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旅融合:且看茶园新风光
有一座被轻轻安放在山水之中的城市,每天在一杯毛尖香茗中醒来。茶是她的日常,也是她的名片,茶汤滋润着百万茶农,茶香吸引着无数游人。这座城市,即苏东坡所赞“淮南茶,信阳第一”中的河南信阳。
信阳人与茶结缘,已历千余年;其近代茶业史,也可追溯百余载。种茶、炒茶、售茶,信阳茶产业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茶村、茶园、茶坊,茶与旅游在融合中并肩向前,焕发着勃勃生机。
“茶旅融合是一篇产业升级、强市富民的大文章,是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信阳市委、市政府和百万茶农一同开展的新实践。”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深知,新的业态离不开新的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茶旅相谐相融,实现生态与产业共赢,为信阳名
片增色,让信阳茶农增收。
茶旅何以融合?发挥生态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对茶产业而言,生态是品牌资源,生长在好生态下的茶叶经无形之手“点化”即可身价大增。对旅游业而言,生态是产业基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为流连于田园,寄情于山水而“买单”。茶与旅游的融合,像两种元素间的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业态——如催化剂一般,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山水相依,泉明林翠,“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独有的自然风光,是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
这里地处高纬,山高土肥,云蒸霞蔚,茶树芽叶生长较其他茶区更为缓慢。五云山区是信阳茶核心产区,漫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茶山,清虚之气熏蒸,林泉雨露滋润,云护雾守叶叶香茗,游人慕“信阳毛尖”盛名而来,念信阳山水而不忍离去。
生态是自然的馈赠,茶园风光则是历史的传承。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彼时全国盛产茶叶的42州郡划分为8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
“与新建的标准化茶园不同,这些古已有之的茶山,生物更具多样性,景观更有层次感。”信阳市光山县茶办主任凃浩面前的赛山茶场,群峰迭起,林茶共生,云雾缥缈变幻,处处时时风光大有不同。
天时地利,迎来了产业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兴起的时代机遇。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更多人更频繁地来到茶山,敏锐的茶园经营者开始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相结合,搞起观光茶园。”信阳市茶办副主任宋世奇介绍说。
不同于景点旅游,以生态茶园为载体的信阳茶旅融合,更符合现代人全域旅游的喜好。“空气好、满眼绿色,是茶山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来自洛阳的侯先生每次到信阳探亲时,总喜欢带着家人到茶山上喝杯茶,润润肺。
2016年,“信阳毛尖”区域品牌价值达57亿多元。对信阳市委、市政府而言,它不仅是一个产品品牌,也是一个产业品牌,还是一个产地品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起来后,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市场空间巨大。”乔新江告诉记者,信阳市要将“信阳毛尖”打造成一个500亿元的大产业。
茶旅如何融合?遵循市场规律整合多种资源
新的业态将以何种速度发展,将会发展到怎样的水平?最终取决于发展的思路。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信阳已探索出茶旅融合发展的不同路子。
建茶园、深加工、搞旅游,这是不少茶企融合发展的“三步走”,既遵循了市场规律,又符合企业稳健经营的原则。信阳东方盛世茶业有限公司就是沿着这样的路子发展起来的。
2013年,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4000多亩茶园;2015年,又投资500万元引进了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2017年,东方盛世拟投资3600万元,重点发展茶旅游业。“许多来我们茶园的客户,都希望能住一晚;一些企业客户,也希望能在茶园里举办会议,进行培训。”总经理姜光勇介绍说。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带动茶产业发展,是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摸索出来的一条新路。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传统村落为形、以生态茶业为基,郝堂村是一个典型的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游人来此,可以采茶、品茶、就餐、观看茶艺表演。
郝堂村村民曹永根没上过几年学,一直靠经营200多亩茶园为生。“以前摘下茶来连夜炒,炒好后走几十里路,天亮前赶到茶市上卖掉。”回忆起七八年前炒茶卖茶的日子,曹永根仍觉得苦不堪言。这两年,郝堂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村里,走进曹永根令人羡慕的“老宅”里。杀青、揉捻、理条、烘焙、拣剔,曹永根炒茶三十年,手法娴熟,游客看得痴迷。“不用赶路到集市上去卖茶了,加加微信、聊聊天,就能把茶叶卖出去了。”曹永根感慨颇多。
通过茶主题的节会吸引游客,也是一条行得通的大路。已历24届,即将召开第25届的信阳国际茶叶节,每届都会吸引大量喜爱信阳毛尖、眷恋信阳山水的人前来。
创办于1996年的光山县白雀镇大别山茶市,在豫南地区名头不小,清明谷雨前后,每市有上千人来此购茶。好茶人逛一圈茶市,见中意的茶便抓起一把,放到鼻尖深吸一口气,若香气诱人,则冲泡一杯,仔细品鉴后才出手购买。
“白雀镇人买天下茶、卖天下茶,在外经营茶业的人很多。”白雀镇镇政府办主任邓义海告诉记者,这部分人“五一”“十一”不一定返乡,但清明节一般都会回到白雀镇祭扫。近年来,镇政府抓住这个机会办起“开市节”,带动全镇旅游,如今,旅游业已成为该镇茶、商、旅三大产业之一。
茶旅融合何如?倒逼产业升级带动茶农增收
茶旅融合,对茶产业本身有何影响,能为茶农带来什么,对一个以茶而名的城市又意味着什么?
“茶园里搞起旅游来,这不是不务正业嘛!”信阳文新茶园刚探索茶旅融合时,确有这样的质疑。然而事实却是,消费者来到茶园里,倒逼经营者以更高的标准种茶制茶。
在平桥区,每一块生产茶园都有一份土壤档案。这份详实的“大数据”确保了7成以上的茶园可以测土配方施肥。在罗山县,11个绿色防控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县18万亩茶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占茶园总面积的近7成,罗山县因此荣获“2016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殊荣。
游人来了,茶园变得更美了,茶农增收的渠道也更多了。光山县凉亭乡,昔日的大山村熊冲组讨饭的多、茅草屋多、光棍汉多。村里人守着茶山却赚不着茶钱,只能零散地炒一点茶补贴家用。赛山悟道生态茶园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这个“三多村”。“我们村的生态好,茶园流转价高;生态茶价格高,采茶的工钱也高。”熊冲组村民姜玲觉得自己像生活在景区里一样。
一湖碧水、十美乡村、百里茶廊,信阳市浉河区森林覆盖率达63.3%,这里是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也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如今更是茶旅融合的先行地。目前,浉河茶园面积达60万亩,涉茶产值62亿元,人均茶业收入逾7000元,实现了区以茶名,民以茶富。
如今的信阳,诱人的毛尖茶香和旖旎的茶园风光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来此品茗观光,也造福着山水茶都的百万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