性在“婚姻市场”上越来越稀缺,婚姻资源向经济强者集中的趋势已经很明显。而经济条件弱者恒弱,他们快速地迈入光棍大军的行列。结婚要花这么多的钱,似乎有一点道理: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处就散了。但为了“面子工程”而盲目地乱花钱,却让这本来有道理的事儿变了味道。就拿房子的事儿来说,虽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房才又家,但如今有些在农村工作的小两口,干嘛要去县城买房子呢?这算不算攀比呢?再比如,现在大家照个婚纱照动辄上万,这个钱若对于很富裕的家庭不算什么,但为了虚荣心非要勒紧裤腰带花这个钱,又值不值得呢?
责任编辑: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