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沙 确保防治目标如期实现

31.07.2015  11:27

中国绿色时报7月31日讯   7月30日,全国防沙治沙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举行。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沙,实施重点突破、规模治理,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防沙治沙目标,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玉明、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建龙说,风沙危害始终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心腹之患,防沙治沙始终是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减少风沙危害和改善沙区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仍然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求相比,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比,防沙治沙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改善沙区民生的迫切需要、促进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国际形象的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防沙治沙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张建龙指出,中央12号文件已经明确,到2020年50%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这既是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林业部门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七个关键问题,确保如期完成防沙治沙任务。一是关于保护优先问题。坚持把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坚持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保护就是最大的发展、最好的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沙区毁林开垦、毁林采矿、毁林建设,切实保护好沙区的每一寸绿色。二是关于科学治沙问题。要更加重视科学治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设一批高标准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三是关于重点突破问题。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优先将主要风沙口、沙化扩展的活跃区、风沙源区、沙尘路径区和岩溶地区“一片两江”(滇桂黔片区和长江、珠江)作为重点突破区域,依托现有重点生态工程,重点推进,重点突破。四是关于规模治理问题。要树立规模化治沙的理念,按流域、按沙带整体推进,推动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转变,坚持走基地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十三五”期间,努力建成10个百万亩、100个十万亩、1000个万亩的防沙治沙基地。五是关于发展沙产业问题。要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林果业基地,发展精深加工业、能源、沙漠旅游业,着力建设新疆南疆、甘肃河西走廊、宁夏河套平原、内蒙古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等一批沙产业带,提升沙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六是关于全社会参与问题。要加强部门协调,高度重视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沙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强大合力。

七是关于长期奋斗问题。我国防沙治沙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各级林业部门决不能有松劲思想,决不能有畏难情绪,决不能有厌战表现,要继续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直至实现我国生态良好的奋斗目标。

张建龙强调,北方沙区和南方石漠化地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森林面积的主战场,也是“十三五”期间生态修复与治理攻坚克难的重点区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要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的要求,加强防沙治沙制度创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用好扶持资金,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封禁保护区建设和相关制度完善,全面开创防沙治沙新局面,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山西省林业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青海省格尔木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作典型发言。会前,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大河口项目区、水泉项目区,曲家湾沙源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区和朱镕基总理防沙治沙视察点。记者厉建祝 焦玉海 敖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