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首年大批量到期贷款回收情况良好

08.01.2019  19:02

  2018年是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批量到期的第一年。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业人数达14.4万人,毕业学生贷款金额23.03亿元;本金到期金额14.21亿元,涉及10.39万人。贷款学生还款情况良好,全省本金违约金额仅为15.13万元,涉及72人,违约率0.07%,比去年同期下降79%,远低于15%的风险补偿金的比例。

  

  为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我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各方管理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政府的贷后管理责任;建立“县级资助中心—高中—乡镇中心校”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部门内部协调,发挥各方优势,落实各方在贷款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二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工具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各县级资助中心以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名义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实名认证,动员全部贷款学生关注本市、县(市、区)微信公众号,绑定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公众号向贷款学生推送助学贷款相关政策、银行征信系统知识和还贷信息,极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借款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在深入持续广泛开展“诚信校园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各高校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纳入重点宣传教育的范围,建立高校和市县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平台作用,强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四是建立贷款回收工作周报制度,通报贷款回收情况。12月20日为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日,从2018年12月起,要求各市、县每三天填报贷款回收进度表,省资助中心每周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群和微信群进行通报;适时通过电话询问、实地调研、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强对贷款回收工作的监督管理。五是召开贷后管理工作推进会,加强工作经验交流。2018年12月10日,在郑州召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推进会,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工作交流,持续推进贷后管理工作。

  

  为实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全覆盖,从2013年起,我省在继续做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基础上,对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15年将生源地贷款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高校,建立两种贷款模式并行、“双轮驱动”工作机制。到2018年底,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0.22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2.62万人次,占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量和资助困难学生数量的60.48%、51.92%。

  

  (资助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