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教育优先 强弱补短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南乐县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多举措着力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106个县中排95名,走出了一条“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新路子。
一、立足“三个优先”,凝聚教育发展之力
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办教育,努力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工作优先安排。 工作干的好不好,关键看党委政府是否重视。把教育作为“书记工程”,以党的建设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每年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集思广益。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坚持每月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构建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
二是资源优先配置。 将优质资源向教育倾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突出教育,在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优先保障教育。按照城镇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学校建设标准、就近入学的原则,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保障了偏远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需求。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用于学校建设,一次性规划留足学校建设用地。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凡是作为学校布点的地块,都必须留足学校用地;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优先规划教育用地,凡是规划好的教育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南乐县在对9个小区规划建设时,优先规划建设了18所学校和幼儿园;把县城十字路口46亩黄金地块建成了学校,而没有用来做房地产开发。近三年在县城区的教育用地近1000亩,如果挂牌出让,大约能增加财政收入15亿元。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为了南乐发展的明天,不讲条件、不惜代价。
三是投入优先保障。 教育的发展必须有充分的投入做保障,对教育的投入再大也值得。近三年,南乐县对教育的投入就超过10亿元,教育支出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达30%,教育投入年均增长?30.8?%,真正做到不遗余力支持教育、倾斜教育,保障教育,努力实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投资3.74亿元,新建、迁建城区中小学校16所,增加优质学位1.7万个。2015年底—2017年初,用一年多时间,克服重重困难,高标准建成了总投资3.4亿元、占地460亩,120个教学班、可容纳7200人的南乐县一高新校区。南乐县“全面改薄”专题片被教育部网站展播推介。同时,南乐还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投入,拨付专项资金,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深入中小学校促进文化传承。
二、坚持“三个倾斜”,补齐乡村教育之短
一是基础设施向乡村教育倾斜。 面对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设备短缺等问题,近三年来,累计投资5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6所,建设面积21万平方米。投资9000余万元,为全县所有乡镇中学及部分农村小学建设标准化运动场,成为全省第一个在所有中学建成塑胶跑道的县。投资6400余万元,开展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对乡村学校进行绿化、亮化、美化,花园式学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成为乡村最靓丽的风景。按照“一次到位,全面达标”的要求进行配套完善,配齐了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投资6600余万元,在全县44所乡村学校、幼儿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城乡“校园环境一样好,教学资源一样优,办学条件一样强”,更多家长开始选择让孩子在乡村就近入学。目前,全县12所乡镇中学在校学生,多的超过2000人,少则1000人,多数乡村小学在校人数超过500人。
二是师资力量向乡村学校倾斜。 面对农村学校老师流失严重的问题,南乐县压缩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向乡村教育倾斜。通过招录高学历人才、政府购岗等多种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初步实现了“按需定编、按需招教”。四年来,全县共招录中小学教师1080人,平均每年招聘教师260人以上,新招录教师全部分配到乡村中小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乡村教学力量得到有效保证。为确保乡村教师安心从教,2017年,南乐县在全省率先实行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县财政每年拿出600余万元,按照每月200到500元的标准,根据学校偏远程度,为县域内84所偏远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受益教师达1300余人。今年4月份全省教育大会后,认真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叠加执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有乡村教师每月再增发补贴200元、300元或500元,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偏远乡村教师领取补助最高的比城区学校教师多出1700元,初步建立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确保了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是特色补贴向贫困学生倾斜。 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筹资500余万元,对未享受上级资助的0—6岁未脱贫建档立卡幼儿,按年人均4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年人均600元标准发放保教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生,按小学生年均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未脱贫建档立卡家庭和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上大学的新生进行资助,省内院校每人资助500元,省外院校每人资助1000元;对未脱贫的建档立卡家庭和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学生,按照人均2000元标准发放生活资助。让每一位贫困孩子充分享受教育扶贫的“阳光”,全力打好打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攻坚战。
三、抓好“三个增量”,多解学前教育之忧
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始,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一是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近三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48所。目前,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有2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了98%,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今年制定了《南乐县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年)》,计划到2021年底,再投资2.9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1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
二是充实幼儿园的力量。 面对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问题,南乐县每年列支2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岗补充幼儿教师500余名,政府购岗的幼儿教师与正式在编幼儿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专项列支幼儿教育奖补资金500万元,对获得省、市、县级“示范幼儿园”称号的给予奖励,对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教具配备、幼小衔接等方面以奖代补,促进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访名园”、聘请知名专家授课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县幼儿教育师资水平。
三是提高幼儿园的质量。 为让更多的薄弱园成为优质园,南乐县举办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评选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素质过硬的幼儿教师,在全县公开授课,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成果。全县32所优质园和180所农村薄弱园“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幼儿教育一体化发展。
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建设作风硬、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一是完善关爱机制。 加快推进教师“两套房”建设,在乡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540套,在偏远乡镇建设教师保障房700套,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乡村教师在工资待遇、住房保障、职称晋升方面得到更多实惠,更多教师选择安心在乡村工作,部分县城教师选择回到乡村学校。连续3年举办全县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县财政累计拿出1000多万元,重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隆重表彰17名南乐好校长、28名南乐最美教师、541名优秀教师,尊师之道、重教之举,增强了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责任共担、荣誉共享”机制,对取得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院校的学生,不仅对高中任课教师进行奖励,还对他的小学初中老师进行追踪奖励,让所有为培养优秀学生做出过贡献的老师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考评机制,举办中小学业务校长讲课比赛,集中展示业务校长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教研员上示范课,分批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备课比赛。重用业务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校长,不用事务型、社交型、协调型的校长,极大激发了抓管理、提质量的内生动力。
三是完善培训机制。 坚持教师培训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多层次、全方位强化教师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教师18000人次,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58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54人。实行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制度,通过送教下乡、跟班学习、举办讲座、集体备课等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南乐县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