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虽发“集结令”,经典老药“归来难”
原标题:低价药虽发“集结令”,经典老药“归来难”
我省低价药目录出台一个半月,仍有约一成药品难觅踪迹
低价药虽发“集结令”,经典老药“归来难”
□通讯员林莉宋黎胜实习生徐沈杨本报记者黄淼君
几分钱的降压药,几毛钱的感冒药……在许多人眼中曾经很便宜又很实用的一些药品,在过去十年中,陆续失去了踪影。
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里提出,500余种药品取消价格限制,将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目的之一是想让一些低价的经典老药重新回归。但事实上,其中不少药已有名无实,无法在市面上找到。
6月底,我省出台首批低价药目录,从国家公布的低价药目录中选取259种纳入我省低价药目录。
一个半月过去了,记者近日从医院和药品零售企业了解到,筛选后的目录中,大约有一成药品仍是紧缺状态,难以进到货。
低价药出目录,买药能否更便宜
什么是低价药?大多数人都会从字面上去理解,即价格特别低的药。浙江天天好大药房质管部经理苏月霞就是低价药的忠实粉丝。
“我们做药品销售的,都很欢迎低价药,因为大多数老百姓来买药的时候,都求一个物美价廉。”苏经理说,比如每年夏天,藿香正气片、金银花都是畅销药,这些药很便宜。这次我省公布的低价药目录中,藿香正气片和胶囊等恰巧都在列。
“我们药店有数千种药品,其中低价药占到约十分之一,这次我省低价药目录中的药品,我们药店有120种。”苏经理说,目录中的药大部分能进到货。
不过,低价药目录的出台,有可能让进入目录的药品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低价药目录上的药品,并不意味着买药就会更便宜。
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低价药目录时的解释,16年持续降价以后,首次给500余种药品价格松绑,这些药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只要达到这个标准,药品价格可以由生产企业根据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及竞争状况制定价格。
按照这一规定,进入目录的药,价格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国家发改委放开价格管理的目的,是希望生产企业能够通过提价,提高生产低价药的意愿。
目录将根据价格波动,不定期更改
进入低价药目录的药品,价格上涨幅度有多大?浙江省物价局医药价格处负责人表示,放开价格管理,不等于无限上涨,涨价的红线就是日均不超过3元或者5元。
“如果超过标准了,那么我们就会把这个药品剔除出目录,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监控,这次公布的是首批目录,以后还将根据价格波动情况,更改目录。”该负责人表示。
放开价格管理后,我们如果要购买低价药,会多付多少钱呢?记者从目录中选取了我们常用的一味药:芙朴感冒颗粒,该药在各大药店和医院的销售价格都略有差异,不过平均下来,10包包装的售价在13元左右,每天服用两包,一盒能用5天,日均用药的费用大约是2.6元。
芙朴感冒颗粒属于中成药,日均费用的标准是不超过5元,放开价格管理后,意味着芙朴感冒颗粒可以上涨2.4元每天,总价几乎可以翻一倍。
低价药目录的出台,反而会让老百姓花更多的钱吗?对于这一说法,业内有不同观点。
“我们国家现在调控医药价格的方式并不只有物价这一块,一个药品要销量好,还必须进入医保目录。而医保目录是否接纳某种药品,主要从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出发,如果一个药因为放开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医保可能会重新考虑是否还纳入报销,一旦不报销了,这个药的销量就会大跌,自然会考虑降价。”某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说。
“对于低价药目录,我个人不是非常赞同。这次目录我看了一下,不少药都是市面上已经有的药,一些希望涨价的药企,会千方百计进入目录,然后借机涨价,当然出于销量考虑,不会大涨。”某业内人士说。
放开价格,低价药能否“重新回归”
低价药目录的出台,初衷之一是让经典老药回归,实行一个半月后,效果如何?
记者就此采访了几家三甲医院和一些药品连锁机构,发现如果按照国家低价药目录,533种药中有不少药已经没有了踪迹。我省根据药品采购情况以及用药特色等因素,最终选定的259中低价药中,也有约一成的药供货不稳定。
某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表示:“以西药为例,在低价药目录中,我们选用了30种西药,但是其中有7种药经常断货,2种药在两三年前就断货了。”该负责人指了指目录中名为“溴丙胺太林”的西药,表示早在2012年就断货了。
除了目录中低价药存在的断货现象,许多经典老药,也难觅踪迹。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处长吴朝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种名为“他巴唑”的药,是专门用来治疗甲状腺疾病的,100片的价格只有4.9元,效果很不错。但因为太便宜了,没有厂家愿意生产,导致现在大家只能用一种近30元的进口药品。
还有一些已经列入低价药目录的药,部分厂家也已经选择停产。比如中成药“板蓝根片”,初看这个名字,不懂药的人没有感觉,但是了解药品规格的人,就会发现大家常用的是“板蓝根冲剂”,到药店转一圈,会发现现在板蓝根片已经很少看到了。
“我们省内一家非常有名的中药企业,他们生产的板蓝根片质量很好的,但因为近些年来,中药材原材料不断上涨,他们只好放弃生产。”某业内人士说。
绍兴某药企曾经生产一种经典西药,但因为成本问题,最终放弃生产。对于低价药目录出台的情况,该药企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考虑重新生产这种低价药,虽然现在政策放开了,但是重新生产一种停产很久的药,对于药企来说是一件大工程。”
该负责人解释,重新生产一种药,首先要向药品管理部门申请批准文号,再重新上一条生产线,最麻烦的是,因为价格太低,这类低价药的上游供应原料的企业也已经很难找到。低价药要想回归,光靠放开价格,成效非常缓慢。
经典老药,回归“脚步”有点慢
经典老药到底需不需要回归?吴朝晖处长给记者讲了两个理由。
“比如已经消失的他巴唑这类药,我觉得回归对老百姓非常有利,这种药的药效和目前的进口药差不多,关键是价格要便宜很多,是符合现在医改精神的。国家出台低价药目录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一些经典老药能够回归,让这些药重新替代高价药的位置,降低医疗支出。”吴处长说。
吴处长还举了一个鱼精蛋白的例子。鱼精蛋白曾经因为价格太便宜,拥有生产批号的几家企业陆续减量或者停产,导致全国到处在紧急寻找该药,因为鱼精蛋白是临床心脏手术中急用的药。像这种临床急需的低价药,就应当重新回归。
“我们省对于部分临床急需药,做好积极储备工作,除了鱼精蛋白,像抗蛇毒血清,都做得不错。”吴处长说。
对于经典老药仍未回归的现状,省物价局医药价格处负责人表示:“放开价格管理后,企业是否重新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
业内呼吁,应增加紧缺药目录
我省低价药目录出台后,业内人士也有一些建议。
“低价药目录单纯靠价格来抉择,我觉得还不太科学,比如目录中,在我看来有些药完全可以淘汰了。”某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比如中成药中的“维C银翘片”,这是种中西医结合的老药,早两年临床医生就不太建议患者使用。医疗方法上,现在提倡中西医结合,但是药品上,已经很少采用这样简单中药和西药叠加的药品,主要是存在一定的用药隐患,“像这样的药,就没有必要进入低价药目录。”
也有业内人士对低价药的范围圈定有一定异议。“既然是低价药目录,像红霉素眼膏一支才1元多,这么便宜的药,为什么就没能进入低价药目录?”该业内人士表示,这样价廉物美的药品还很多,很遗憾都没能进入目录。
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吕良忠作为医院长期从事临床医药研究的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可以在低价药之外,再增设一个紧缺药目录。
“价格便宜的低价药需要挽救,一些价格高的紧缺药我们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扶持政策。”吕主任说,比如血液制品中的白蛋白,价格很昂贵,500毫升就要数百元,虽然贵但是患者需求很迫切,因为供货很难。这种临床上迫切需要的药是不能以价格低廉来衡量的,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根据医疗单位的临床需求,摸底调查统计出一批临床紧缺用药目录,对这些紧缺用药出台一个保障措施,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