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杨靖宇之孙500元彩礼娶妻 小照相馆拍结婚照
记者 余淼 文 李康 摄影
核心提示|除了眉宇之间的英气,和一块父亲马从云1953年从哈尔滨带回的桦树皮,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之孙马继民,这50年来只能从母亲方秀云的嘴里了解爷爷的峥嵘历史。
“名人后代的光环固然耀眼,但不能给爷爷脸上抹黑的家训同样要牢记”,1987年当兵复员后一直在郑州铁路局物资采购供应中心机械维修车间工作的马继民,这些年来的日子过得简单又平凡。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27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了漂亮姑娘王小芳,照相馆里拍一张红色的结婚照,便将好媳妇娶进门。
穿回想拍结婚照的情景
着红色毛呢大衣的她和穿着黑色夹克衫的他,“错肩而坐眉眼含笑”
1991年的早春三月,二十出头的郑州姑娘王小芳和她的恋人马继民,在二七区民政局隔壁的照相馆里拍了张照片。
因为是结婚照,老板建议他们“收拾一下”。王小芳额前的刘海,被噪音与功率同样大的吹风机吹成时髦的“半屏山”。而剑眉中透着英气的马继民,头发也被照相馆的梳子梳得“服服帖帖”。
这天,穿着红色毛呢大衣的王小芳和穿着黑色夹克衫的马继民,“错肩而坐眉眼含笑”,被胶片相机定格的那一幕,延续出两人未来日子的柴米油盐。
“除了爷爷是抗日英雄杨靖宇之外,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恋爱谈了快一年,有人给我说,他是杨靖宇烈士的后代,我不敢相信,自己一下和课本里抗日英雄、纪念馆里高大威武的英雄雕塑联系到了一起!”
2015年的初秋九月,当王小芳、马继民再次捧起结婚证时,两人坐在沙发上聊起过去。
“我俩是1988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小芳那时候在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上班,我退伍后,转业到郑州铁路局。”马继民说,恋爱谈到第三年,俩人决定结婚。“姑娘人好,我工人家庭出身,打出生就没见过父亲,老母亲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她不嫌弃。”
“第一次被马继民领上门,心里其实‘在打鼓’。当时我们家冰箱、彩电、洗衣机都有了,他们家住的还是平房,屋里摆的是一台黑白电视机。结婚时,婆婆给了我500元钱。”王小芳说,身为烈士后代,马家贫寒简朴,但对象马继民疼人,婆婆待她像亲闺女一样,这婚,她结得心甘情愿。
马继民插话说,事实证明,人娶对了,结婚这么多年,一直与婆婆同住的王小芳,从来没有跟老人生过气。
2000年,马家两间平房经过单位改造再建,变成了单位家属楼里的一套60平米的住房。“我在这个院里生活了50年,媳妇从嫁过来算起,就没离开过这个院,孩子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咱这家里除了与爷爷杨靖宇将军有关的书籍字画,没有别的华丽装潢,但在我心里,它温馨有爱。”马继民说,峥嵘历史让他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亲借来衣服、轿子娶亲,妈妈甘守清贫一辈子
“你爸爸的衣服是借的,家里的摆设是借的,连抬我的轿子,也是借的!”马继民的母亲方秀云老人,有时会向子女提起她1942年嫁入驻马店确山县李湾村马从云家的情景。家里有婆婆和小姑子,还有几亩地,知道有个公公叫马尚德,是红军,但从没见过面。
马继民说,妈妈告诉他们兄妹5人,婚后第三年,她的婆婆,因病去世了。
“这之后,妈妈就像奶奶一样,操持起一个家。”马继民说,直到后来他的父母、姑姑接到组织通知后才知道,马尚德就是化名杨靖宇、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
方秀云告诉孩子,1953年,马家人离开了生活10年的李湾村,走的时候,基本没什么东西可带的。“若不是结婚时娘家陪送了我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家里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1964年,已经在郑州安家并在郑州铁路局工作的马从云,在出差途中因公去世。此时,方秀云刚怀马继民三个月,身边还带着最大14岁、最小只有5岁的4个孩子。
“我没有见过父亲,也没有见过他和母亲的结婚照,只听姐姐说过,爸爸个子很高,经常出差,他每次回家都会用自己省下的钱给我们带些小玩意儿。”马继民说,爷爷杨靖宇留给家人的,是一张少年时代求学的照片。父亲马从云留给子女的,是得知爷爷身份赴东北寻亲祭拜时取下的桦树皮。而妈妈靠捡破烂,糊纸盒,缝手套,在郑州市保全街两间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平房里将他们养大成人。
马继民兄妹五人,名字中都有一个“继”字,有三名是共产党员。大哥继光,是铁路工人。大姐继先,是土木工程师。老三继传也是女孩,在郑州客运段做财会工作。老四继志,在南疆军事行动中荣立三等功,1980年复员后当上一名火车司机,一直干到现在,任司机长。2005年7月,最小的老五马继民开始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吉林省靖宇县担任县长助理,主抓红色旅游工作。
马家后代踏实做人
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我,经营婚姻,受益颇多
“家里不能因为是英雄后代要特殊照顾,我不求你们出人头地,但你们不能给英雄脸上抹黑。”在郑州市陇西小学任教的常青,是马继民的外甥女。她记得,每逢家里有大事、喜事的时候,舅舅和妈妈就会用姥姥交代他们的话,叮嘱小一辈,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不给烈士丢人。
“在我印象中,姥姥总是用姥爷当年攒钱为她买的上海产缝纫机,为孙辈做衣服,冬天的棉衣、手套,夏天的单褂、小裤,都是姥姥为我们做的。舅舅、妈妈和姨妈,也像姥姥一样用心持家。从这样的大家庭走出来的我,经营起自己的婚姻,真是受益颇多。”
虽是80后,但常青5年前和老公结婚时,没有举办奢华的婚礼。俩人最大的一笔投资,是一套花2000元拍摄的婚纱写真。“家庭聚会的时候,舅舅舅妈还有妈妈,喜欢拿着它和自己的结婚照做对比,一家人拿着照片聊来聊去。”
常青说,舅舅舅妈和姥姥生活几十年不红脸,妈妈可以在奶奶生病时端屎擦尿,三四年不添置一件新衣,却舍得花钱投资我和妹妹的教育,这让她深深体会到舅舅所说,做好自己,在平淡生活中体会幸福生活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