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瘫痪儿子尿毒症 宁陵六旬农妇欲捐肾救儿
她是贤妻,七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的丈夫;她更是慈母,愿意将自己的肾脏捐献给患尿毒症的儿子。她哽咽地说:“如果能救儿子一命,我情愿拿自己的命来换!”她就是宁陵县孔集乡孔小楼村六旬农妇赫素玲。为了给儿子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她艰难地撑起了一方天空。
●苦命农妇坚强撑起一个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邻居都说赫素玲是苦命人,七年前丈夫付文科突发脑溢血栽倒在地,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现在唯一的儿子付冬林却患上了近似绝症的肾衰竭,巨额的医疗费让他们一家陷入了绝境。
农村夫妇的恩爱很少用言语来表达,都是化作了默默的行动。丈夫付文科是2008年6月病倒的,贤惠的赫素玲对丈夫的感情都倾注在悉心照顾上。
病床前,一勺一勺地喂饭,一遍一遍地按摩,一声一语地鼓励。奇迹出现了,付文科一个月后竟然醒来了,一年后竟然会站立了,现在已学会一个人一步一步挪行了。
回想起这些,付文科结结巴巴地说:“都是俺媳妇的功劳!”七年来,除了每日里照顾丈夫生活起居,家务活、田间农活都落在了赫素玲一个人的肩上。
儿子付冬林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与妻子张书敏8年前喜结良缘,有一儿一女,生活和睦幸福。
没有想到,2014年7月,在武汉一食品厂打工的付冬林感到腹痛难忍,经初步检查诊断为肾萎缩。辞工后他急忙赶到郑大一附院肾脏内科检查,医生会诊后确诊为尿毒症。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沉重的阴影一下子笼罩在一家人的头上。
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付冬林在妻子的陪同下,辗转到北京301医院、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等求医,后又返回郑大一附院接受治疗。短短半年时间就花去了十多万元的医疗费,本就经济不够宽裕的付家,根本就负担不起。为了给儿子看病,赫素玲顾不上脸面每天都在奔走,亲戚朋友一家一家去借钱,腿跑肿了,嘴破了,源源不断地给儿子输送着医疗费。
●凑齐手术费就把自己的肾换给儿子
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今年元旦前付冬林不得不离开医院,在家中搭建了一间简易无菌室,里面配上了恒温箱、消毒器等设备,按照医生的嘱咐,自己动手做腹透,一日三次,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付冬林的腹部埋了一根针管,透析的时候直接连接吊瓶就可以输液了。即使这样,节省下了住院费和护理费等,但所需药液和药片一个月就花费近9000元。这些费用从哪里来?付家再也无法向别人伸第二次、第三次手了。赫素玲只好到建筑工地上打零工,运砖、掂泥都是男人干的活儿,她就咬紧牙关,硬撑着每天干近10个小时,一天还挣不到70元钱。
两个孙儿年龄还小,一个7岁,一个4岁,浑然不知大人的眉间愁绪。看着孩子快乐活泼的身影,赫素玲一次又一次告诫自己:无论多难多苦,都要给儿子治好病。如果没有了儿子,这个家庭就破碎了。为了儿子一家人的幸福,更是为了给孙子孙女一个完整的家,赫素玲什么都心甘情愿地去付出。
腹透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只是为了缓解病情。要想彻底治疗,必须进行换肾手术。赫素玲毫不犹豫地说:“儿子是我生的,一旦凑齐了手术费,我就把自己的肾换给儿子,给他第二次生命。”她紧紧地握住儿子付冬林的手,传递给他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和动力。她还坚定地说,只要能治好儿子的病,就是丢了自己的命也绝不可惜。
赫素玲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但在逆境和厄运面前,她不屈服不放弃,还格外坚韧,如田间的一株葛巴草,生命力极其顽强。现在她每天要么去工地掂大泥,要么四处为儿子求助。现在,她唯一的心愿就是给儿子第二次生命。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