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今年起 农业三项补贴“改名”不改“性”

19.10.2015  13:40
      时下虽正值丰收季节,但少许农民心有忧虑:如果粮食卖不上价,那接下来的秸秆还田、撒肥翻耕、浇水播种……钱从哪里来?

        粮食补贴正是这样一笔雪中送炭的“及时钱”。今年起,从2004年开始施行的“粮食直补”,及之后陆续施行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业三项补贴”,合并并更名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值得注意的是,其支持农业和粮食的性质不变。

        “三项补贴”改名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从2004年开始施行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简称“粮食直补”)及之后陆续施行的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简称“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简称“良种补贴”)的“农业三项补贴”,从今年起合并并更名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大河报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获悉的。

        省财政厅、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5年起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等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简称“农业三项补贴”),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这项改革,就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成“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一项。目标为二:一是支持耕地地力保护,二是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其中,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这一块就是我们原来所说的“农业三项补贴”。

        有关负责人说,我省“农业三项补贴”政策从今年5月开始调整,要求9月底前大头落地。因为我省改革启动稍晚,可能会有个别地方农民还没有拿到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办公室将进一步督促,确保补贴尽快发放到位。

        补贴政策更名后,补贴力度不降低

        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我省的政策是,将80%的“综合直补”,加上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统筹整合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将20%的综合直补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据介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我省往年“三项补贴”资金基本相当。而拿出的“综合直补”资金的20%为18.5亿元,加上“三项补贴”的新增资金7000万元,共19.2亿元,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在保持补贴总量不减少、补贴力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调整优化补贴结构,解决“农业三项补贴”项目资金“碎片化”问题。

        发挥财政作用,建立省级农业担保体系

        有人问,国家将“综合直补”资金中的20%集中起来使用,这是否意味着,这笔钱不再补给种粮农民,而是补给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了?

        相关负责人说,这种说法不规范,现在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贷款难、贷款贵。为解决这些问题,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补贴资金运行机制。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担保。

        为什么要对“三项补贴”进行改革?据悉,自2004年起,我省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解决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指向性不明、精准度不够、发放程序繁杂、行政成本过高、政策效应下降,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等偏离政策目标的问题。